一位部队指导员,为何让那么多群众念念不忘?

图片
人物小传
张光付,男,河南邓州人,1987年7月出生,2005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现任武警辽宁总队抚顺支队教导队政治指导员。入伍14年来,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2012年6月,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委员会授予“武警部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8月,被抚顺市委、市政府评为“百姓雷锋”;2013年3月,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辽宁省学雷锋学郭明义先进个人”;2017年5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2018年5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19年3月,被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授予2018年度“辽宁省岗位学雷锋学郭明义标兵”。2019年4月,荣登中国好人榜。2019年7月荣膺第二十二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2019年9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图片
第二十二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颁奖典礼召开那天,武警辽宁总队抚顺支队的官兵们像过节一样高兴,因为他们的好战友、好大哥张光付,刚被评为第二十二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回到抚顺,张光付刚一踏进支队营门,就被等候欢迎他的战友们围起来,欢呼着抛到空中。被战友们“举高高”的张光付却有些难为情,他说:“我能走到今天,全靠组织的培养和大家的支持。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支队。”
图片
一步迈出去,永远在路上
时间回到2009年8月的一天,张光付陪战友到抚顺市中医院看病,碰见一位老人艰难地搀扶着老伴。聊天中得知,老人名叫申家福,老伴患有股骨头坏死,巨额的医药费让本就贫困的家庭负债累累。临别时,张光付记下了老人的住址。从此,申家便经常出现一个干农活、买粮食、劈柴、做饭、收拾院落的身影,邻居都夸老两口有福气,添了个孝顺的“兵儿子”。
而申家只是张光付众多帮扶对象中的一个。翻开张光付的“帮扶计划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个受助对象的情况:张明辉,患有软骨病,卧病在床;特困户霍树林,患脑血栓;张永山,风湿病,每月5号前抓一次中药;大学生韩志家每学期学费、生活费4500元……从落后村庄到孤寡老人,从残疾人士到贫困学生,在张光付的“账本”里,爱心,从没中断;真情,从不打折。
“老人们最开心的就是看到光付。”每次去抚顺市幸福养老院,张光付都把爱心捐款、食品、药品等细心地分成40多份,收到礼物的老人们像孩子一样高兴。91岁老人王敏昌年轻时在抚顺钢厂工作,有幸见过雷锋帮工人推砖。他说,自己这辈子遇见过两个雷锋,年轻时遇见过真雷锋,老了又遇见光付这个“活雷锋”。
张光付坚持学雷锋十余载,爱心遍洒二十余个省市。2014年8月,张光付刚到武警北京指挥学院实习,就逢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他随即在学员中发起了向灾区奉献爱心活动,将100件衣物、200册图书、5000个笔记本寄往灾区学校。
而实习期间,学院附近的孤儿院、养老院、特殊儿童学校,张光付几乎每周都去。刘强是个患唐氏综合征的孩子,每次一见张光付就手舞足蹈,像是见了亲人。在张光付的感召下,学院也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
图片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身边的战友说,在张光付身上总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与相貌、地位无关,而是来自灵魂深处,是一种让人敬畏、感动与向往的力量。
张光付在日记本中写道:“弘扬雷锋精神,本职岗位是最佳平台。”新兵体能摸底,张光付成绩中等;新训结束时,他训练成绩名列前茅。被分到某机动中队后,张光付练得更加起劲。进队一年后,就在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中拔得头筹。
2008年4月,因生产基地缺少骨干,踏实肯干的张光付被选中。可当时,张光付已是特勤排副班长,面对组织的决定,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出发。
“白天去种地,晚上听蛙声;天天扛锄头,啥时有盼头。”这是当时流传在生产基地的一句顺口溜。面对100多亩菜地、4亩鱼塘和各种家禽,“认死理”的张光付横下一条心:不会就学。三个多月的时间,从搭建蔬菜大棚到修剪果树,从养鸡喂猪到耕地播种……他硬是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最寂寞的岗位,他不埋怨;最辛苦的坚守,他不沉沦。在拿锄头多过拿枪的三年多时间里,张光付从没有放松军事训练。当时生产基地没有训练器材,他就自学电焊技术制作单双杠,自己掏钱购买拳击手套和沙袋。
危难关头见担当。2010年夏,抚顺市发生洪灾,张光付和党员突击队一起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成功转移被困群众200余人。年底在支队新训班长骨干选拔考核中,张光付成绩优异脱颖而出,担任新训班长,新训结束后被重新调回了机动中队。
图片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张光付不间断的爱心行动深深感染了身边的战友,2013年3月5日,战友们以他名字命名,成立了“光付之光爱心团队”。团队成员由最初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千余人。部队官兵、地方大学生以及社会爱心人士陆续加入,不断感染、影响和帮助着更多的人。如今,大家和张光付一起学起了雷锋,成了军营内外一张“新名片”。
“这一路,你是你,我是我,不是没你不行,但是有你更好。”2018年春节前夕,张光付终于结束了自己的爱情长跑,和相恋3年多的牛继蓉登记结婚。
谈起和张光付的恋爱经历,牛继蓉说,每年张光付在自己仅有的几天假期中,不是去看望村东头的孤寡老人,就是去慰问村西头的贫困学生,两个人单独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送自己的唯一一份礼物,还是一件不足500元的羽绒服。几次下决心分手,但终究未能说服自己,“和他在一起,就图他心眼好,有责任心,舍不得离开那个‘傻’得让人心疼的人。”
终于,牛继蓉鼓足勇气,带着户口薄,从河南邓州辗转1700余公里来到军营,和张光付结婚。结婚当天,没有鲜花,没有钻戒,没有烛光晚餐,牛继蓉陪着张光付慰问了长期资助的帮扶对象。那天,她在微信朋友圈写道:“爱——不仅爱你善良的内心,也爱你坚持的信念和足下的土地,携手并肩,白头到老。”
道德的基石下,铺下深沉的大爱;时代的大路上,保持雷锋的姿态。如今,张光付的爱心团队仍在持续推进“千万个雷锋在成长”计划,他们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群众去宣传雷锋精神,用实际行动为雷锋精神增加暖人的温度,真正让雷锋“圈粉”新时代。
张光付以雷锋式的成长证明,给予,并不是富有者的专利。在他心里“当个像雷锋那样的好兵”的承诺,从来不需要想起,因为,永远也不会忘记。
作者:武警辽宁总队 梁忠周、裴晓伟
可能还喜欢
本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