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上海大都市圈横空出世!九城成最大赢家!

文/谢逸枫
上海大都市圈横空出世,1+8(上海+江苏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宁波、嘉兴、舟山、湖州)的国内最大都市圈呼之欲出。上海大都市圈九城的总面积5.4万平方公里,超7000万人口,GDP达到10万亿,占到全国10%。可想而知,北京大都市圈、广州大都市圈、深圳大都市圈无法比肩。
图片
按照国际经验与规模及通勤时空距离,上海大都市圈与世界四大都市圈能够相提并论。上海大都市圈是参照纽约大都市地区(通勤时空距离60公里左右)、巴黎大区(60—80公里)、东京都市圈(100—150公里)、伦敦都市圈(120公里)、区域范围3—5万平方公里的国际经验,组织形成的上海大都市圈。
上海就是大都市圈龙头、中心,无疑八城成为最大赢家,能够享受到人口、资源、资金、产业、金融等好多利好。上海大都市圈最厉害之处在于一圈带五圈。所谓的一圈带五圈必长期引领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即上海大都市圈带五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
上海大都市圈横空出世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家从顶层设计为长三角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描绘出一幅恢弘的发展蓝图。今后,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龙头,可以同时推动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深度联合、共同发展。
图片
2020年1月10日,上海市公布了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这意味着“上海大都市圈”正式诞生,意味着上海实现了经济版图的“软性扩容”。浙江和江苏的8个城市,事实上成为上海的“核心腹地”。
在这种背景下,上海通过设立自己的核心圈层,实现“软性扩容”就显得顺理成章了。由此看来,国家对变动跨省的行政区划边界比较慎重,优先考虑的是协同发展,而不是“硬性扩容”。这意味着发展模式的转变。
根据《方案》,上海将深化“五个中心”核心功能建设,围绕“1+8”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三大重点区域率先突破。
加快编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围绕上海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的“1+8”区域范围构建开放协调的空间格局,发挥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在功能、交通、环境等方面的衔接,促进区域空间协同和一体化发展。
围绕发展目标,上海将聚焦提升服务辐射能级、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布局等重点领域协同推进,并聚焦示范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上海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区域提供发展示范。
图片
2020年1月,这一次加上了常州。事实上,在2019年12月1日公布的顶层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
2019年,长三角《规划纲要》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统一规划建设都市圈内基础设施,毗邻地区公交线路对接,构建快速便捷都市通勤圈,实现都市圈内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服务资源一卡通共享,扩大公共服务辐射半径,打造优质生活空间。
大都市圈九城成最大赢家
按照上海大都市圈规划,1+8是上海+江苏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宁波、嘉兴、舟山、湖州,意味未来的发展想像空间大。其一是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存在一个核心圈层,就是上海大都市圈,也就是上述九个城市。
其二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所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不是国家战略的全部,应该还会有一个“长三角规划”的升级版。此次一共有8个城市入围“上海大都市圈”,其中江苏方面是苏州、常州、无锡和南通,浙江方面是嘉兴、湖州、舟山和宁波。
表面上看,这8个城市在很多方面都要配合上海的战略规划,似乎付出更多。但另一方面,上海外溢的资源也会优先分配给这些城市。比如上海第三机场,就可能在上海之外。
城市化正在进入2.0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是,围绕着核心城市的“城市群”在崛起,最根本原因是轨道交通(城际铁路、轻轨、地铁)扩展了通勤的有效半径。住在昆山、嘉善到上海上班,就成为可能。
所以,未来8个纳入“上海大都市圈”的城市,虽然会被上海“抽血”,但它们也可以对上海“反向抽血”,并面向全国吸引人财物的流入。最终,将做大长三角整体的“蛋糕”。
合伙人圈子需要协商,于是资源配置更均衡,最终诞生了中国三个一线城市。公认的5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珠三角有三个。国际组织评出的中国6大一线城市(加上了台北,其实台北已经快被杭州超过),珠三角也是三个。
未来经济最活跃的区域,将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间诞生,目前长三角占规模优势,珠三角占模式和均衡性的优势。
上海大都市圈1城+8城
随着《方案》出炉,上海大都市圈范围也已经划定,包括了江浙沪的“1+8”个城市。“1+8”的区域范围,陆域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约7070万人。从省级区域划分来看,分别包括了上海市,江苏省的4个市(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省的4个市(嘉兴、宁波、舟山、湖州)。
图片
对比此前“1+7”方案(上海市,江苏3市(苏州、无锡、南通),浙江4市(嘉兴、宁波、舟山、湖州)。2018年11月,上海市正连同江苏、浙江两省酝酿出台《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方案初步拟定将覆盖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等“1+7”市,陆域面积4.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500万人。
上海周边各城市在新一轮面向2035年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也纷纷提出相关区域发展设想,如无锡、苏州强调环太湖地区协同发展。无锡提出太湖长江发展轴和沿湖生态发展环,苏州提出建设环太湖世界级湖区。南通提出建设上海北大门、北翼门户城市。
嘉兴提出建设全面对接上海示范区。共谋大湾区,共建大廊道。宁波也强调谋划大湾区,强化与上海一体化同城化建设。过去几年,上海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在推进跨界地区规划协同方面进行了探索。所谓“跨界地区规划协同”主要指城市群层面、都市圈层面以及跨界城镇圈层面。
图片
按照上海2017-2035总体规划的上海大都市圈是1+10,包括上海、江苏4市(苏州、无锡、南通、常州),浙江6市(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上海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实力强,蕴藏着无穷潜力,已进入世界级城市群梯队。
2013年,上海地铁11号线越过边界,伸入昆山6公里的花桥镇。6年过去了,苏州S1号线开始施工,建成后将穿过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区,牵起11号线的手。上海正连同江苏、浙江酝酿出台《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初步拟定覆盖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接下来,上海7号线准备对接太仓市,17号线将西延到苏州吴江区。
都市圈间合作互动,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世界级城市群都由若干都市圈组成,比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纽约、波士顿、华盛顿都市圈,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东京、大阪、名古屋都市圈,这些都市圈的“群峰矗立”,让城市群由“高峰”变成了“高原”。
上海都市圈185行动体系
长三角一体化范围包括上海、苏浙沪皖全域,三省一市共41个地级市,面积约35.8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约2.24亿人。这里还创造了我国近20%的GDP、25%的进出口总额和34%的货物吞吐量。
图片
本轮一体化发展空间规划率先着眼于从城市群、大都市圈、邻界地区等3个层次,识别空间层级,分级明确空间规划协同重点。这其中,在长三角区域层面,按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总体导向和要求,提高城市能级与服务能力,整体统筹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上海大都市圈层面,协调上海都市圈范围(90分钟通勤范围)内的城市,在产业、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基础设施等多系统多维度的空间对接协同。在邻沪地区层面,通过共同编制实施跨省界城镇圈的空间协同规划,重点加强功能、交通、环境、设施等方面的跨界衔接。
图片
具体到上海大都市圈的规划与方案,是参照纽约大都市地区(通勤时空距离60公里左右)、巴黎大区(60~80公里)、东京都市圈(100~150公里)、伦敦都市圈(120公里)、区域范围3~5万平方公里的国际经验,组织形成上海大都市圈。
按照战略愿景—行动策略—项目库(战略项目库)路线图,上海都市圈要形成185行动体系。1是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的战略愿景。8是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市政基础设施、绿道、蓝网、文化、产业及合作机制的8大系统行动。5是环太湖、淀山湖、杭州湾、长江口、海洋港口的5大空间板块。
上海大都市圈交通规划
按照2019年的上海大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来看,城轨互连、通勤高铁、铁路密布的交通体系。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表示,在主城区以外,划分了24个城镇圈,其中三个为跨省界城镇圈,东平—海永—启隆城镇圈(涉及上海、南通)、安亭—花桥—白鹤城镇圈(涉及上海、苏州昆山)、枫泾—新浜—嘉善—新埭城镇圈(涉及上海、嘉兴嘉善)。
图片
上海2017-2035总体规划明确表示,促进邻沪地区跨省城镇圈统筹,进一步加强功能统筹、交通对接、环境共治、设施共商。而目前沪浙苏三地正编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一共涉及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8个城市。陆域面积4.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500万人。
其一是高铁与铁路。上海铁路枢纽目前有沪宁通道、沪杭通道等共5条铁路引入,枢纽内有273 km支线和专用线,并经过南翔编组站集结。有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3个主要客站,芦潮港集装箱中心站及北郊、桃浦、闵行、杨浦等货运站。目前,上海至大都市圈辐射城市的高铁通勤时间及班次详情如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结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将新增沪苏湖铁路西向辐射苏浙环太湖流域及安徽方向、北沿江高铁联系苏北、沪舟甬通道联系宁波方向,形成“五个方向、十二条干线”的线网布局。目前,连接上海湖州,拉近安徽与上海距离的湖苏沪高铁已获批。
提升宁波城市地位,对构建我国沿海南北大通道意义重大的沪甬跨海铁路(又名上沪嘉甬城际铁路),处于工可研阶段。而北沿江高铁南通(启东)-上海(崇明)段,已经纳入江苏“立体交通规划”,列入2021-2035年开工项目。此外,2018年开工的南沿江高铁、已获批复的盐泰锡常宜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南通段已经在建的通苏嘉甬铁路,都是上海大都市圈内和苏南关系较大的高铁线路。
上海大都市圈产业合作
为提升上海服务辐射能级,共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案》指出,持续深化上海“五个中心”核心功能建设。持续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和上海文化等四大品牌,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和城郊融合型乡村振兴。
《方案》提出要共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推动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同时,要持续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提升制造业产业链水平,围绕长三角共同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为强化政策协同制度衔接,共享公共服务普惠便利,《方案》要求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促进长三角全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致相当。提升异地公共服务便捷度,争取实现全部统筹区和主要医疗机构两个全覆盖,完善异地就医协同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
同时,还要共同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推进区域养老服务合作、促进体育产业联动发展、提升区域文化协同发展能级、打造世界级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合作提升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上海大都市圈金融创新
围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方案》提出,上海将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加强服务基地建设,支持优质新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支持依法合规发起设立主要投资于长三角的各类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
完善专项建设债券、绿色债券、自贸区债券、创新创业债券发行机制,推动区域专项债发行常态化制度化。《方案》还提出,上海将与浙江省共同建设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合作建设国际油品交割基地。推动建设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
培育完善各类产权交易平台,探索水权、排污权、知识产权等初始分配和跨省交易制度,逐步拓展权属交易领域与区域范围。《方案》还注重发挥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虹桥商务区三大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任务。
在高标准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方面,《方案》要求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建立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扩大电信、保险、证券、科研和技术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投资自由。
图片
如何来打造创新共同体?最关键的是要着力完善区域创新的治理体系,要破除制约创新共同体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建议四个,促进上海大都市圈发展。其一是要打破区域壁垒,推进技术共研,探索建立跨区域的政产学研的合作机制,组建跨区域的研发团队,联合开展科技攻关。
其二是要推进资源共享,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服务的激励机制。其二是要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其三是通过开放共享互通,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将长三角打造成生态加科创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