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揽111枚Offer的牛剑大神:顶尖名校喜爱的学霸可以量产吗?

作者:Bamboo,留学全知道教育观察员

这两天,家长们的朋友圈被牛津和剑桥大学放榜喜报刷屏。截止到1月16日,中国学生获得240+牛剑预录取Offer。其中已知牛津大学预录取113枚;剑桥大学预录取134枚,成绩斐然。

在各地这波Offer雨点燃的同时,大家惊讶地发现,有一所神奇的机构以52枚牛津,58枚剑桥,一共111枚,占今年牛剑Offer 48.3%的比例,这个数据惊艳了教育圈,也震撼了家长们。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名叫“唯寻国际教育”,被家长们私底下誉为“神仙机构”、“牛剑收割机”的机构今年辉煌的战绩:

唯寻牛津大学预录取Offer

唯寻剑桥大学预录取Offer

(以上数据截至到1.16下午四时,offer榜单仍在更新中)

2018年,唯寻就以32枚牛剑录取震惊留学圈,开始以“通往牛津剑桥的圣殿”走入家长的视野;2019年,唯寻又以74枚牛剑录取强势刷屏大陆榜单,成就了“唯寻牛剑现象”。到2020年唯寻以几乎垄断了中国地区一半的牛剑录取的成绩再次“称霸”,让家长们对它充满了好奇。

我们特别邀请了唯寻的创始人吴昊,作为曾经的牛津大学统计系荣誉学士、欧洲顶尖商学院ESADE管理学硕士、A-Level成绩A*A*A*A*A的竞赛大神,为大家分享他个人的求学故事、创办唯寻的初心。希望给去英国求学的孩子和家长们带来忠告和建议。

吴昊

唯寻国际教育创始人

牛津大学统计系荣誉学士和硕士MA

欧洲顶尖商学院ESADE管理学硕士

A-Level成绩A*A*A*A*A,

英国奥林匹克数学和物理比赛获团队和个人多个金奖、银奖。

*为方便阅读,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01.

一场史诗级的5轮面试

之所以想要帮助更多申请英国留学的学生,和我本身经历的“坑”是分不开的。毕竟我是当年去牛津的中国学生中,面试次数最多的。

问题就在于前期准备的错位和不充分。参加正式面试前,我们学校特意找了两个美国人,飞到英国给学生进行辅导。模拟问题都相当哲学,例如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真理还是工具等等……我答的很好,因此辅导老师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结果实际来到牛津面试,第一轮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两位教授根本没有提出任何哲学性的思辨让我论述,而是丢出一张写满问题的纸,从第一道题开始做,边做边解释思路。因为没有相应的准备,导致结果很差。

第二场开始前立刻进行了心态的调整,就好很多。教授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个学生前后表现差距那么大?她立刻联合了其他教授,又加试两场。五场下来,总算有惊无险地拿到了offer。

但其间我承受的压力也无与伦比。每当想起这段弯路,我都觉得:以后的学生千万不要像我一样。

正巧在大一期间,接触到了一家平台公司。一端是顶尖名校的在校生,另一端连接国内的高中生,提供在线的一对一课程辅导或出国咨询。我帮助平台上课,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学生,那个学生后来被牛津统计系录取,我因此得到了不错的评价。第二年就成为这个平台在牛津校区的校区负责人,帮助做老师的招募、基础培训、教学管理等。

在和更多优秀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自己的经历能够多么大地帮助到对专业之事了解甚少的人。而且通过这段鼓舞人心的经历,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小伙伴们,形成了现在团队的雏形。

我对未来的想法因此越来越清晰:这一路,无论是学习方法也好,还是笔面试的“坑”也好,都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学生。不知不觉这样就接触了越来越多想去留学、却不知如何掌握方法的孩子。

02.

如何走向英国:行万里路vs阅人无数?

我一直跟可能想要申请英国方向的学生和家长这样说的:有句话叫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我的目标确立也来源于行走与实践,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远处的“缘分”。

高一那年的暑假,我参加了一个语言学校的夏令营,地点设在牛津,当时居住的寄宿家庭主人,正巧是从牛津大学退休的讲师。那两周的时间里,我教老奶奶怎么做中国菜,她告诉我有关牛津的历史与文化。两人讨论交流了很多中西方的不同观点。

回国之后,我就立下去英国、并且是去牛津大学读书的志向。所以我会鼓励学生勇敢去尝试、去了解、去拥抱更广阔的世界。比方去参加一些初级的竞赛或科研项目,找到你喜欢或擅长的。

我们有个典型的案例,有名学生本来想申请数学系,但参加完一个科研项目后,发现对数学完全提不起兴趣,再临时通过性格测试等辅助工具,发现商科和文科更适合他,最后确定了经济学的方向,后面的学习过程就变得充满快乐和积极能量。他读了非常多经济学的书,参加经济学的论文比赛,主动地关注经济时事,最终被剑桥的经济学系录取。

英国的申请材料相对美国更简单,一篇主文书可同时申请5所学校,加上A-level课程专业性偏向较强,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有心备战英国G5,倒推一下,不用特别早,大概10年级时可以开始思考,通过1年的各种尝试确定方向,11年级开始为专业做更多的准备。

除了花时间去尝试不同的科系项目外,“阅人无数”也是一种能够有效获取信息的方式,我会建议孩子直接向相关专业的人士或直系学长学姐们请教。比如感觉自己对工程有兴趣,但是不知道工程具体做些什么,就去问读过工程的前辈们,他们大学上哪些课,做什么事,有什么分支,毕业之后做什么,很快能知道未来的生活是不是你想要的。

整体来说,英国还是更加希望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有清晰的目标,自己未来想要读怎样的专业,有没有明确的热情。你可以证明自己证明这个喜欢的东西,为它做过很多事情。

所以不要害怕,放手大胆地去做、去问。

03.

G5求学=方法+决心

方向确立之后,具体落实到学习上,要学会哪些方法、准备怎样的心态呢?

我自己的求学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方面要说服父母送我去英国留学,另一方面要与口语和阅读比我好太多的欧洲、美国国际生竞争,都是问题。做留学生时,不错的语法底子并没能让我的学习轻松多少。尤其在进入语言高分班之后,我的成绩一开始惨遭滑铁卢,完全跟不上,内心充满挣扎。

但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自己的小方法,也是后来在教学中会和同学们分享的:比如在发现课业落后时,去找老师要第二天上课的大纲,回去拼命查单词预习,利用晚上的时间补足白天来不及反应的内容。两个月的语言课,到第二个月已经可以跟上欧洲人的进度。

这样的学习方法哪怕进入G5之后依然很重要。

比如牛津大学,它的本科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课讲座,几百人一起上课,老师会讲的非常快,内容无法在课堂就完全吸收;

第二阶段是课后时间,一般结束讲座老师会发一份Problem Sheet,你需要通过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籍、小组学习等完成这些任务,才算是学会了这一堂课的内容;

第三阶段是导师课,一个导师带3-5个学生,检查他们完成Check List的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问题。这些小课导师都是牛剑花重金聘请的一线科研人员,实力与经验超群。

为什么说前面的学习方法重要,因为顶尖高校都给予了学生非常大的信任,认为我们是会主动学习、主动花时间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所以高校的课后时间远比上课时间更富余的。牛津每周10小时大课+5小时导师课,3个学期8周算下来,真正上课的时间一整年总共也只有360个小时,这就需要学生尽可能地去利用和安排好课余生活,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至于决心的部分,曾经还有个学生令我印象很深刻:他申请牛津数学系,虽然最终没有拿到面试,但在申请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我冲击顶尖名校是为了我自己,要给自己的决心找个出路,本着这个信念,用不到1年的时间,学完所有A-level两年的内容,目标让他激发了自己更多的潜能。

04.

孩子如何与家长携手并进

回归现实,可能要泼大家一个冷水,申请在我看来,一年比一年竞争激烈。尤其是去年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考虑英美一起申请。我们接触的不少人都是带着托福110以上的成绩来的。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氛围之下,家长们很容易因为周围比较的声音,而失去方向,出现两个明显的误区:

专业的选择很局限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可以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了,但冲着就业选专业的问题依然存在。

我会跟家长说自己的经历:本科读数学,大二做统计方向,大三研究生物统计,研究生换成读管理,毕业之后做管理咨询,最后扎根教育行业,并且发现教育才是我一直热爱并且坚持下来的事情。

所以,大家要明白:专业不是决定终生的事情。本科阶段其实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能力的培养和圈层的融入。

无论你学的是什么专业,一些通用的技能,比如时间管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思考的能力、小组作业的能力等等,才是能够受用终生的。

而圈层,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Community,这个Community你会认识到很多同样优秀、趣味相投且能够互相学习和进步的人。这些人对你的未来,无论是资源还是个人成长上面,是影响最大的人。所以本科阶段,专业不用太纠结,选一个自己最热爱的吧。

目标跟实际的分歧

有时候学生知道自己能力没有那么强,但家长却永远抱有过高的期望。

没有一个家长觉得自己孩子不能冲击顶尖学校。强行拔苗助长的结果,不仅会让孩子很痛苦,而且乱七八糟地参加竞赛和活动,也会导致课外时间安排毫无规划,反而对申请不利。

有些学生确实天赋没有那么好,成绩不够强,Ta完全是可以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学校或者一个好的地理位置,更有益于未来发展。

我们需要给到家长正确的概念:不是别人有,我就要有。有的学生在参加AMC的时候已经觉得很吃力了,何必继续往后死磕?

需要尝试,但不适合的,就可以不要继续走这条路,而是看看有没有别的兴趣爱好可挖掘,包括和专业相关的实习、公益项目等。

我们很希望能和家长一起,认识到一件事:准备的过程本身是非常有意义的。曾经辅导过一个二线城市的孩子,他是本地学校里唯三成绩达到申请标准的学生之一。在来到这边之后,学习过程中还是发现自己比一线城市的孩子弱了不少。但回家的他并没有焦虑,也没有陷入消极,反而非常开心,他觉得自己在过程中认识了非常多优秀的同学,通过老师的教学,打开了自己对专业的认知。他告诉我:无论去哪里,都会好好地把物理学下去。

这才是申请过程中的意义,也是我作为曾经的学生、现在的老师,最能感受到学习与教育能量的瞬间。

家长只要有耐心和理智,会慢慢发现,准备过牛剑申请的孩子,他们变得不一样了,更加主动,更加开朗,更愿意跟人去沟通自己的想法,也更有能力了。

05.

结语

常有媒体报道:在唯寻,牛剑是可以量产的。

但通过我们的采访与接触,发现唯寻的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认真对待;每一封录取,都是实打实的含金量。

希望吴昊老师的建议能帮助到更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和方向。无论能否成功申请到牛剑,至少努力去尝试,尊重过程本身,最重要的是培养终身受益的学术和软能力,希望大家都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想要和吴昊老师面对面吗,获得更多唯寻放榜独家解读?

2020唯寻高光时刻助力打造完美申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