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院“杏林同创院史文化长廊”揭牌,医务人员有了新打卡地

南都讯一栋几近废弃的老楼,经过精雕细琢似的改造后也能焕发出新的生机。1月16日上午,中山一院“杏林同创院史文化长廊”正式落成揭牌。这是中山一院2020年迎来建院110周年之际,由同创集团倾力设计打造的一项精品文化建设工程。
同创集团董事长杜晶,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党委书记骆腾等领导嘉宾为院史文化长廊揭牌。骆腾书记在致辞中表示,110年的中山医文化需要我们去守护,更需要我们传承,而这条杏林小道,文化长廊,历史红楼,让医院的文化在这里安家,把百年历史呈现在眼前,也将成为中山一院一个新的地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过改造和构建,新的文化长廊俨然成了一处网红”打卡“地。
图片
图片
昔日老破旧的老楼几近处于废弃状态。
老建筑焕发新活力, 成医务人员“打卡”新地标
中山一院“杏林同创院史文化长廊”坐落于马棚岗中山一院邱德根楼旁,由一条展示医院发展历程和成就的文化长廊,一条杏林小道和一栋院史小红楼组成,并通过连廊把有近百年历史的办公楼(灰楼)和院史小红楼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沿着文化长廊可以进入院史小红楼,在竹子和花草掩映之下,亭台院落错落有致,颇有闹中取静之感。
据了解,此次改造工程由同创集团历时15个月完成,设计理念上延续了岭南园林设计的理念,通过历史文物的现代化表达方式,将一栋有近百年历史的废弃小红楼重新装修盘活,并保留了小红楼民国时期的地砖、旋转楼梯等历史痕迹,与现代装修工艺完美结合,营造出浓厚的复古文艺风,成为医务人员新的“打卡”地标,为舒缓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创造了场所条件。
首次展出多个重大手术老病案
这次开馆的历史文化长廊、院史小楼展出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有著名心血管专家郑振声教授发明的体外反搏装置部件,有医院一批专家数十年前发明的手术器械、手工绘制的精美手术图,还有中山大学容庚、商承祚教授的弟子陈伟湛老先生的书法作品。
另外,文化长廊通过数百幅新旧照片,回顾了医院自建院以来110年的磅礴历史。中山一院1910年从广州乡绅创办的“公医院”发展成为如今百年老院,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家国情怀,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成为此次图片展览的特色亮点,在医院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宗师级人物如红色医学教育家柯麟、八大一级教授等人的历史小传也悉数展出,展现了几代中山医人为国家和人民卫生事业作出的历史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院史小红楼还首次展出了一批在医学发展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老病案,如世界首例100%烧伤病人抢救成功、亚洲首例腹部多器官移植成功等重大技术突破的病案,还原了当时的救治过程。
链接
马棚岗史话:
曾是广州“豪门之地”,李宗仁之官邸所在地
据史料记载,清朝顺治及康熙年间,“两藩”领兵南下攻破广州后,在广州城的东门外高坡上搭建了一排排简陋马棚,将一万多匹战马养这里,史载:“平藩之马,豢于东山。”这就是“马棚岗”地名的由来。
随着历史变迁,清朝后期,马棚岗没有再养马,一度成为荒芜的坟岗。直到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两任广州市长孙科、林云陔为拓宽广州城居住环境,选定了马棚岗、竹丝岗、松岗、龟岗等处作为高档的“模范住宅区”建设用地,模范住宅区规划有礼堂、图书馆、公共厕所、公共电话所、消防分所、水塔及水机房、市场等13项公共建筑,还设有网球场、儿童游乐场和公园。
此后,一栋栋小洋房便在马棚岗建起,马棚岗与竹丝岗、龟岗成为广州近代达官贵人和华侨富商居住的“豪门之地”,其中住过的名人就包括国民政府代主席李宗仁。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