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爷岭到蛟河——慢火车串起村民多彩生活

新华社长春1月17日电(记者褚晓亮、孟含琪)清晨,位于小山坳里的吉林省蛟河市老爷岭村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宛若一幅水墨画。

“桂兰,抓紧出门,要不赶不上火车了。”

“来了!”听到同岁的“闺蜜”陈凤荣在门外喊她,老爷岭村村民齐桂兰拎起包急匆匆跨出门。

两人搀扶着,与不少村民一起踩雪上山赶路。到达海拔1000多米的老爷岭车站后,一辆绿皮火车缓缓进站。

赵磊列车长穿行在4344次列车(4343次的返程车)各车厢内(2018年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临近新年,车上人挺多,有人去蛟河市购置年货,有人坐车去看亲戚。与周围行色匆匆的旅人不同,齐桂兰和陈凤荣显得很从容。这次,她们坐火车是去城里汗蒸的。“我们经常组团去,两周去一次,最多时十多个人一起去。”齐桂兰说。

齐桂兰坐的这辆火车,是从吉林至图们的4343次火车。自1963年运营至今,这趟列车就行驶在吉林省东北部大山深处,钻山越水,见站就停,串起了沿山村庄村民出行的交通网。最低票价1元,保持多年未变。

老爷岭村属于长白山余脉,四面环山,全村共有400多户村民。齐桂兰说,如果没有火车,这里就成了死胡同,简直能“憋死牛”。

“我们外出最方便的就是坐慢火车。从老爷岭站到蛟河市,花3块多钱,半个多小时就到了。”陈凤荣说,周边也有客车,但要绕很远的路才能乘车。同样是去蛟河,要多花费很长的车程,车费也要30多元。

坐着火车去城里办事,已经成了老爷岭村村民们生活的标配。除了汗蒸,齐桂兰还会去蛟河逛商场,买海鲜,买新鲜蔬菜。陈凤荣每周都要乘车去蛟河,再转乘高铁去长春看望老人。

4344次列车(上)停靠在哈尔巴岭站(2018年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对于58岁的赵艳荣来说,慢火车是她致富的快车道。春夏山花烂漫,她带着自家产的草莓到蛟河售卖;秋天硕果累累,她采山货进城;冬季冰天雪地,闲不住的她又摊煎饼赚钱。“坐着慢火车当天去当天回,啥都不耽误。”

住在村里,工作和生活与县城紧密相连,慢火车拉近了城乡距离,也为村民打开了小康生活的新天地。陈凤荣等人赶起了时髦,常常坐着慢火车到大城市,又去了更远的地方,深圳、大理、西双版纳……村民们走出了大山,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到站后,陈凤荣和齐桂兰轻车熟路地赶往汗蒸点。下午她们又准时踏上了返程的火车。火车窗玻璃上,映着两位阿姨幸福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