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 百名中国游客泰国机场遭野蛮搜身?不必夸大其词

为什么必须要配合规则,而不能“遇到不平一声吼”呢?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你大概率不熟悉当地法律和执法习惯,不配合的话容易吃眼前亏,寄望于中国人熟悉的“法不责众”“按闹分配”更是不切实际。

特约作者 | 伍里川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乘坐肯尼亚航司飞机的“百名中国公民在泰国曼谷机场遭遇野蛮搜身”。

这条消息让中国的舆论场炸了锅。都什么时代了,不仅搜身,还野蛮,这不是欺负中国人吗?这还了得?

但真相才是最有效的清醒剂。

随后的一波官方回应,让我们可以离开被翻滚的口水淹没的键盘,回归理性讨论。

该不该搜身值得探讨,但没必要动不动就“歧视中国人”

此事一开始就有一种罗生门的感觉。

15日下午,有微博网友发布长文,声称有中国旅客从非洲莫桑比克乘飞机回国,却在14日经停曼谷时被勒令全部下飞机,反反复复地接受搜身检查,导致200多名中国旅客滞留泰国。起因则是同机商务舱有黑人夫妇报警称,他包里的2万美元被窃。长文还描述道,有中国旅客得知原因后,都觉得毫无道理,提出如何证明该乘客带有2万美元,又如何证明是经济舱旅客偷了钱,并质疑泰国警察没有搜查证就无理由搜身的合法性。

文中强调称,“在飞机离开25分钟后,泰国机场警方带着这名所谓丢钱的黑人道歉,说他的钱没有被偷窃,是他自己不小心放错位置,现在找到了”,并为此致歉。

知乎上很快有了讨论题:关于201个中国人乘肯航经停泰国被野蛮搜身的事有什么看法?有句回复很抢眼:谁来解释这种明显针对中国人搜身行为不是一种侮辱?

真的是这样吗?中国驻泰使馆官方回应却给出了不同说法,称泰国机场管理局和警方工作人员登机处理,要求“所有乘客”在廊桥处参照机场旅客安检程序接受检查。“飞机上的88名非中国籍乘客和36名中国乘客配合下机接受检查,其他人员不愿配合并拒绝下飞机,个别人员还对配合检查的中国乘客进行谩骂。”“使馆要求泰方绝对不能任何有歧视性待遇。泰方表示对所有乘客一视同仁。”

回应还特别指出:关于有媒体报道乌干达籍乘客在飞机起飞后找回丢失钱财事,泰警方表示,此事并不属实。该乘客已在机场警察局报案,警方已正式受理。

肯尼亚航空则回应称,当时机场警察与安检部门人员要求机上所有乘客下机接受检查。并表示已为被拒绝登机的12名乘客免费改签当晚其他航班飞往广州。

换言之,除了 “201中国公民”在数据上有较大出入外,网帖中明显失实的还包括,并非“所有乘客”都拒绝下机,也并非“明显针对中国人”。

另外,根据驻泰使馆的回应,可能比较尴尬的一点是,非中国籍乘客都配合下机接受检查,不配合的检查都是中国籍乘客。

不过,即便网贴中的说法存在诸多问题,很多网友仍然对泰国警察的做法感到不满。质疑:飞机上的窃案并不少见,那么,这种泰方称为”安检程序“级别的检查但网文称为”搜身“的检查,究竟合不合乎法律或规则?要知道,看网友公开的照片和视频,检查时的确有”搜身“行为。

对此,网友跟帖分为两派。一种认为这种检查无理,另一种则认为这种检查可以有。

有专业人员支持“检查无理”的看法。如知名航空律师张起淮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各国航空当局规定虽有不同,但机组甚至机场警方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下也无权对全体乘客进行搜身。”

资深机长张琳则介绍称,在飞机上接到乘客报案后,客舱部会通知机长,联系地面落地机场的公安局。落地后,由公安登机处理。空中保卫员也会尽量了解情况,控制现场,按标准流程处理。

不过,该航班是国际航班,涉及跨境执法,情况要复杂得多。

也有律师认为泰国警方做法可以接受。如南京律师崔武告诉笔者,为了公共安全,在追求“破案”的前提下,警方依法对乘客进行搜身式检查无可指责。

这个话题让人联想到“公交丢手机,能不能要求搜身?”该问题曾经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引发激烈碰撞。

腾讯今日话题曾对该问题做过梳理:不仅民众对该如何处理莫衷一是,不同警察的处理手法也大不相同——从让公交开进派出所逐个搜身到直截了当告知失主不能搜查,警察有多达7种态度。就连法律人士的分歧也相当大。

根子上的问题在于,值不值得让无关乘客让渡隐私权利和宝贵时间,来尝试直接抓获小偷、挽回失主损失?有人认为不值得,社会成本太大;有人则认为值得,因为目的是伸张正义,打击违法犯罪,不能让小偷有侥幸心理。

毫无疑问,这种争议性,也会在国境之外飘散开来。

有律师提醒,警察搜身合不合适,具体情形还得看是在哪个国家。有的国家,就不会允许这种行为发生。但总的来说,搜身的情形是越来越多。例如为了反恐,前几年,法国新出规定,警察可以对民众截停搜身。

有长住泰国的华人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泰国公共场所警察执法搜身是常事。换句话说,也许可以等待法律层面的某种改变,但1月14日曼谷机场的那群乘客们是等不及的。

由此,中国驻泰使馆提醒中国乘客配合泰方“正常检查”,务必“理性维权”,也可谓语重心长吧。

理性维权,没有那么难

尽管警方该不该对所有乘客进行检查值得探讨,但我们仍然需要面对一个现实的考验。那就是:到底下不下飞机、受不受检查。无疑,我们在这起事件中,有理由做得更理性、更有策略。

何况,把此事渲染成专门针对中国人的野蛮搜身,本身就是一种夸大其词。

应该注意的是,一旦把本属例行检查的行为视为专门针对中国人的歧视和侮辱,那么我们的心态就会发生失衡,就会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为。尽管这种行为是出于维权目的,但仍然容易导致事件扩大化。

这就好比一些足球球员,总是怀疑裁判对自己不友好,误读之后,精力不再放在比赛上而是放在其他细枝末节上,越想越气,就会做出出格行为,反而陷入不利局面。

按照驻泰使馆的数据,在所有外籍乘客都下飞机接受检查的情况下,在部分中国乘客也予以配合的情况下,多名中国乘客拒绝合作,甚至有人对接受检查的中国乘客进行谩骂,这就过分了。这已经不是维权,而是赌气和迁怒了。

他们也许想要的是同胞言行的整齐划一、团结。但是这种所谓的整齐划一、团结,只会让事情闹僵。

理性维权,真的很难?其实并不难。中国驻泰使馆其实已经给出路径。一方面,使馆积极交涉,使得此事的进程始终处于一种“可控”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使馆人员始终与中国乘客保持信息沟通,教他们应对之策。而“配合正常检查”则是重中之重。

其实,这一条是中国公民在海外遇见类似事件时的基本处置之道。为什么必须要配合规则,而不能“遇到不平一声吼”呢?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你大概率不熟悉当地法律和执法习惯,不配合的话容易吃眼前亏,寄望于中国人熟悉的“法不责众”“按闹分配”更是不切实际。

所以,先配合,若感到不满再投诉,毫无疑问才是理性的做法。

而且,就算在国外遭遇不正常的对待,及时寻求中方人员的救济如今也并不困难。

驻泰使馆在回应中也说了:继续努力,全力维护好在泰中国公民的安全与合法权益。

可以说,在正常的态势下,理性维权不至于带来不可测的命运,不至于成为“忍气吞声”的代名词。

但一些中国公民在海外非理性维权甚至“撒泼”式较真的行为,却令人尴尬。这种维权行为越是“声势”浩大,越是难以收拾局面。

2018年,一批中国游客在日本机场维权时高唱国歌,引发不少争议

上纲上线不可取,“下纲下线”也不可取

在此事件中,我们能看见“上纲上线”的疑影,例如,看见检查就疑是设计自己、歧视我方,把例行的检查视为“歧视中国人”。

反之,“下纲下线”的言行也存在,也值得检讨。

所谓的“下纲下线”就是轻视规则,把“原则之事”弱化为鸡毛蒜皮,随意对待。这当然指的是拒不配合等行为。

奇妙的是,一起事件中,往往“上纲上线”和“下纲下线”兼具。有时,正是因为“上纲上线”,才要“下纲下线”,以示尊严,以示蔑视,以示气节。然而,这已经有点逻辑错乱了。

若合法的权益受侵害,自然要设法维护。但既然驻泰使馆和中国乘客联系时都劝言“配合”“理性”,那么在彼时的情境中,接受检查,实有必要。毕竟,及时、安全回国,是头等大事。

能够想见,人在异国他乡时,对一些特别的遭遇比较敏感,对于自身权益和细节体验尤为重视。渴望受到尊重。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但是不是凡事都要牵扯到“歧视中国人”呢?

“歧视中国人”最容易刺激社会情绪,但恰恰需要谨慎客观审视事件性质。在这个问题上,无论身处国外还是国内,心情是相通的,大家跟帖力挺、声援“被歧视”的国人,本身也是一种抱团。这种情结至深,令人感动,但也需要谨防被误读和曲解带歪节奏,以至于干脆“硬扛”“死掐”,让事件难以收场。

殊不知,在任何地方都敬畏规则,才是自信和有力的根源。

经济日报评论员曾发表《海外维权不可任性》的文章。试摘一段共享:应该看到,法律知识欠缺、规则意识不强、对当地风俗理解有差异、诉求表达与国际通行做法脱节等现实问题,都是造成中国游客海外维权“水土不服”乃至过度维权、非理性维权的深层次原因。对此,最关键也是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增进对旅游目的地国的了解,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土人情,遇到突发事件保持理性。

“中国游客海外维权,如果采取极端做法,结果往往是损人不利己”,这句话里透着深意。以敬畏规则、理性配合换得进退两“能”、豁然开朗的境遇,不失为一种智慧。

中国人在海外,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隐忍,到“我可以说不”,是一种看得见的进步。但这种进步不可成为滥情、任性的借口。任何时候,任性都是魔鬼。

第46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