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明代诗人傅汝舟曾游霞浦

箬山

到处称为佛,孤峰草作庵。

鹿麋床下拜,烟雾日中含。

炼骨石千杵,随身经一函。

相携更高望,蓬岛在西安南。

这是一首写霞浦箬山的诗句,诗中向人们展示了非常原始、质朴的箬山。犹如蓬莱仙境,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它被收录于民国版《霞浦县志·文艺志》中,作者是傅汝舟。

傅汝舟(约1476-1555以后),初名丹,字远度,又字木虚,号丁戊山人,又号磊老等,福建侯宫(今福州)人,少游学于吏部尚书郑继门下,通天象、堪舆,兼晓黄白炼丹术,曾遍游桂、湘、鄂、齐、鲁等地。

大致生活于明代中期,具体生卒年无考。钱谦益(列朝诗集》有小传云:“方颡碧目,小指有四印文。年十四,诵黄帝姒之书。二十,谢诸生。通天官、堪舆、涅槃、老庄,属盘雅秦汉语,古色苍黝至不可句。少与高瀫并游郑继之之门,闽人语曰:‘高垂股,傅脱粟,言龂龂,中歌曲。’继之且死,遗言曰:‘诗文妻子付高、傅二弟经理。’其气谊如此。中岁好神仙,增损其姓名,曰傅汝舟。轻别妻孥,棕鞵箬笠,求仙访道,遍游吴会、荆、湘、齐、鲁、河雒之间。”由此简短的记载可知,傅汝舟少年时代就喜读古书,20岁便弃绝功名、绝意仕进。他通晓天文地理,佛道诸学,为文效仿秦汉,好用古字,以至于不可轻易读懂,这也许是受到明代复古文风的影响。傅汝舟年轻的时候与高瀫共同师事郑善夫,为郑门最为得意的两个门生。

郑善夫卒前,将自己著述的整理以及妻儿的生活都托付给傅、高二人,可见他们师徒之间的情谊。傅汝舟中年时迷上神仙道术,竟抛妻弃子,穿着棕鞋,戴着箬笠,四出浪游,寻仙访道。他的迹及今江苏、湖北、湖南、山东、河南、广东、广西等地,嘉靖三十八年(1559)八月,傅汝舟远游两广后回到福建侯官,此时的他大概年近古稀,从此放下远游之念,将旧作整理付梓,终老于家。

而他在游过程中,曾在霞浦驻足,他游箬山、揽南峰山、访资寿寺、多次造访圣水寺,在圣水寺植两株黄杨树、登松山海防前哨……他被霞浦山水所折服,挥笔写下《箬山》、《南峰庵庵径有古榕树悬枝对峙宛若关门》、《登松山诗》、《资寿禅寺》、《圣水庵》、《圣水山月下》、《圣水峻山多古黄杨树予为置二株庵前》七首诗。其中《登松山诗》是一首历史叙事长诗,共四十八句。

登松山诗

松山不放海水过,坐与潮汐争咽喉。

军门鼓角动地远,不觉到我松山头。

风沙冥冥海在下,涛浪滚滚天真浮。

一目可到九万里,寸心遥飞十二洲。

千峰尽处日脚动,百鸟绝飞云色愁。

帆樯散乱点秋叶,蛟龙出没如猕猴。

天门荡久恐将裂,碣石漫过能不柔。

未知尾闾果安在,只见万水皆兼收。

将军教我认绝域,日本西户东琉球。

金银楼台色隐见,笑指彼见仙人丘。

客中如此得大快,身外何止消百忧。

我曾侧闻国初事,汤和大夫征福州。

大兵实自海上至,破竹直至还珠楼。

万方臣妾属圣主,千古扫涤奠神谋。

岛夷进贡谷珍灭,水塞之设圣所筹。

防虞固因天地险,福泽却为生民留。

太平年多渐裁革,武备日弛谁讲求。

海军四千半死绝,存者无复貔与貅。

终身不识战船面,何用横行夺彼(舟刍)。

将军雅素过儒者,遇贼敢则还似彪。

只因专阃多斩获,烽火少见红清秋。

闽江镇前江怒流,拦口铁锁谁为修。

石柱空存人系牛,纷纷世事难自由。

不须感叹且饮酒,明月我曹归去休。

第一句至十六句写松山的地理形势,第十七句至三十二句写海防坚固,第三十三句至四十八句写眼前虽“武备日弛”,但“烽火少见”了,也“不须感叹”了。全诗借景抒情,抒发了对霞浦山水之美的赞扬,同时又颂扬了海防前线松山在国家安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傅汝舟生前将他在嘉靖三十五年至嘉靖三十八年之间(1556—1559)冶游两广的诗作编订为《粤吟稿》书中收入他吟咏两广山水以及和故交同乡的酬唱之作,记录了两广的风土人情与乡邦掌故,富有文学与历史的双重价值。他除了《四库全书》收入其文集《傅山人集》第三卷之外,还有留世作品有《傅木虚集》、《继傅山人集》、《唾心集》、《步天集》、《英雄失路集》各2卷,《拔剑集》3卷,《箜篌集》2卷,《拘虚集》5卷,《丁戊山人集》3卷,《合廾呓弃存稿》6卷,《粤吟稿》1卷,尚有杂著多种。

作者:雷恒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