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村到样板村,两年里这个村经历了啥?

图片
2017年夏,记者曾就精准扶贫的话题,赴武陵山区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采访。位于吉首市矮寨镇的补点村,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苗寨,当时,扶贫攻坚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两年多过去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如今的补点村怎么样了?村民们过得幸福吗?带着这些关切,记者拨通了湘西州政协干部、补点村驻村第一书记易珊的电话。
“补点村不光早已全面脱贫,村民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还成了吉首市乃至湘西州的精品样板示范村,是全州各村的学习榜样。”易珊告诉记者。
村支书石天银是村里的养蜂产业带头人。前几年,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成立了湘蜜源养蜂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德夯蜜”,犹记得他给记者展示自己设计的包装时满脸的喜悦和自豪。这两年,石天银的养蜂事业稳步扩大,每年约增加20箱,持续带动村民致富。2019年产蜜1000斤,净收入17万元。前几天,易珊、石天银等村干部还专程赴北京,参加了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举办的年度峰会。会上,一身苗族装扮的石天银亲自上台推介补点村原生态土蜂蜜,反响热烈,现场义卖就达6000多元。养蜂这项“甜蜜”的事业,在补点村大有可为。
对于易珊来说,如今全村33户107人不光早已全面脱贫,更重要的是,大家的精气神更足了。艰难的时刻总会过去,努力奋斗,生活总有新的希望。村民施正珍两口子的大棚蔬菜发展很好,他们起早贪黑干活,换来了不错的收成。去年又有一件喜事——他们的女儿考上了大学,从此家里有了两个大学生。而经历了丧妻之痛的石胜荣,拉扯着两个孩子,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自立自强发展台湾泥鳅养殖,每年都有一定的收入。
易珊说,扶贫这几年,补点村的产业发展变化很大,“造血”功能提高了。村里的合作社不断壮大,“帮发”果蔬合作社扩大了种植范围,在原来种植生姜、辣椒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西瓜、羊肚菌等,截至目前,共带动建档立卡户18户57人,人均增收1200元。集体经济也有了新的突破,“2019年补点村集体经济突破了上一年的5万元,达到6.1万元。”
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彻底改善。村容村貌的改变,吸引了周边游客节假日来村里爬山、垂钓、品尝农家宴。补点村把发展苗族生态文化乡村游,作为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长远举措。2017年,在驻村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补点村开了第一家“农家乐”,而如今,村里有了升级版——生态民宿。村民们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外出务工、做生意的村民也纷纷回乡,投资创业。补点,在苗语中意思是“我的家”,众人拾柴火焰高,日子自然越过越红火。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在易珊看来,“第一书记”这个头衔,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期,希望为村里第三组和第四组安装篮球架,完成乡村卫生厕所的改造,建设补点村乡村旅游公厕。”易珊说,2020年村里的重点工作,还涉及传统村落项目的建设、民居改造、民间工艺坊的建立以及爱心超市的建立。
易珊说,村民眼里的小康社会,就是住上新房、有稳定的收入,甚至开上自己的小汽车。村民们还希望,村里的生活不再是田间地头老式劳作,可以拥抱多彩丰富的生产生活。从这些年补点村的变化来看,这样的梦想,必将照进现实。
记者:朱婷
编辑:刘聪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