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助力西南学子探索星空奥秘

图片
学生到FAST台址实习。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华社贵阳1月18日电(向定杰、周宣妮)寒假开始后,研究生林权伟却不急着回家,而是选择留校和导师一起做天文领域的学术项目。
2019年12月20日,他所在的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正式成立天文系,并宣布与国家天文台共建天文学科。
天文系系主任董爱军说,天文系的开设离不开FAST。FAST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简称,也被誉为“中国天眼”,目前已经成为贵州的“新名片”。
抓住这一大科学装置落户的历史机遇,贵州师范大学早在2014年就与国家天文台合作成立了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2015年,来自山东的博士毕业生董爱军作为紧缺人才被引进到学校,从事天文系特色学科建设。
图片
天文系成立揭牌仪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董爱军介绍,学校先后建立了“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及“贵州省核天体物理与脉冲星大数据运用科技创新团队”,近期取得了诸多科研成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基于FAST的数据,参与发现并验证了多颗脉冲星。另外,在致密天体的吸积与喷流等方面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
据了解,目前天文系有研究生11名、本科生30余名。为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在未来3至5年内将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并计划申请博士点。
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董爱军觉得并不是问题,正因为是基础性学科,目前存在着巨大人才缺口。
林权伟介绍,学院的天文系是本科一批次招生,大一结束后从全校范围内选拔,大二开始就是全程双导师制辅导。学院还与FAST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每学期会组织大量学术讲座、培训班以及竞赛活动。去年暑假他到FAST台址进行了实习,“环境不错,关键是每天都有很多新的数据,会让做科研的人特别兴奋”。
“我们计划把天文系打造成为立足贵州、辐射中西部地区,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天文教育和天文研究基地。”董爱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