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走路摔跤、运动能力比同龄儿差,需警惕是肌营养不良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别推出“70年•70位名医”大型系列健康科普,名医名家带头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本期推出:《张成:走路摔跤、运动能力比同龄儿差,需警惕是肌营养不良症》。
【视频】张成教授:肌营养不良症
小孩子天性贪玩,走路摔跤是常有的事,大多数家长并不放在心上。不过,如果发现孩子经常容易摔跤,在跑步、爬楼梯、运动方面明显比同龄人差,那可要留意了,这可能是肌营养不良症。
针对肌营养不良症的常见疑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张成教授做出了详细的介绍。
图片
医学指导:中山一院神经科张成教授
什么是肌营养不良症?
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由于基因突变所导致的遗传性疾病群,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的肌肉萎缩和疲乏无力。
其分为很多类型,包括假肥大型、肢带型和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等。不同亚型的发病人群、发病率略有不同。
其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大约在1/3500,即每3500个新生男婴儿中有1个可能是DMD,表现为爬楼梯、跳跃、奔跑、下蹲起立时比同龄儿明显落后。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则是从青少年开始发病,一般在中学时期出现面部、肩部的肌无力,不能吹气球、无法使用吸管,梳头、双臂平举时比正常青少年力量弱,出现肌肉萎缩等。
图片
肌营养不良症有哪些危害?
DMD是最严重的一种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一般在3~5岁发病,一开始出现运动能力下降,跑、跳困难,走路容易摔跤。
随着年龄推进,出现鸭步,走路挺着肚子像鸭子一样;9~12岁时行动能力越来越困难,一般在12岁丧失行走能力,需要坐轮椅。
以往多数DMD患儿因为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或心力衰竭而死亡,但现在通过良好的护理、肺部感染控制以及心脏功能的治疗,患儿存活年龄可延长到30~40岁。
FSHD患者有正常的生命年限,只是运动能力比别人差,生活质量会受到影响,但生命期基本接近正常的生命年限。
图片
肌营养不良症如何治疗?
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主要以改善患者症状为主。DMD患者多采用对症治疗、康复治疗以及营养治疗等方法。
如今随着科学的进步,可以从基因角度,针对基因突变、基因缺陷的病因来进行治疗,使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运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近年来,关于肌营养不良症的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根据不同基因突变类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是目前最重要的进展。
在国内,我们积极对患儿有条件的进行分类,确定基因类型。一旦有条件治疗,迅速给患者进行特异性的治疗,使患儿临床症状和运动能力有所改善。
肌营养不良症可以预防吗?
肌营养不良症是遗传性疾病,通过产前基因诊断可以判别胎儿是否正常。譬如DMD,因为是X-连锁隐性遗传,如果妈妈是携带者,所怀的男胎有50%的概率是正常,50%患病。
在怀孕期间可通过产前基因诊断,如绒毛或羊水检测判断胎儿是否患病,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所以肌营养不良症是可以预防的。
总而言之,肌营养不良症虽然可以治疗,但是治疗起来仍然很困难,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
建议有该病遗传基因携带者的母亲,最好能进行产前基因诊断,通过对胎儿的基因检测,判断胎儿是否有携带致病基因,进而及早预防。
-----
-----
图片
兰世亭健康医疗科普即将开启
"岭南名医"专题系列!
在岭南大地,与病魔交锋的现场
每天都在进行紧张的救治和护理
一个个令人动容的医患故事
都传递着医患之间的守望相助!
金杯、银杯都不如患者的口碑!
诚挚邀请诸位岭南医者展示自己的风范
热情欢迎受过救治的患者讲出您的就医经历
推荐您心中的名医大德
共同助力医患和谐
传播善意,呵护健康!
01
使 命
自2014年发出第1帖
至今,兰世亭已推送了
原创医学科普1800余帖
每日1帖,风雨无阻
每天呈献的原创医学健康科普
为非医学专业人士带来“消化”过的医疗科普知识。
从一开始的“消化病科普”
到今日的“兰世亭”
以推广生命健康知识为使命
以浅显的语言诠释艰涩的医学知识
传播健康的福音。
02
成 绩
6年来
从初萌芽的“消化病科普”
到茁壮成长的“兰世亭”
我们从零起步
跨越 1亿人次浏览量
微信、头条、搜狐健康、三九健康、网易、1点资讯.....
03
在路上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根据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科普文
和国内知名医疗互联网平台、播客音频分享平台合作
推出兰世亭健康科普有声版
让大家“眼皮都不用抬”即可聆听健康提醒
推出兰世亭健康科普动画版
图文并茂,动静结合
将医学知识活灵活现地呈献给大家。
04
期待您
今天,兰世亭即将推出一个全新的专题——岭南名医
岭南地区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岭南杏林也从来不乏圣手
每一个医生的成长,都是多年苦功的积攒!
每一个名医的炼成,更是心理和医术的双重磨炼!
每一个患者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岭南名医!
期待您!
我们一起来
讲好大时代下的岭南名医故事!
图片
方式
1.广东地区的具有正高职称的医师(无论在职、自由执业返聘之资深专家)提供个人简历和正面免冠近期照片,并附1-2篇专业性科普短文;
2.广东地区的副高职称的青年医师提供个人简历和正面免冠近期照片,并附1-2篇专业性科 普短文;
3.读者或患者可以通过邮箱向我们推荐“心目中的名医”。讲讲那个令人动容的医患故事,并请提供推荐专家的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被推荐医生不限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