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不文明行为研究报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72年,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作品《悼念基督》被砸坏,工作人员在现场找到了数百余块破碎的大理石碎片,但非常糟糕的是,更多碎片被当时围观的人们给带走了;
1991年,某摄制组工作人员在河南省博物馆拍摄文物过程中,将一件商代的玉钺打碎(二级品),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
2013年,一名游客在故宫太和门附近的一口大铜缸上刻下了“梁齐齐到此一游”字样;
2018年,一位醉酒的无业游民突破安保冲入展厅,抄起金属活动栏杆砸向俄国大画家列宾的作品《伊凡雷帝杀子》,造成了画作三处严重损伤;
2019年5月26日,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预展上,任伯年花鸟四屏之《淡黄杨柳带栖鸦》被一名儿童撕毁;
2019年暑假期间,一位观众因“博物馆不给吃东西,又不给孩子跑!”发出灵魂质疑……
//////////
作为一名美术馆工作人员,我真的有话想说:
艺术品都是非常宝贵的人类财富,让艺术品更长久、完整地保存于世,其意义非凡,是文博人的信仰,更是初心不忘的坚守。
在作品展出之前,我们会从历史、艺术等领域的价值对其进行深度研究,以此辅助观众更深层地理解展览的内涵,我们还会采用各种展陈方式,将艺术品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展厅里,你可能看到的是一件经过了几千年的岁月洗礼,在一代又一代文博人的保护下,传承下来的具有深厚历史价值的文物,亦或者是一件凝结了当代艺术家智慧的艺术品。你可能没想过,300年后,这件当代的艺术品也会成为一件历史文物。当后代的人去研究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和价值理念的时候,它就成为了一件极具参考意义的传世珍宝。所以,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观展规则去制约,将发生损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博物馆、美术馆肩负着收藏的使命,同时也扮演着文化与艺术的守护者的角色,让这些艺术品免于损毁和遗失于历史的尘埃之中。这样,既能让现代的观众赏阅到这些艺术品,也是为了让后人有机会欣赏、研究它们,让每个年代的人都能感受到它们的美。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逛博物馆、美术馆成了树立文化自信最直接的方式。珍贵文物的背后,隐含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以及世代相传的文化源脉。我们希望,每一件艺术品都能得到最好的珍藏,让华夏瑰宝永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