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不能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欢迎关注:“排球星空”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启动了奥运金牌战略。跟体操、游泳这些一个人可以拿几块金牌的项目比,集体运动的投资回报比太差,国家希望把三大球这样的项目交给社会承办。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中国的三大球从此一步步地走入深渊。足球已经不可救药,篮球也在步足球的后尘,中国男篮有可能史上首次缺席奥运会。
图片
三大球的六支球队中,只有女排由于优秀的传统,薪火相传,犹未熄灭;但也损失了很多地方球队,整体形势并不乐观。富了起来的中国,能够把市场做起来,但有了市场并不意味着群众运动的普及和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这一点,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市场化实践,我想应该可以有个结论。
北京奥运会后,国家似乎对金牌战略也没那么大兴趣了;坐看英国、日本学我们的举国体制,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现在,游泳、百米跑这样彰显国家硬实力的项目更受重视。三大球也被要求出成绩,但是现在除了女排,其他球队连拿个亚洲冠军都不容易,男足甚至在亚洲40“强”的比赛中挣扎。这次女排世界杯夺冠后,火速受到主席的接见,上了国庆花车,也许是一个信号。
但看看排球现在的情况,完全回到过去也不可能。不说别的,三十年前,在专业队练球能够吃饱饭,对于很多孩子已经可以算好职业了。今天国家更有钱了,但养一支高水平球队的钱,跟过去不能同日而语。如果想让中国女子排球持续保持高水平,振兴三大球,还是需要探索把举国体制和市场结合起来的好办法。
笔者的看法,国家应该加大投入,但应该把钱投到业余体校和青训系统中。在专业/职业俱乐部这个层面,应该更多地使用市场机制和青训系统分开,但也不要让商人主导。俱乐部应该向青训机构购买球员,这样,一方面人才资源可以更合理地分配,比如恒大女排可以到江苏购买队员;另一方面培养人才的机构能够得到经济回报,基层教练更有积极性。至于全运会,到时候还可以回来打嘛。
图片
这当然只解决了供给侧的问题,有市场的需求更不可少。排球的市场有多大?随便调查了一下:百度贴吧中,中国女排吧的关注者33万人,中国足球吧的关注者180万人;最近一轮的排超联赛,企鹅视频的几个直播间,加起来接近200万观众,CBA的比赛的直播间,总计700多万观众。排球的市场是比足球、篮球小,但也不至于足球、篮球运动员挣得比排球多几十倍、上百倍。中国女排已经为中国打下了一个不小的排球市场,是中国排协没有利用好这个市场,还不要说努力进一步做大它。
平心而论,排协这几年在促进运动员的流转,引进外援方面还是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况且国家队的成绩最重要。但办联赛还是显得不上心,无论是宣传、转播还是数据统计,可以吐槽的地方不一而足。联赛各队也还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比如,我没见过哪个球队为赞助商做事。有多少人知道华君是一家旅馆,劲浪体育是一家体育用品店,海瑞是谁?你拿了人家老板的钱,总要为人家做事啊,至少也要在自己的主场给他打个广告吧。这方面,郎平的国家队做得比任何一家俱乐部都好。
而赞助商投钱,是因为看球的人多,所以俱乐部也要对球迷好些。笔者在常熟看过一场江苏队和塞尔维亚队的比赛,咱们的俱乐部自然打不过人家的国家队,但最大的差距还是在场下。赛后,明星云集的塞尔维亚队全队留下来与球迷互动,世界最顶级的球星博斯科维奇留下来的时间最长,不厌其烦地满足球迷们签名、合影的要求。再看咱们的主队,早没影儿了。这些在职业俱乐部谋生的运动员,懂得球迷是衣食父母。
图片
当然,我们这些铁杆球迷,无论怎样都还是会去看球的。我们只是希望我们喜爱的运动员能够过得好些。在赛场上,女排讲拼搏精神;但竞技体育,有投入才能出成绩,这也是客观规律。这几年是做好排球市场的最佳机会,希望排协在保障国家队成绩的前提下,有所作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