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私下向家长借钱,“以教谋私”之嫌还是避避为好

据媒体报道,李先生的儿子今年5岁,在深圳龙岗区某幼儿园上学,孩子班级里有一名姓万的女老师,最近向不少家长借了钱。有家长往微信群一问,瞬间“炸开了锅”,家长们很苦恼,在家长群里热议,有的还担心她能否还钱。
关于借钱之难,向来是一个能引起共鸣的话题。要不要开口?是否同意?会不会还?多久还?借与被借的双方常常很纠结。亲友朋友之间借钱尚且如此,更何况老师向家长借钱了,也难怪家长们在聊天群里“炸开了锅”。
据涉事万老师表示,这段时间家里确实出现了变故,急需用钱,无奈之下才向家长开口借钱,等发了工资,肯定是第一时间还给他们。园方也表态,先垫资帮老师还钱。
尽管事出有因且所借数目并不是太大,后面也有了园方的担保,但这样的事情最好不要有。老师向家长借钱,于情于理,都不妥。
图片
幼儿园老师解释借钱原因 视频截图
首先,老师的借钱行为会令家长很为难,借与不借都很纠结。众所周知,越小的孩子,受老师的影响越大。幼儿园的萌娃,又有几个家长敢于明确拒绝老师的要求?不借,怕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借,又担心有借无还。此举无疑给家长出了一个难题,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不值得提倡。
其次,这会影响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纯粹关系,损害教师形象。老师与家长之间,看起来是一种私人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公共关系。家校沟通的内容应该是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老师开口向家长借钱,已经逾越了教师的权力边界。不管理由是否正当,会不会及时归还,都难免有“挟孩子以令家长”的嫌疑。即便借起来容易,可是这个“人情”,老师又该如何来还?
其三,老师向家长借钱还涉嫌触犯相关法规,有悖廉洁自律的要求。早在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就明令禁止教师以任何理由收受学生财物,不得以教谋私。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再次重申教师“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不得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等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向家长借钱虽然有别于直接向学生家长请托办事,但也可以看作“以教谋私”的一种表现。
据悉,在媒体通过互动平台上发起的投票中,网友选择“不借”的比例超过一半,可见这个数据也还是能反映大多数人的意愿。向家长借钱的老师固然只是个例,但这样的事情值得引以为鉴。类似的瓜田李下之嫌,还是尽量避一避为好。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胡欣红
编辑 汪垠涛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社)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