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元年,国产车载AI芯片的前装破局

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推进,最近几年,CES消费电子展已经被汽车产业链全面攻陷。刚刚结束2020年美国CES上,自动驾驶技术火爆异常。高通推出全新Snapdragon Ride自动驾驶平台,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展示了其自动驾驶的最新业务进展,索尼带来的纯电动概念车Vision-S并表示会提供自动驾驶安全性相关的方案,Ambarella发布两款汽车摄像系统芯片,大疆内部孵化的独立子公司Livox览沃科技推出了两款用于L3/L4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产品……在这其中,一直在车载 AI 芯片及自动驾驶领域深耕的中国创业公司——地平线,也再次携智能驾驶的崭新成果亮相,向全球同行展示了车载AI芯片这一汽车智能化关键节点的中国力量。

此次CES展,地平线展出了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征程二代。基于征程二代,地平线推出了面向全球市场的ADAS解决方案。同时,更先进的新一代Matrix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也在此次展出中首次和公众见面。基于这些成果,地平线还展出了一系列已成建制的合作方案,他们的合作方包括大陆、SK 电讯、Freetech、英博超算等众多顶级 Tier1s、OEMs以及其他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合作方案 ,其中部分合作项目预计于2020年内实现前装量产。展出现场,地平线还与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科技公司佛吉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多模态感知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推动智能座舱系统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领域相关技术的商业应用。

从技术到解决方案,从解决方案到量产项目,地平线正在万亿级别的汽车智能网联市场构建出一个拥有“中国芯”的核心平台,赋能一个巨量的传统行业,驶入拥有无限可能的新时代的大门。而所有这一切的故事,还要从五年前说起。

一、汽车行业变局以及地平线的发端

2015年,受购置税减半政策刺激,中国汽车进入调整期前最后的狂欢阶段。镀金外表的背后,产业升级的暗流涌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纷至沓来,汽车迎来软件与硬件结合的全面变革。

在众多参与行业变革的企业中,地平线是比较独特的一家。2015年,原百度IDL副院长余凯发起创立地平线公司,聚焦边缘AI芯片技术。在国内,以技术为基础的创业公司少,一开始就开始攻坚世界最前端的技术的创业公司更少。然而正是对这条“少有人走的路”的坚持,地平线得以在这场汽车大变革反复拉锯中,从一开始就踩准了节奏,开始了自己快速成长之路。

2016年,成立仅一年的地平线发布 ADAS 原型系统;2017年,中国首款边缘人工智能视觉芯片征程(Journey)系列和旭日(Sunrise)系列问世;2018年,地平线发布 Matrix 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并斩获 2019CES 创新奖;2019年,征程进入第二代,进化成为中国首款车规级 AI 芯片。

在技术和产品实力的加持下,地平线商业化进展同样迅猛。2017年,地平线与Intel展开合作,深受Intel认可,并获得Intel领投的A+轮融资。2018年,地平线与韩国SK合作,其后SK自身领投,开启对地平线的B轮投资,而在这一轮融资中,一起领投的还有顶级汽车集团。汽车领域,地平线是首个同全球四大汽车市场的顶级Tier1和OEM都建立了合作关系的初创公司,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赋能包括奥迪、长安、理想、首汽约车等在内的众多 Tier1s、OEMs,并斩获多个国家的前装定点项目;自动驾驶计算平台Matrix赋能的自动驾驶车辆已达到近千辆规模。

不到五年时间,地平线快速成长,而汽车行业也在不断试错中,逐渐构建起了有内在一致性的变革逻辑。一个创新的企业与一个变革的行业在各自的进化中互相赋能,逐步交汇,并将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二、拐点已至,智能汽车元年到来

2020年,汽车行业轰轰烈烈的大变革走了5年。智能从一个口号,正在变成现实。

产品层面。2019年,全球销售最好的新能源车,由智能网联系统提供主要价值,并形成引领性趋势,在其带领之下,过去两年国内车企明星车型,ADAS已成主流配置。

渗透率层面,多个机构给出预测,2020年全球ADAS各类产品在新车中的渗透率即将超50%临界点。

而在政策层面,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政策不断出台,尤其在中国国内,汽车智能化已经升级为与新能源汽车并列的国家战略。

观察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以下两特点:

(1)汽车的价值要更多由智能化来体现。尤其是已经被看作未来之星的新能源汽车这个品类上,由于电池等成本较高,补贴退坡后,价格明显高于同车型传统燃油车。对新能源高价格的价值补充就是智能化。

(2)在汽车智能化的道路上,智能软硬件的功能愈加重要,汽车工艺的重要性则在相对减弱。某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工程师构成中,只有30%负责汽车工艺,智能软硬件人员高达70%。但在传统整车厂,智能领域无论人员抑或资源都远远达不到这一水平。要在时代浪潮之下,快速改变产品基因,在智能时代的拐点抢占行业的先机。跨界合作,寻求高性价比的供应商,无疑是当务之急。

而低功耗、高性能、满足车规要求的AI芯片,则是汽车智能化的底层算力支撑。中国车规级芯片商极为稀缺,缺“芯”一直是汽车产业核心难题。从产业发展的政策、用户以及厂商响应来看,中国在汽车智能化发展上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极之一。借助汽车智能化发展道路,崛起全球领先的车载AI芯片商必是大概率事件。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呼唤地平线这样的专注底层创新的硬科技企业。

三、行业新形势下「地平线」何去何从

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汽车AI芯片企业快速成长。但对于形如地平线这一类的芯片企业而言,时代还远没到仅依靠技术壁垒就能圈起一片相对垄断的市场,从而高枕无忧卖产品的阶段。事实上,虽然进展迅速,但汽车智能化仍然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领先的芯片企业要想拥有持续优势,不仅要做好自己细分领域的龙头,还需要把格局放的更大,将整个下游产业链串起来看,通过对终端需求的各类场景的深入理解,为整个大赛道赋能。为此,地平线在自身的发展道路上逐渐探索新发展模式。

1.技术引领

面向复杂环境的AI车规级芯片,具体场景问题的解决是核心能力。针对于此,地平线在技术上确定了“软硬结合”即“算法+芯片”的战法。地平线的芯片在设计之初,先基于未来主流智能场景做出预判,在预判基础上设计算法架构,以及针对芯片的编译器和指令级等多个方面。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硬件,充分提升芯片在现实场景下的可靠性。在算法上,在核心通用算法做到全球领先水平的同时,地平线还特别强调本土化的解决方案,在满足了ADAS/自动驾驶感知的高可靠性要求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中国驾驶场景的特殊性,通过全面掌握国内驾驶场景,并建立更符合国情的数据样本库,目前地平线感知算法已能够有效帮助 ADAS 到自动驾驶在国内的落地。基于这些核心能力,地平线在技术方面形成了明显的优势。此次出战CES2020的征程二代芯片,集成了地平线第二代BPU架构,能够提供4 TOPS的等效算力,典型功耗2瓦,可以高效灵活地实现多类AI任务处理,相比竞争对手而言,在功耗、算力、性价比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2.定位Tier 2

由于具备具体场景解决问题的能力,地平线明确的将自己定位为自动驾驶产业链Tier 2,确立AI on Horizon的战略定位,做AI时代最底层的赋能者。为Tier 1与车厂赋能,并通过为其提供快速的、切实可行解决方案积极融入汽车产业链。基于这一战略,地平线很早就建立了平台化的合作模式。依托强大的技术底座,开启与产业上下游的合作,如Intel、SKT等,然后在合作的过程中,迭代产品和技术,积累服务能力,又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与大陆、佛吉亚、长安汽车、理想、等各类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不断拓展纵深,形成良性循环,不但构建了越挖越深的技术护城河,还通过更懂中国场景的感知算法、灵活高效的客户服务能力等等,抢占中国智能驾驶的市场高地。这些在合作开发过程中形成的能力,都使地平线作为一家聚焦AI芯片的供应商,拥有了超越芯片,引领行业的能力。而车规级征程二代的量产推出,前装客户的快速突破,也使地平线真正获得了“汽车圈”对其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认可,这意味着,地平线的快速商业化真正获得了有保障的基础。

3.开放赋能

与传统芯片厂商不同,地平线的选择是充分赋能,做技术提供者,以成就客户为己任,追求最大化合作伙伴的利益,从提供系统参考解决方案,到全面开放感知结果,再到工具链的全栈解决方案,地平线面向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产品交付和服务。同时,地平线开放工具链,提供及时且充分的服务,帮助客户打造高质量产品的基础上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从而满足终端消费者在驾驶过程中的不同场景需求。目前,地平线“天工开物”工具链已支持 TensorFlow、MXNet、Caffe 等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开发者和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工具链实现功能、应用的模型训练、验证和编译、优化和部署。数据产生模型,模型可以被部署到设备上运行,运行过程中又可以指导模型的调优,甚至收集新的数据。这样的一种自我进化的开发模式,可以提升开发速度,降低开发门槛,保证开发质量。基于这种模式可以减少约30%的开发人力,节省50%的开发时间,更重要的是,因为开发门槛被降低了,开发者的规模甚至可以扩大一个数量级。通过开放赋能,地平线加速了行业的发展速度,同时也成就了自身。作为行业龙头,目前,地平线ADAS 、自动驾驶和多模交互业务规模均处于领先梯队,是国内少数实现大额营收的 AI 企业之一。作为商业化关键年的2019年,地平线智能驾驶业务年内订单高达数亿元,随着更多项目逐步落地,预计2020年前装定点项目将达到两位数,2022 年征程系列芯片年出货量将达到百万片级别。

总体而言,在行业变革进入拐点并逐步迈向纵深的道路上,地平线选择了一条与行业同进化的发展道路。不仅推进核心技术,同时也用强大的模式创新构建自己的护城河。在中国制造业崛起的长河中,将技术优势与服务优势相结合,打造更懂中国市场的技术,开发更加灵活高效服务客户能力的战法,曾经多次取得成功。当前已经世界领先的华为,快速崛起、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都是这一方法的受益者。这是一条被证实过的路,如今,持续攻关卡脖子技术的车规级芯片供应商,也将在这条路上趟出属于自己的广阔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