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我又来了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新华社客户端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这一年间,他们继续践行着“我在现场”的新闻追求:无论是战火纷飞、地震水灾,还是脱贫攻坚、共和国70华诞......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成为历史!

从2020年1月3日起,新华社客户端“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2019年的精品力作,希望他们的镜头和讲述,能将我们带回到那一个个新闻发生的现场。

当地时间2019年3月2日17:50,我踏出CA933航班舱门,通关,取行李。

一路上,扑面而来的气味让脑海中沉睡的部分苏醒:Javel牌清洁剂、免税店扑鼻的香水、刚出炉的牛角面包、正在被蒸压的Nespresso胶囊咖啡……我确定自己到巴黎了,无疑。

因为,这些都是我记忆中巴黎专属的味道。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无论今后去哪里,巴黎都将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借海明威这句被嚼烂的名人名言一用——巴黎,我又来了,有幸还未老。

但,你用不着流动,因为,接下来一段日子,我要与你同在。

——新华社记者 高静

三月:给我一个下马威

如果你问我,初到巴黎要去哪里逛逛,我会说:“香街(香榭丽舍大街)。”

如果你再问我,平日去香街采访些什么,我会拉长声懒懒地拖出四个字:“风——花——雪——月——”

在我印象里,这条著名大街的功能同名字一样“香艳”,繁华似锦,是巴黎当之无愧的“门脸”。

然而,2019年3月中旬的“黄马甲”运动令香街满目疮痍,一向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民族对自己的形象大道痛下狠手,啪啪打脸,也给了时差没倒利索的我一个下马威。时隔多年再见香街,此番情景,令我心生感慨,法国已不是当年的法国。

四月:一场大火

▲巴黎(法国),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燃起大火,造成巴黎圣母院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

2019年4月15日,一场惊天大火将法国送上了全世界媒体的头条。

作为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荣光和历史见证,800多岁的巴黎圣母院躲过了战争年代的炮火,却躲不过和平时期的意外,令人扼腕。

犹记得那个失火的不眠夜里,在圣母院周边的大街小巷,祈祷的人们,汇聚成海洋,我在人海中,艰难地穿行。

火光亮过周遭一切灯光,圣母院在万人祈祷的歌声里执拗地挣扎。黯淡的灯光在灯罩下哆哆嗦嗦,我看不清周遭人的脸,只听得到他们难过的叹息和抽泣。

我认为自己再找不出更好的角度了,错过了塔尖倒地的决定性瞬间,其它一切已枉然。可我还是拼命拍,用相机快门声压制心跳声和入耳的哭泣声。

我知道,这也是命运的厚待。倘若亲眼目睹塔尖倒地,我会听到自己心碎的声音。

▲2019年4月16日,一名小女孩看望“受伤”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成为我此任内长期关注的话题,隔三岔五,我就去看看她。

从前无数次相见,以为她会永远在,一直在,没想过要给她好好拍照。如今,她受伤了,我反省了。

五月:好久不见,戛纳11号

五月的法国是属于戛纳的。这个季节,电影人在此接受世界的仰视。

电影节开闭幕前后,火车票一票难求,戛纳及周边的酒店和民宿全部客满。巴黎的同行,半数奔赴戛纳,我也有幸成为来自世界各地四千余名注册记者中的一员。

这里是让热爱电影的我心心念念的地方,所以,拍摄再辛苦,对我而言都是享受,是优待。

能将兴趣爱好与工作结合起来,是人生一大幸事。当我再次踏上红毯“11号”新华社专属的拍摄位置,我知道,此刻的我,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而我,也不想矜持。

▲戛纳(法国),2019年5月22日,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左)和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出席拍照式。

▲戛纳(法国),2019年5月22日,韩国影片《寄生虫》的演员崔宇植 、宋康昊和李善均(从左到右)出席拍照式。

六月:别谈技术,可以谈感情

我是个没什么运动细胞的人,对许多体育赛事也只是一知半解。但因工作需要,我必须拍比赛,拍好比赛。

我虽不懂技术,但我重感情。我会因运动员的激情澎湃而牢记某年某月某日的比赛,日后谈起,眼泛泪光。我甚至会觉得,赛场比剧场精彩,观众比运动员好看。

我常恨自己专业技术知识不够过硬,否则便能预判和捕捉到更为饱满、丰富的情感瞬间。我知道,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因而,我步履不停。

我曾拍过三次法网,而三次的男单冠军,都是纳达尔。

怎么是你?怎么又是你?怎么老是你?我不禁想。

然而,看到纳达尔把冠军奖杯像个孩子一样紧搂在胸口,脸深埋在胸前,我似乎理解了。那份柔情,比赛中是看不见的。

▲2019年6月9日,纳达尔在颁奖仪式上亲吻奖杯。当日,在法国巴黎罗兰·加洛斯球场进行的2019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中,西班牙选手纳达尔以3比1战胜奥地利选手蒂姆,获得冠军。

七月:捡来的“超现实”

2019年7月14日,法国举行国庆阅兵式。

由于报名问题,我没能进入协和广场阅兵式现场拍摄,不得不自行选择角度拍飞机表演。

为了不错过开场飞机轰鸣而过的短短几分钟,我决定在卢浮宫金字塔广场守株待兔。10点阅兵式开始,我8点多到场,已有当地记者在路易十四雕像前的台阶上站定,我料想那里应该是个不错的位置,可惜被占,只能凑在周边打游击。

我的目标是拍好最为吸引眼球的“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队。典礼开始,飞行方阵速度很快,尤其是傲娇的“红白蓝”,呼啸而过,不给人一丝丝机会,改正因镜头选择或者站位不佳导致的错误。

由于飞行中飞机位置总有偏差,现场说不好哪个位置最完美,加之飞行速度太快,成败只在一瞬间。

我设想的画面是让小凯旋门上的女神战车和空军战机结合起来。巧的是,刚好有一队飞机迎面而来,与我在镜头中工整对视,角度、路线、造型完美,几秒的功夫,呼啸而过,而我,幸运地按下了快门。

▲2019年7月14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庆阅兵仪式上,法国空军飞机飞过卢浮宫金字塔广场附近的小凯旋门上空。

八月:望穿百万年

听说要专访古人类学家,我有些发怵。这是我望尘莫及的领域,我能把人家拍成啥样呢?难道让三百六十行的人物都是千篇一律端坐接受采访,不看图说绝对猜不出是张三还是李四?我不想这样,又怕拍成这样,因此惴惴不安。

受访者是一位身材和形象很“圣诞老人”的老先生,办公室面积不大,有些凌乱,杂物均不入镜。倒是图迈人头骨复制品吸引了我。我没有拍摄人像的专业设备,只有闪光灯,于是想到了借白墙一用。

老爷爷不爱拍照,表情动作僵硬,反复强调“我觉得你拿我当演员了,我是学者,学者不会做这些事,不会这样拍照”。我花了大量时间跟他解释拍摄思路,对造成的不便表示道歉,想着法子哄老人家,最后抓拍了一个瞬间。

▲2019年8月8日,法国法兰西公学院教授米歇尔·布吕内在位于巴黎的办公室内接受采访。布吕内团队2001年在非洲中部乍得发现的图迈化石,被认为属于一名生活在700万年前的男性,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九月:塞纳河上的中国风情

九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相关活动多了起来,我希望拍摄出结合地域特征的照片。

塞纳河游船的一次活动,终于让我等来眼前一亮的瞬间。

法国模特身着中国少数民族服装,在船舱临时改建的T台上款款而来。

虽说环境不甚理想,但星星点点的灯泡却是我想要的。我想到了利用镜头进行二次创作。

▲2019年9月27日晚,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塞纳中华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场晚会》上,模特展示中国少数民族服装。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团的演员表演群舞《锦绣中华》。

十月:一瞥

如果说2019年的关键词,“达·芬奇”绝对算一个。

2019年是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逝世500周年,法国举办多场活动纪念这位天才艺术家,而卢浮宫的大展是最令人期待的。

由于展品价值连城,出于保护文物的原因,现场灯光十分昏暗,在这种条件下拍照,可谓出“奇”不“易”。昏暗的灯光让我头晕,我抱着相机在枯燥的布展陈列中徘徊了2个多小时,无从下手,收获寥寥。

我爱达·芬奇,爱他每件作品,既然如此,那就看画吧,看个够。继续徘徊的那一个小时,我发现了一个刁钻的角度。

从两块展板的缝隙,我瞥到了“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幸运的是,她也瞥到了我。

▲这是2019年10月22日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的达·芬奇绘画生涯回顾展媒体预展上拍摄的《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

十一月:法国人最擅长的调调

进入十一月,法国人收拾收拾准备过节了。他们是热爱生活的,也是会生活的,与吃喝玩乐有关的事情总是格外在行,捣鼓出来的东西典雅、精致,且艺术造诣颇高,简言之,是很美的。

作为摄影者,我有义务如实呈现这种美,展现尚美的态度,因此,我在拍摄软题材的花花草草上费了不少工夫。

▲2019年11月24日,在法国巴黎,人们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参加点灯仪式。当日,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点亮彩灯迎圣诞。

进入冬季,热爱生活的法国人尤爱看花灯。我惊喜发现,目前“雄霸”欧洲的大型花灯展多出自四川自贡。那一瞬间,我心头涌起的,是来自根底的文化自信。看着法国人对着我们自贡的花灯用尽法语里讲究的形容词,我心甚悦。

▲这是2019年12月15日在法国谢尔河畔塞勒市的塞纳古堡拍摄的来自中国四川自贡的彩灯。

十二月:相比之下,拍照是最简单的事情

▲巴黎(法国),2019年12月9日,(从左到右)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出席“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

上面这张照片,或许拍摄技巧上平淡无奇,我却想说说。

12月的“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我在爱丽舍宫门外吃闭门羹5小时后,方艰难得进。辗转腾挪,意外获准拍摄会谈核心画面的此番经历如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

如果摄影报道只是按按快门、拍拍照的话,该是多么轻松又如意的事情。在让拍不让拍的原则问题面前,摄影记者有身份之别,相比之下,拍照反而成了最简单的事。

在法国政治报道严格遵循POOL制的现实下, 争取拍摄许可,完成报道是我未来的重要任务。

▲新华社记者 高静

当地时间2019年12月31日凌晨,回顾这一年在法国的点滴,我写下这篇文章。十几个小时后,我将与同事奔赴香街跨年庆典现场,迎接2020。我饱含激情,也充满期待。

这次回来

巴黎变了

多了皱纹和伤痕

还是我

巴黎没变

还是一如既往美好浪漫

不再是原来的我

图/文 高静

编辑 蔡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