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滨海帮扶工作队

盐城市滨海县是苏北贫困县。从2018年开始,队长李建方带着8名帮扶工作队员扎根这里,用火一般的热情投入到地方帮扶工作之中。他们发挥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本领,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如今,两年的帮扶时间即将结束,面临毕业季,队员们仍坚守在岗位上。

省城展会现场 队长上阵当起“推销员”

2020年1月11号,一场新年瑞雪之后,南京国际农业展览中心内人头攒动,全省13个地级市绿色农产品展位中,滨海县很特别,摊位前竖着“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一面鲜红的大旗,队长李建方带头在人群中吆喝,当起推销员,“滨海白首乌是四大仙草之一,跟人参、冬虫夏草、灵芝是一个系列的。白首乌可以炖鸡汤。我们就是这个地方的。”

三天的展会,滨海县的老祈粉丝、凯兴香肠、东顺虾田米等农产品因质高价优,被“一抢而空”。

江苏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共有9名成员。为帮助经济薄弱村,队员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光伏发电站 照亮帮扶路

魏晓华,来自省电力公司,任滨海县蔡桥镇木港村第一书记,他和队员们利用帮扶资金建起了12540平方米,总面积相当于七个足球场大小的光伏扶贫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所有,供电收益全部配给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这样,即使帮扶工作队走了,也能给老百姓留下二十多年的收益。魏晓华说:“这二十年我打了八折,正常情况下,平均每年一百万左右。让贫困户、村集体享受到最大的利益,那就是我们扶贫的宗旨和目的。”

帮扶就要扶志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外部帮扶,只能治表,却不能治根,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在滨海县东坎街道沙浦村,帮扶队员、驻村第一书记陈华指着一片绿油油的麦地说,他们引导村集体承包农民土地种植玉米、毛豆、梨等经济作物,生产模式的改变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也高了。沙浦村党总支书记杨军深有感触:“2020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益应该在四十万元左右。像我们两百多亩梨园,一亩地大概在一千元钱;如果到明年,那我们盛果期的时候一亩地就达到三千至五千元。那我们村就不是脱贫了,就要奔致富的路上走了。”

关爱留守儿童示范工程 让孩子有笑容

滨海是全省留守儿童大县,共有5万多名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陪伴,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自卑、自责、冷漠等心理问题,帮扶工作队和县教育局共同启动精准扶贫项目——“星火成长工程”,短短一年时间,滨海县8个乡镇建立起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到今年三月,滨海33所农村中学的心理咨询室将全部完工。

滨海县通榆中学有252名留守孩子就读,数量占到全校学生的40%。专职心理教师陆月介绍,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及特色教学活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多了。“很多孩子从第一次来默不作声低着头,到最后走出咨询室脸上是开开心心面带微笑的,甚至他的学业都是有明显的进步和提升的。其实这就是心理的释放给孩子带来的内在资源的激活。”

把群众当亲人 将责任做到心

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队长李建方说,支撑他们一鼓作气、顽强“作战”的决心来自于扶贫干部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有的贫困户家里真的什么也没有啊,看到他们这种场景,我们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第二个动力来自于我们从各个单位被派出来,他就是代表省电力公司的,他就是代表扬州大学的,他就是溧阳市派出来的,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记者手记】我是记者朱亮。采访完省委驻滨海扶贫工作队,我感触良多。虽然临近“毕业季”,但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的9名成员依然奋战在帮扶一线,脚步匆匆。在村里,他们与困难家庭“结对子,做亲戚”;在帮扶的大路上,他们克服困难,全力攻坚,该进行产业帮扶的进行产业帮扶,该安排就业的安排就业,该兜底保障的进行兜底保障,努力给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朱亮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