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职教改革方案》如何为职教“撑腰”?专家这样说

三湘都市报1月22日讯(记者 黄京)今天,《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正式下发。这样一份被业内视为湖南职教发展“撑腰”的“硬核”文件,如何解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等核心问题?如何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赋能”?如何服务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并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三湘都市报记者第一时间邀请四位教育专家对《方案》进行深入解读。
实施“五大工程”,解决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匹配度问题
图片
《方案》点击
中等职业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强化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办学主体责任,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能力,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调整优化高职院校专业布局,建成一批特色鲜明、产业支撑能力卓越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重点建设培育500家左右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组合式激励、落实税收政策,逐步使职业院校向城市、园区集中,不断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
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工程——改革职业院校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调动职业院校教师积极性,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向职业院校流动。
湖湘特色职业教育标准开发工程——到2022年,全省职业院校的所有专业全部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制订及公开工作。
【解读】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姚和芳
图片
“五大工程”的实施,为解决中职及高职学校发展困境,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以及“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目前我省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特别是全省中职学校学生中,89.1%来自农村,民办中职学校高收费、低质量,增加了大家的负担,让学生没有获得感。“中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明确了到2022年,所有学校都要达标,这将大大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值得关注的是,《方案》还提出“强化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举办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这就明确了中职学校办学主体是政府部门而不是社会。
与此同时,我省很多高职院校办学条件薄弱,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不高,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有待提高。“高职高质量发展工程”提出每所高职院校重点建设2—3个专业群,势必将增强高职院校支撑区域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能力。
多年来,为了办出特色、推动发展,许多职业院校都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但是一些企业的积极性却始终没有调动起来,经常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方案》“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提出,要“依托骨干企业建设省级公共实训基地”,将有效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改革创新,极大地激发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校企在合作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另外,还提出要“逐步使职业院校向城市、园区集中”,强调了职业院校布局要与产业发展实现“无缝对接”。
职业院校的高水平教师从哪里来?《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培育遴选产教融合领军人才100名、产业教授(导师)1000名、湖湘工匠和技术能手10000名”,他们将扛起产教融合这面大旗。而湖南提出要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发展高地”,还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方案》中提出的“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工程”,既涉及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也包括编制管理办法改革,这都是从根本上解决当下“企业行业的技术大师们进不到学校教学”的现实问题。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就是要提高教师参与技术培训、技术转化、技能推广的工作积极性,推动院校和教师能够主动地为企业行业服务。
为完善我省职业教育院校设置及专业设置标准、健全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和技能考核标准,让产业技术岗位标准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的融合对接更紧密,“湖湘特色职教标准开发工程”,将使所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等与湖南特色产业、新技术、新标准同步对接,这将用先进标准引领职业教育办学的能力。
完善培养体系,解决产业发展对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问题
图片
《方案》点击
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规模——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
完善高职考试招生办法——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招收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并积极落实高职扩招任务,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逐步提高优质公办本科院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和高职专科毕业生比例,积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技能高手免试入学——细化和落实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免试入学政策,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业伟大”的时代风尚。
【解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斌
图片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要积极面对新时代不断加快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要尽快形成现代职教的鲜明特色和合理的内部结构。《方案》结合湖南实际,明确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现路径,最终推动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完善培养体系,将利于形成职业教育发展内在的自身动力。职业教育体系多年来存在学生从中等职业教育升入专科层次、本科层次机会不充分,专科职业教育升本层次横向(升入普通本科高校)机会少(湖南为5%)、纵向(升入职业教育本科)没机会;教师发展缺奔头;学校发展层次固化等问题。《方案》明确要求“探索优质高职院校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逐步提高优质公办本科院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和高职专科毕业生比例”,提出在“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省卓越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核心专业探索举办四年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这将激发全省职业教育师生的发展愿景。同时,职业教育不同层次之间,强调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体系建设将有力推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1+X证书改革、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全面推进学徒制、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等各项改革落实落细。
同时,还将利于推动形成完善的国家资历框架。国家资历框架是根据知识、技能和能力(素养)的要求,将一国范围内各级各类学习成果(教育文凭、职业资格等)进行系统整理、编制、规范和认可而构建的连续性、结构化的资历体系。发达国家完整的资历框架成为确保教育质量和建设终身学习社会的制度保障。我国普通学历教育纵向体系已经完备,职业教育学历教育纵向体系中职教本科是短板,二者的横向沟通更是弱项。《方案》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对这两点都予以了重点强调,并拿出了操作性强的办法。
国家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沟通方面,推进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湖南省在全国示范,率先在6所高职学校设立1+X证书改革研究院,并积极推动中高职学校积极开展证书试点改革。普通学历教育、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之间的互通认证将有可能在湖南率先实现,将有力推进人才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立交桥”,激励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为科教兴湘作出新贡献。
对接湖南及国家战略,解决影响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问题
图片
《方案》点击
坚持瞄准产业需求——对接产业布局调整专业布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社会组织每3年发布一次行业市场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到2022年,职业院校毕业生本省就业率达到60%以上。
坚持服务乡村振兴——着力打造“专业支撑+产业扶贫+技能培训”特色的乡村振兴服务模式,提升新型农民职业能力。畅通农民接受学历职业教育通道,办好涉农职业院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
坚持开展技能培训——扩大面向职工、退役军人、就业重点群体、新型农民、贫困劳动力和退役运动员培训规模,使职业院校成为全省技能培训主力军。
【解读】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三福
图片
《方案》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谋划,着眼推动形成各部门之间、校企之间协同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共识。
紧密对接湖南优势特色产业,必将极大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动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目前,我省正在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一是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对接“一核三极四带”产业布局,推动长沙、株洲、怀化等6个城市在园区配套建设职教城,全省省级以上园区布局院校145所,在校生59.6万人,占全省总规模的48.8%。二是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推动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新增专业点601个、撤销专业点223个,对接11大千亿产业的专业点2125个、在校生63.7万人,占全省专业点和在校生数的49%、52%。三是把课堂建在生产线上。建设国家产教融合项目57个、生产性实训基地76个,校企共建“湘”字号产业学院5个、“湖湘工匠”培养基地764个、技术创新中心138个,成为“湖南智造”的重要支撑。
紧密对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特别是在攻克深度贫困地区堡垒战中的能力将显著增强,职业院校在“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要作用将日益凸显。统计数据显示,我省中、高职院校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占比分别达到45.5%、22.6%,职业院校已成为全省贫困地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通过实施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农技员和农电员等专项培养计划,每年公费定向培养农村紧缺专业技术人员1.2万人。《方案》也将强化湖南职业院校为乡村振兴、为精准扶贫做贡献的定位。
特别是在服务“产业兴湘”、“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一带一路”等战略上,随着《方案》实施,湖南职业院校将大有可为,既能为湖湘企业走出去、“湘品”出湘做好人才支撑,也将推进我省优质职业教育标准和资源走出国门。近年来,我省正在加快建设与湖南优质企业“走出去”相配套的办学模式。先后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赞比亚等国建立海外分院、技术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等13个,开发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49个、课程标准201个、培训标准149个、技术标准10个。同时积极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湖南企业海外经营提供人才技术支持,另外还先后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30多所教育机构开展出国留学合作,搭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外教师(校长)论坛、学生夏令营等合作平台促进互学互访。
强化政策保障,解决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图片
《方案》点击
加强组织保障——完善省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建省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
加强经费保障——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
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市州人民政府职业教育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机制,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各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解读】湖南省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所所长王江清
图片
《方案》提出的保障措施,将促进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一是职业教育发展将在政府统筹下“多家共同抓”,解决过去只由“少数几家抓”的问题。过去,职业教育发展主要是由教育、人社等部门抓,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遇到诸多障碍。今后,在省政府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下,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各个部门都会一起对职业教育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决策,形成政策合力。这项措施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服务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特点,体现了政府和相关部门既抓经济社会发展本身,也抓经济社会特别是产业发展的“上游”,即职业教育。同时,由多方代表参与的省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参与决策,将有力提升职业教育重大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将体现“保基本、奖优秀”,解决“吃不饱”和“吃大锅饭”的问题。财政投入首先是要保证职业教育的基本经费需求,至少达到生均拨款标准,并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其次,还会对办学水平高、改革力度大的院校给予奖励性的支持,将激励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
三是强化了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上头热、下头冷”的问题。虽然我省陆续出现了一批市州和县市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典型,但总体上,一些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仍然不够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低。建立市州人民政府职业教育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机制,并与过去建立的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制度相配套,强化了地方人民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
四是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低人一等”的问题。这是把职业院校毕业生作为一种人才类型来看待,改变过去在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之间的人才等级观念,改善了职业院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环境,将激励更多优秀青年接受职业教育,成为“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