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来累涨逾180% 外媒:瑞幸股价暗藏三重风险

图片
2019年对IPO股票是颇不友好的一年,一度被看好的优步和来福车等到今天都没有涨回发行价, WeWork更是干脆倒在了上市路上,相反瑞幸咖啡却成为了“爆款”,股价节节攀升。InvestorPlace刊文称,有趣的是,与优步或者来福车之类不同,瑞幸并非来自炙手可热的科技领域,他们只是在提供一种大众饮品,咖啡,差别只在于面向的是新兴的中国市场。
从17美元的IPO价格到47.66美元的周二收盘价,瑞幸股价已经上涨了足足180%之多,而所有这一切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当然,像这种市场新玩家总是少不了要与波动相伴的,然而,投资者看上去却一点都不感到担心。
虽然中国传统上是个茶饮大国,但是现在正在迅速接受西方文化元素和商品,其中就包括西方传统饮料咖啡。根据统计,中国的咖啡市场到2025年将发展到1450亿美元的规模。要知道,美国咖啡市场2018年的规模也不过只是在870亿美元到880亿美元之间。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为数不少的投资者想要做“早起的鸟儿”,去追捧瑞幸的股票了。
图片
可是,现在就入手瑞幸股票真的明智吗?诚然,巨大的潜在上涨空间是存在的,但是投资者同时更有三个理由对瑞幸抱长期谨慎态度。
可怕的利润率
一般来说,对于还处在爆发式成长阶段的初创企业,投资者在盈利能力方面都会比较宽容。大家都懂得,为了成长,有些时候必须牺牲利润。一旦扩张策略最终完成,这些公司就可以开始向股东回馈价值了。
然而,这样的规律并非对所有行业和企业都适用的。比如食品和饮料企业,最好还是从一开始就能够赚钱。具体到瑞幸,咖啡就是咖啡,要获取销售额的成长,本不该付出那么大的成本的。事实上,食品和饮料市场的专家都认为,在这一领域,75%左右的毛利润率才比较合理。
图片
可是在瑞幸,毛利润率到第二季度都还是负数。第三季度的财报还显示,净亏损依然在扩张之中。
如果这样的财务表现是来自一家开发量子计算机,准备将其投入大众市场的科技公司,那还完全可以接受,可是瑞幸做的完全是另外一种生意。他们是在制造和销售咖啡,一种几乎没有任何独特性可言的产品。在这样的行业当中,只有盈利能力才是最可靠的。然而,瑞幸面前的第一道题还是如何确保亏损不继续扩大。
危险的游戏
看好瑞幸股票的人总是喜欢拿该公司和行业巨头星巴克来比较。为了在覆盖面上能够抗衡星巴克,瑞幸正在不断开店,扩张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图片
事实上,接受CNBC采访时,瑞幸首席财务官沙克尔(Reinout Schakel)曾经说过:“我们做到了别人用十五年或二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显然,许多人是怀抱着瑞幸成为又一家星巴克的期待买入这只股票的。
然而,沙克尔的这番话传达出的意涵难道都是积极的吗?如此惊人的成长绝不可能是白来的,在硬币的另外一面上肯定是有着相应的惊人风险的。
事实上,星巴克已经做出了回应,在与阿里巴巴结盟后,他们在中国的超过2100家店面也开始提供送货服务了。还有,根据《中国日报》的报道,中国的线上点餐和递送市场规模2018年已经达到了4415亿元人民币,较前一年增长112.5%。
图片
诚然,瑞幸的快速扩张是其股票的一个利好消息,这一点没有谁会否认。不过,星巴克至少已经开始在通过自己的配送服务削弱瑞幸的相对优势了。更不必说,中国消费者是乐于为这种服务埋单的。
瑞幸现在还在执行不顾一切只求成长的策略,但是,这一策略现在很可能已经到了物极必反的节点。
不了解市场
当你在公众面前讲话时,可能犯下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不了解你的听众。如果没有做足功课,你的讲话很可能会变成对牛弹琴。做生意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图片
通过激进的折扣,瑞幸已经建立起了一家大家日常消费得起的咖啡店的形象。可是,如果他们的初衷就是这样,那可以说他们一开始就错了。利润率极低,运营亏损巨大,这就注定了瑞幸迟早是要涨价的。可是,当他们真的这么做了,也就注定会失掉大量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者。
还有,中国的消费者不同于西方,许多在美国只是很普通的东西,在中国却被看作了奢侈品。
事实上,咖啡就在此列。根据南加州大学美中学院的研究,许多小康层级的中国消费者之所以喜欢高价位的品牌咖啡,是因为他们觉得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图片
研究报告写道:“对于中国的咖啡消费者而言,星巴克和其他西方品牌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一种展示他们财富和品味的媒介。”
显然,瑞幸这种折扣品牌是无法提供相同体验的。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瑞幸的折扣策略也许是永远无法停止的呢?瑞幸的股票真的有资格要求和星巴克,或者其他得到国际普遍认可的品牌的股票一样的待遇吗?(费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