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买战机,中国拿到苏-35,先换头盔!俄军:我们的盔不硬吗?

飞行头盔,是飞行员重要的装备之一。现代战斗机头盔内部携带有通话送话系统,可以支持飞行员的语音通话,同时还带有氧气面罩,可以满足在高空飞行时的飞行员供氧需求。同时飞行头盔还装有墨镜,可以在高空飞行时拉下以保护飞行员的视力。不仅如此,现代飞行头盔往往还配有夜视仪和头盔瞄准具,这样飞行员就不必像过去那样非要把飞机机头对准目标,才能用雷达锁定对方,而只需要眼睛看到目标,机载计算机和火控雷达就会根据飞行员的视线直接自动锁定目标。可以说现代飞行头盔是飞行员最重要的装备之一,而头盔性能的优劣,也从一个侧面看出飞机生产国的技术和工业水平。

(苏-35S生产线)

我国2016年时曾经和俄罗斯签订合同购买24架苏-35BM(苏-35S)型战斗机,在当时我国已经定型并投产歼-20的情况下,回过头去购买一款俄罗斯的四代半战斗机,曾经让很多人觉得不可理解。但是,引用孔夫子的话,那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尽管俄罗斯的苏-35BM是四代半战斗机,但是一方面,俄罗斯战斗机一直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另一方面,在歼-20全面形成战斗力之前,少量的苏-35BM型战斗机可以和我国的歼-11B、歼-16等战斗机一起,构成我国防空的基本力量,从而实实在在地加强我国的国土防空力量。毕竟即使歼-20服役了,很多时候为了保密,也不方便派出歼-20去执行巡逻和驱逐不明飞机的任务,所以用苏-35BM正合适。

不过,在我国购买俄罗斯苏-35BM战斗机的过程中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在接收俄制苏-35BM型战斗机后,我国空军做的第一个事情并非是将其交付部队用于日常训练和值勤。而是将所有苏-35BM战斗机配套的飞行员头盔用国产头盔进行替换。这主要是因为尽管俄罗斯方面将苏-35BM战斗机称之为"4++"战斗机,并称其优于所有的四代半战斗机,并且"无限接近"五代战斗机。但是在我国飞行员赴俄罗斯试飞该机时就已经发现,俄式飞机的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而且由于材料和制作工艺问题,俄式飞行头盔又大又重,且功能较少,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空战局面。所以苏-35BM战斗机在交付的第一时间,中国人首先给它更换头盔。

苏-35战斗机原用的俄制Zsh-7APN头盔从外形上看就能感觉出该头盔厚实、耐用。但是受俄罗斯落后的电子技术的制约,Zsh-7APN头盔没有配备飞行员使用的夜视装置,因此夜航时会有诸多不便,同时该头盔的头盔瞄准系统视角有限,仅有中国同类产品的大约三分之二,因此在格斗空战中受限制较大。而且由于其材料主要为金属制作,所以尽管坚固但是重量偏大,对于飞行员颈椎的压迫较大,在进行激烈的格斗飞行时,容易损伤飞行员的颈椎造成事故。针对俄式头盔的问题,我国在苏-35BM上换用了中国自制的飞行头盔。我国自制的飞行头盔更加适合东方人的头型,同时采用凯夫拉材料制作,远比俄式头盔轻便。特别是,在新式的头盔上,我国也整合了必要的夜视和头瞄系统,具备更加优越的观察和攻击视角。

其实头盔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济每况愈下,已经很难抽出足够的资金投入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因此俄罗斯军工产业也在日益衰败。其中一个最令人尴尬的现实是俄制苏-30SM多用途战斗机和苏-35型战斗机,竟然配备的是从印度进口的大气数据计算机和雷达计算机(从2014年开始,俄罗斯伊尔库特公司至少从印度采购34台雷达计算机,用于装配苏-30SM战斗机,至于后面又买没买就不知道了),俄罗斯电子工业的衰败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中国人拿到苏-35战斗机后,立即更换头盔的做法,俄罗斯人可能有些不解:是因为我们的头盔不够硬吗?当然不是,不过我们也不好意思直接对俄罗斯人说他们的头盔技术不够先进,只能微微一笑。曾经有驾驶苏-27的俄罗斯老飞行员,在坐进歼-11B的座舱后傻眼了——连点火装置都找不到。中国歼-11B(歼-11A为山寨版苏-27,歼-11B是在歼-11A的基础上研发)和原版俄罗斯苏-27战斗机之间差异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而由此也可以知道中俄两国在航空电子技术方面早已是天壤之别。所以换头盔这事,想想也就不觉得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