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情1》到《爱情5》衰落,我看到了情景喜剧的困局

一桌一椅,一个生活片段的剪影;简单的布景、剪贴的笑声、令人莞尔的情节,构成了阖家娱乐的避风港湾。中有《家有儿女》《武林外传》……外有《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
优秀的情景喜剧早已用低成本的精致和独特的喜剧色彩吸引了无数观众,构成了视觉记忆中不可磨灭的重彩一笔。
图片
从生活舞台到荧幕:情景喜剧的起源
“情景喜剧”,situation comedy,简称sitcom。最早在美国起源并发展成一个成熟的电视节目类型。最初,情景喜剧是一些线下的喜剧演绎,类似于滑稽表演,在一些商业场所被用来招揽客源。所以,这些喜剧一般都取材于日常生活,通过生动的笑话串联,配合一些简单滑稽的动作,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逐渐受到大众欢迎,随后被吸纳进电台节目当中,渐渐地,电视情景喜剧的前身广播情景喜剧就出现了,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的重要的节目类型。
然而广播情景喜剧大多都是在标准化的直播环境里表演,缺少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最初的节目效果其实并不尽人意,情景喜剧中的“笑声”就被引入了。还原了类似酒吧的现场表演环境,邀请观众现场观看表演并与演员进行实时互动。观众的笑声、掌声都被收录进了节目之中,节目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随后,一些演员将更加完整的情节设定和故事引入了节目,广播情景喜剧成为了一种潮流。
图片
伴随着电视业的发展,1947年,美国杜芒电视网推出的情景喜剧《玛丽·凯和琼尼》和1951年CBS推出的《阿莫斯和安迪》都被认为是最早的电视情景喜剧(虽然后者严格来说它更偏向于场景和人物不断变化的小品喜剧,而且由于它对黑人角色的刻画引发争议很快就被停播)
当然,谈论情景喜剧不得不提到1951年开播的《我爱露西》,这部情景喜剧曾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美剧之一,并被称为第一部具有影响力的情景喜剧。这部剧所开创的三镜头拍摄模式对于后世的情景喜剧影响颇深,去年刚刚完结的《生活大爆炸》仍然在使用这种拍摄方法。
图片
碎片却不失深度:情景喜剧吸引人的原因
20世纪情景喜剧的雏形最早在美国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当时美国和世界都在发生巨变,情景喜剧的“轻娱乐性”恰好满足了民众渴望规避现实世界的错综复杂,看到简单的情节与解决方案的心理。20世纪7、80年代是美国情景喜剧发展的黄金年代,电视的观众群体已经“长大”,渴望在电视上看到具有深度的社会现状,于是性别、女权等社会问题被引入了情景喜剧,随后这些剧集开始被不断效仿复制。
图片
从《老友记》到《生活大爆炸》,无不是从生活之中的小事取景,或有连续的剧情,但大多都碎片化、容易理解与发生共情,其小体量非常适合快速广泛传播。其中,“包袱”和“笑料”是支撑情景喜剧的主干。
其中包袱与笑料的选取也大都来自于日常生活,利用谐音和误解放大戏剧性,增添戏剧性,更加能引发观众的注意。当然,如果你要询问“为何XX情景喜剧如此吸引人”,人物塑造的成功一定是重要的原因。
图片
情景喜剧需要在固定的场景中开展框架性的喜剧故事,主要以充满笑料的日常短故事为载体。情景喜剧的人物塑造一般有如下的特点,显性与典型并存,既“熟悉”,又会感到“陌生”。显性已经谈论过,取材的现实性造就了人物的显性。
譬如美国情景喜剧中的主角总是学生、上班族,并且总以同事舍友等社会关系为单位出现;而中国的情景喜剧多以家庭为单位。譬如早期经典的《我爱我家》和陪伴了90后成长的《家有儿女》,在借鉴了美式情景喜剧的幽默模式与人物设定之余,还突显出了中国人心中的家庭与和谐观念。
图片
谈到在情景剧中突显文化因子,就不得不提到《武林外传》。如果说《家有儿女》里有每个中国是家庭的缩影,那么《武林外传》之中就有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江湖”。一个客栈,一群性格各异却各具魅力的角色,四海的方言与习俗,四海的故事,虽然每集有不同的主题,但是恒定的人物情感,“四海为家”、“两肋插刀”的动人情谊贯穿了所有故事线的始终。
图片
既“熟悉”又“陌生”既对某些典型角色的陌生化处理,以增强艺术性。情景喜剧的诱人之处在于“现实”,但“现实”中也必须要有具有特点的角色支撑。比如《生活大爆炸》中的天才谢尔顿。这种强化“天才”特质的陌生化处理,和戏剧中的“间离”手法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观众在观看作品的同时依然与剧中人保持着举例,增强喜剧背后的艺术性。
图片
‍“后”情景喜剧时代,它们为何风光不再?‍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博士李智先生在《情景喜剧:时代景片钱的浅笑人生》一书中将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大致分为一下阶段:准备阶段(1983—1992)、诞生阶段(1993)、探索阶段(1994—2000)、发展阶段(2001—2005)、多元化阶段(2005至今)。但是不难发现,如今的“多元化”阶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同”。
从媒介的变化来看,互联网的发展让比如电脑、手机、平板之类的终端产品代替“电视”成为了情景喜剧播放的主流。社交媒体、自媒体和UGC不断兴起,层出不穷的“段子”让喜剧创作的门槛降低,却让欣赏情景喜剧的阈值提高。《爱情公寓5》在此时回归而口碑崩盘,就是出于此原因。
图片
《生活大爆炸》、《老友记》、《破产姐妹》可以用平均“三分钟一个笑点”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早期的《爱情公寓》也利用了文化壁垒照抄美剧的模式,再加入一些现实性的、年轻的设定,打磨出了所谓的口碑与情怀。
图片
但是时间到了2019年、2020年,观众早已经习惯了UGC模式下生产出的“段子合集”式的网络喜剧,更加快餐的、碎片化的短视频已经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表现戏剧冲突,凸显笑料,甚至将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元素结合,观众对于情景喜剧的需求就愈发低落。在如此档口回归,《爱情公寓5》的滑铁卢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现如今,好的情景喜剧少了,观众似乎也不“需要”情景喜剧了。于是《爱情公寓》原班演员大量转型流失,新的演员又不易被观众接受。
抄袭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连原创的笑点都无法保证,观众们已经拥有了极高的“欣赏阈值”,暴露在更加多元的媒介之中,拥有着更多的选择权,自然就是物竞天择,强者生存。
图片
新《星球大战》系列口碑的失利已经很好地证明了哪怕是宇宙级的IP,情怀也不能当做唯一吃饭的筹码。《爱情公寓5》显然还停留在情景喜剧情怀消费的最后一缕余晖之中,哪怕借鉴音乐剧、歌舞喜剧的新元素也不能挽救“尬”的局面。
媒介的市场总是劣币驱逐良币,节目类型也在随着传播的发展变化进行着优胜劣汰或自我改革。我们不需要叹惋情景喜剧的“夕阳”局面,因为其核心要素和构架早已经在短视频中获得重生。
图片
纵使在追求眼球经济的时代,文艺作品依然是“内容为王”。沉下心境,不去贩卖情怀;拿出态度,做一部好的原创,关注和观众,自然会向你而来。
娱乐一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倾向与习惯,喜剧的精神不会消亡,只是需要一个更好的、更新的、更能适应发展的载体。就算在“后”情景喜剧时代,我们仍然会有好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