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最爱的大空间车,国人一看:比SUV差远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很贴切,环境因素促进了K-CAR在日本成为主流,它被称为轻自动车,我们可以理解为国内的微型车。
图片
图片
K-CAR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能超越国人对大尺寸SUV的热爱,不过K-CAR却拥有一套很规范的要求:1.长宽高分别不超过3400mm、1480mm、2000mm;2.座位不能超过4个;3.载重量不能超过350kg ;4.排量不超过0.66L。
图片
因此在日本所见到的K-CAR如出一辙。那为何它如此得人心?首先是“水土”导致,《速度与激情之东京漂移》中,十字路口漂移的片段迷惑了大家,事实上日本的道路多是《哆啦A梦》里面的那种。所以他们更需要驾驶方便的汽车。
图片
此外,在日本买车需要提供车位证明,但政府却推出了购买K-CAR免车位证明的政策,意思是“没事你买吧,在街上能找到车位算你赢”;其次,K-CAR的年审、保险等费用均比普通车要便宜,能节省不少费用。得益于以上各种原因,日本人喜欢K-CAR的理由十分充足。
图片
别看K-CAR长得小,里面却是样样俱全。教授以常坐K-CAR销冠位的本田N-BOX为例。它采用了K-CAR标志性的侧滑门,很好的解决停车太靠墙导致下车难的问题。而尾门完全伸展后的高度与车身高度持平,解决了大件物品的搬运问题。
图片
图片
再是空间方面,N-BOX车厢内部的高度比本田锋范还要大,达到1290mm,身高不超过一米三的小朋友均可站在车内~接着是本田空间的魔术表演:车内仅有四个座位,但通过各种方式的折叠搭配后,“车内大床房”、超大空间尾箱、储物分层等多种组合任君选择,重要的是还提供了伸缩踏板,能让自行车、小型摩托等方便上落。
图片
那N-BOX和国内在售的本田“空间王”飞度比,表现如何?以第三代飞度为例:两者的车身长度相差了701mm,但飞度的轴距仅比N-BOX多处10mm,可以说基本一致,但N-BOX的后排座椅更靠后轮,因此N-BOX腿部空间胜出;再比车内高度,N-BOX的前排和后排的乘坐高度分别是990mm和950mm,飞度是970mm和920mm,头部空间再得一分。
图片
加上侧滑门和多种布局变化,N-BOX在空间利用上确实比飞度更好,而飞度的优势在于车身宽度,并且后排拥有3个座位,载人能力胜出;其次是在后排不放倒的情况下,飞度后备厢空间胜出。
图片
再来更致命的对比:N-BOX顶配车型拥有6个安全气囊,电子稳定系统,半坡辅助、自动刹车、自动空调、方向盘和座椅加热、后视镜电动折叠、换挡拨片等等,而国内售卖的飞度,即使是增配后的2020款顶配飞度,也仅有主副驾两气囊+前排侧气帘,而自动刹车、方向盘座椅加热等安全、舒适性配置都缺失。
图片
但别忘了日本也有飞度在卖,所以N-BOX和飞度的消费群体绝对不一致,况且N-BOX是受限于制度而生的,有这样的空间表现,已经是非常了得。当然,这并不是在“诋毁”国内的飞度,毕竟造车成本和车型定位摆在眼前,那既然K-CAR的空间表现比飞度还优秀,驾驶更方便且使用成本不高的它,为何不被引进国内售卖?教授总结了几个原因(欢迎补充):
图片
环境的差异
图片
道路偏窄是K-CAR诞生的原因,而国内消费者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除了极端的偏远地区,中国的“窄道路”所占比例绝对少于日本,所以国内消费者从来都没担心过这个问题。环境的差异是最主要因素。
车型地位的差异
图片
其次,以K-CAR的尺寸为准,对标国内的车型是像宝骏E100、smart fortwo等微型级别,因此K-CAR在尺寸上已经得不到中国消费者的芳心,在国内越大的车越受欢迎,这不是假象,看那些大尺寸SUV每月上万的销量就知道。另外国人还会认为微型车开到路上不太“体面”,即使真的有空间需求而预算不多的情况下,选择一台10元级别的中国品牌SUV不好吗?心理地位的差别是第二要素。
价格的劣势
图片
像本田N-BOX在日本的起售价折合人民币约8万元,和飞度在日本售卖的加价相差不多,但假如要将K-CAR引入国内销售,加上关税后售价分分钟超过10万元,先不和国内飞度的售价相比,就算是中国品牌的微型车都比它便宜一半。所以K-CAR引进国内并不能和小型车构成分层次销售,价格成本很难降低。
市场竞争力不足
图片
日本购买K-CAR的消费者大多是用于短途代步,如工作日上下班或是接送小朋友,而且日本的K-CAR车主很少会开上高速并外出远游;所谓的竞争力不足,是因为当今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更快,而中国消费者真要作为短途代步车,选择中国品牌纯电动的紧凑型车更加划算。再者,中国地大博物,远处旅游和过年回家乡都是常规操作。
动力不足
图片
K-CAR的排放被限制在0.66L以下,以这个排量作对比,即使是载货用的1.5L后驱五菱宏光都能随时“崩你”,而且国内很多马力低于100ps的车型,已经被消费者吐槽得完无体肤,所以0.66L还不如买一台红路灯没对手的纯电微型车?
图片
一连串的“冲突”让K-CAR被阻挡在中国大门外,教授相信它被不引入确实有理有据,而厂家品牌更是明白这一点。但这并不说明K-CAR就是“鸡肋”,它在日本的销量可以作证,只不过与中国路况不相符罢了,各家有各家的规矩。
图片
而教授感到遗憾的是,国内曾经的酷熊和北斗星等类似K-CAR的车型,它们都是好车,但时间给出的答案,却是不太符合“中国国情”,教授也只能说,还是“中国特供车”更适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