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番茄91%,诡异的人鱼,黑白的灯塔!

在所有电影类型中,

恐怖片一直是一个非常有探讨价值的电影类型。

和主流电影类型相比,

恐怖片没有文艺片、剧情片那样在国际电影节上受宠,

在票房上,恐怖片也没有特效片、商业片那样的号召力,而奥斯卡也更加的青睐于主流类型电影。

但是恐怖片却坐拥大量影迷,

并且往往有只是一张恐怖剧照、截图就让电影爱好者有观看全片的冲动。

如果说,

《爱乐之城》的美丽斑斓,《头号玩家》的童真热情,展现了电影这个造梦机器能带给观众一种置于梦幻中的感动和力量,

那么恐怖片展现的则是它们的相反面——噩梦。

其实,大多数的梦境往往是没有逻辑的,

冥冥之中的、错乱神秘却有一种预言感的潜意识幻想,而这样的梦往往能折射出我们精神深处一直未开口却默默影响着我们的东西:

童年时的难忘、在记忆力留下烙印的恐怖、对某物原始的恐惧……

在梦中一闪而过的场景,却是我们精神深处的一处缩影。

这样一想,

如噩梦般如影随形的恐怖片是可以拍出精神内涵、象征主义和潜意识、超现实意味的,

但可惜拍烂的恐怖片太多,使得恐怖片总体水准不高。

但那些经典恐怖片无一例外不是高深之作,甚至在世界电影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比如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在《头号玩家》里完全复刻致敬,时隔39年依然有续集《睡梦医生》的《闪灵》,

那种无缘由的、缺少逻辑性的诡异感,又好像有一种基因里、骨子里的注定。

而《穆赫兰道》则发挥了电影的本质:

整部电影就是一场梦,如果说电影是一个造梦机器,那《穆赫兰道》造就的梦最离奇、难以名状,神秘而迷人,也最像一场梦。

当代的恐怖题材的佳作也不少,

导演温子仁就将西方的恐惧和东方的隐秘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了“招魂恐怖宇宙”,

去年有一部《寄宿学校》虽小众却充满血色哥特之美,拍出了恐怖片的别致美感,

《厄运遗传》的怪、《忌日快乐》的小成本幽默、《寂静之地》的概念先行,都使得近年来的恐怖片内容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在2019年也有一部小众恐怖片《灯塔》上映,

它在三大国际电影节上亮相,竟然还拿下了导演双周单元的费比西奖,作为恐怖片迷的你,一定不能错过。

该片在烂番茄上获得了91%的新鲜度,爆米花72%。

《灯塔》的时间背景设置在上世纪初的加拿大新斯科舍,

整个故事只有两个男主角,年迈的灯塔看守人托马斯,和刚入职的新人文斯洛,故事则围绕着航海世界的神秘事件展开。

一直以来,对于电影都有这样一个观点,

在与世隔绝、狭隘的空间、局限的时间内,想要讲好一个故事的难度也就越大,

这也就是何冰老师说的:“越有束缚,越有自由!”

比如《禁闭岛》、《恐怖游轮》、《闪灵》、《活埋》、《一出好戏》都是在与世隔绝的禁闭空间里讲述了一个“人性无限”的故事。

而《灯塔》的故事其实也很简单,却是寓意无穷的,

一个暴躁酗酒,却经验老道的灯塔看守人托马斯,一个沉默寡言,却有着不平凡故事和思想的灯塔看守新人文斯洛,

因为狂风暴雨、物资匮乏、与世隔绝而精神崩溃,进而失去了方向。

但如果将《灯塔》仅仅归类于恐怖片,却是不够的,

《灯塔》里的幻想、故事、对话、甚至结局都是真真假假、虚实交织,

可以说这是导演故意的设定,而整个故事也是没有固定的官方版本的,观众们可以任意解读和想象。

年迈的灯塔看守人托马斯和年轻的灯塔看守人文斯洛,

他们接受了报酬不菲、为期四天的灯塔看守任务,起初两个人的交往是安静、压抑的,

托马斯禁止文斯洛登上灯塔,而是做一些辛苦肮脏的工作,烧锅炉、修煤油灯、运煤炭、运柴火、粉刷灯塔、守夜、擦洗地板。

托马斯暴躁话痨、控制着文斯洛,

文斯洛隐忍安静,只想挨过这四个星期,拿到薪水离开灯塔,

在接文斯洛的供给船只来临的前一夜,灯塔外狂风暴雨大作、安静的文斯洛在托马斯的奉劝之下终于在晚餐时喝了酒,

于是两个酗酒之人疯狂的跳舞、交谈、斗殴、拥抱、哭泣、大笑,之前铺垫好的混乱和冲突,在这一夜渐渐爆发……

第二天本该来接文斯洛的供给船却没来,

狂风暴雨、雷电交加、食物受潮等问题接踵而至,两人日日夜夜以酒精和故事作伴,

而真实和稳定也在“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白天供给船会来,还是死亡降临”中失去了控制。

两个人没有任何前因交代的守塔人故事从开场就出现在灯塔里,

所有的背景故事都靠两个人的嘴来介绍,真真假假、破绽百出,导演到最后也没有给出一个合理解释,

让观众置身于这个雷电暴雨的大海中心里,只能跟随着自己的内心和直觉选择相信。

在年轻人文斯洛的故事里,

他是一个年轻有力、隐忍坚强但总是受到压迫的苦力工人,他曾经在加拿大的森林伐木,一次意外,他看见=欺压自己的前上司被倒下的木头砸死.......

来灯塔工作只是自己动荡不安的生活里的一次冒险。

而精明的老头则在醉酒后清醒的来了一句:

“还是这样千篇一律的故事吗?我不相信你,我也不想听你的故事。”

究竟是不是眼神里有隐忍、恨和复仇的文斯洛杀掉了一直恶语相加的上司,沦为一个逃犯,来灯塔上躲避天日,我们不得而知。

在老头的故事里,他是一个忠于海洋的水手船长,离开自己的妻儿投身于大海,

虽然他的性格暴躁、还酗酒,但是他对海洋却有着无比虔诚的热爱和保护,

他不断提醒文斯洛不要伤害海鸥,行为粗鄙,但是对大海有着发自内心的爱和归属,

他曾经有一个和文斯洛一样的守塔同伴,可是对方却因为阴沉的天气和与世隔绝的生活而失去理智自杀。

而文斯洛用捕龙虾的笼子补到了一个装着独眼守塔人的头颅,

他相信那个用人鱼传说、海鸥厄运,雷电诅咒和酒精诱惑自己的老头,一定杀死了他曾经的同伴,

并渴望用同样的方式控制和蛊惑自己。

当文斯洛拖着救生船准备逃离灯塔时,

被举着斧头喊着“不要离开我”的老头劈坏了救生船,气急败坏的文斯洛举起斧头要劈死老头之时,老头意味深长的来了一句:

“我们被困在这里多久了?两天、三天还是五个星期?刚刚劈船的是你自己,你一直都疯了。说不定一切都是你的幻想,我也是你的幻想。”

这就一下又将两个人先前说的故事的可能性全都打破,

龙虾笼里的独眼头、地面上诡异之美的人鱼、死在了蓄水池里的海鸥、床上破碎的人鱼雕像、灯塔上拂过的触角……

这些诡异的象征又好像是文斯洛的幻想!

导演倒是没有像《禁闭岛》、《万能钥匙》一样在故事的最后抖一个巨大的包袱,

而是借“疑似幻想”之口,将疑问抛给了观众,这就使得故事有了无数解读的可能性。

文斯洛在说谎,托马斯在说谎,文斯洛和托马斯都在说谎,

托马斯是文斯洛的一个幻象,文斯洛一半在说谎一般在幻想中发疯……

看似这是一个“多种可能、现实与幻象共生又相悖”的故事,其实《灯塔》还能有更多的解读。

在故事的一开始,守灯老头就因为自己在大海航行数年、并且有丰富的守塔经验,一直欺压着文斯洛,

不让他进入灯塔,并且让他做着粗活累活,引诱他喝酒醉酒,老头用极强的控制欲控制着文斯洛、并且占有欲也爆棚:

“灯塔是我的,你不可以进入!”

而在文斯洛的故事版本里,当他在做伐木工人时也总是被上司呵斥甚至被叫作“狗”,

而到最后冲突和矛盾到最高点后,文斯洛反控制了老头,不仅将老头驯服成一条狗,还将他活埋,拿到钥匙顺利进入他梦寐以求的灯塔。

《迷雾》里说:

“我们人类生来就疯狂,同一房间里有两人以上,我们就会选边站。想尽办法自相残杀,不然怎么会有政治和宗教?”

而在《灯塔》的现实意义里也有这样一层含义,

一个房间里的两个男人也争夺着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从老与少、神与人、超我与本我、释放与压抑、上司和下属之间的互相妥协到最后的争夺。

而《灯塔》也有着极为强烈的神话寓意,

黑白相间、一比一画幅、粗粝直接,甚至让人有观感不适的画面设计,

被藤蔓缠绕诡异又美丽的人鱼,是茫茫大海里最有吸引力也最致命的危险诱惑,

灯塔的鸣钟声定点响起,就像教堂定时敲响的钟声,充满宗教寓意却又诡异不适,好像什么大祸就要降临。

“灯塔”这个寓意,在文学作品里早有伍尔夫著名的《到灯塔去》,

这个高高矗立却在黑夜和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发出圣洁光芒的灯塔成为了无数人的疑问:

“灯塔里到底有什么?”

灯塔里什么都没有,只有灯,是人类在黑暗里在孤独在绝望在迷茫时,意象出的美好和与世隔绝的拯救,

也是依托于现实世界,是权利、是美好、是克苏鲁怪兽、是海鸥、是通往其他地方的梯子……

灯塔里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人类在未曾到达前的幻想。

而结尾中,在黑白画里看到闪烁着光亮的灯塔后,

失身落下楼梯,摔晕被海鸥啄食的文斯洛,也像盗火后的婆罗米修斯被吃掉了内脏,

恐惧的源头是什么,是对一切的未知、是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下个时刻会发生什么的不稳定和不安,

当我们看到光、看到火、看到灯塔后,是被原始的力量蚕食,还是进入新的世界?

《灯塔》给了观众失序混乱、不安未知的焦虑恐惧,也将疑惑的解读交给了观众,

到灯塔去,去看看——灯塔里到底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