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悼念科比:来自一个70后的道别

很抱歉,直到夜幕低垂,我们杨侃的这篇推送才推出。

我们收到了很多朋友在后台的留言。请理解,我是名职业新闻工作者,在新时代的媒体环境里,是一名职业写手,以写字为生。但并非这世间所有的遭遇,我略一沉吟,就能洋洋洒洒,写出一篇文字来。今天,我用了很久的时间,把自己从错愕,悲痛和虚空中整理出来,坐到电脑前。

我是清晨7点被我媳妇叫醒的。那个时间,她应该刚给儿子冲完一次奶。她拍打着我,向我低声叫喊:杨毅,杨毅,科比出事了。

我在模糊的视线里看见她惊恐的脸,再扭回头看床头钟表上的时间,伸手触摸她,确认这不是噩梦或者幻觉。我看见她递过来的手机上的新闻图片,只觉得头皮发麻。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的头像被重击一样轰鸣着,胸口窒息,惊慌失措,在黑暗的房间里踱步,看我们依旧在熟睡的一对儿女,却没法在床上坐下来。

这一天,我读了很多有关科比直升机失事的细节报道,同行们的悼念,和他整个职业生涯以及人生的回溯,也回想了很多。事实上,科比退役这这三年多以来,我一直在回想的一个问题是,科比之于我们这一代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他显然不是一位简单的偶像。我们70后这一代,从小生长过程里的篮球公众偶像是迈克尔·乔丹。我们这个工作群体又更加特殊。自我工作以来,从未以面对偶像的目光去审视任何评论和报道的对象。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如果一定要说信奉的篮球理念和文化,我,或者我们这一代的大多数人,最信奉和尊崇的还是马刺和邓肯那样的方式,那和科比的性格烙印大相径庭。可即便如此,无论何时回溯,科比在我心里都闪耀着那种世所罕见的偶像的光芒。在今天飞上天堂之前,科比的背后,仿佛始终驾驭着精神的圣光。

这就是科比。无论你是否认可和推崇他的方式,你都被他激励过。科比以他的偏执极致之心,把他强盛的精神意志化作了图腾象征,超越篮球甚至竞技体育之上。人世间的天赋和偶像众多,可能达到这样的层次,不只是技艺与艺术的巅峰,更是精神的布施与归宿。猫王,约翰·列侬,切·格瓦拉,李小龙,科比,他们都是那样的。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有种疯狂的存在,以至能像神一样感染众人。

我不知解说过多少科比的比赛,不知用过多少词汇形容他。可最终,一切都归于退役之战后的那句“我服了”。这世间,没有几个人能从精神上彻底征服你。当我听到科比的直升机最后几分钟的通话录音,不可避免地想象他人生的最后时刻,我耳边回响的是我的搭档杨健在那天最后关头的呐喊:上天能不能给科比一个机会!给科比一个机会!

不知你们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些呐喊。当你们想起科比,就能感知他的精神带来的光芒和力量。无论你们是80后,90后,00后,我们70后都和你们一样。

与此同时,也许我们的心里,更多一份悲怆。因为我们已过不惑之年,经历见识的更多。尤其是我们这份职业,我们工作里的最大乐趣之一,是品味篮球世界里的超级英雄们,他们各自不同的技艺、风格,以及在那些之后,五彩斑斓的个性。顽皮的奥尼尔,桀骜的艾弗森,顽石般的邓肯,捶打胸膛的加内特,和在这之中最璀璨的,杀气冲霄的科比。当我们真正开始了解NBA,记忆中的那组群像,是那样多姿和有趣。回想他们争锋的时代,那是我,我自己,最热爱,也最享受我这份工作的时代。每一天,每一战,仿佛都热忱的充满了期待。

可现在,如你们所知,我已经大约一个月没有解说过NBA了。当然,这里有时局和转播场次缩减的原因。但今天清晨,当我最终从噩耗里缓过神来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了一种苍老的味道。我不爱这么说,70后也还很年轻,40多正年富力强。可在这个行业里,在我职业生涯的履历和对NBA世界的注视里,有那么一刻,我真的觉得我们这一代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连科比都不在世间,那时代不会回来了。科比·布莱恩特为自己,为我们的习惯与牵挂,写下了句号。

我们还会继续工作。但你知道,那再也不同了。

我曾经憎恨来不来就写“青春”这种水词儿,曾经很难接受有些年轻朋友,十几岁二十几岁,来不来就说“我的青春没有了”这种话。可今天,我们都知道,青春就是震碎的羽翼,忽然来去,了无踪迹。

明天,太阳还会从太平洋上升起,犹如倔强的父亲在最后一刻向上托起女儿。我们无法节哀,依旧不知怎样道这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