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让让让让……真正的“鼠界大佬”们来了!

科技日报记者 唐婷
千百年来,在国人心目中,鼠扮演着多重的文化角色。一方面,它是福瑞吉祥、财神财宝、多子多孙的象征;另一方面,它又是灾难、诡诈、丑陋的载体和化身。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鼠的形象几乎随处可见。玉器、铜器、瓷器、书画等文物中的鼠,或机敏伶俐,或气韵生动,为我们呈现出了古人眼中的“鼠”相百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藏在博物馆里的“鼠”宝贝!
玉鼠支神
清代
高6厘米、宽4厘米
上海博物馆 藏
图片
支神是十二地支的代表守护神,其形象与民间流传的十二生肖有关,是自然生灵与文化神格的结合。玉鼠支神正是十二支神之首。
此器为白玉质圆雕鼠首人身像,着交襟宽袖长袍,曲膝半趺,手持经卷,闲适安详。另用阴刻技法勾勒出鼠目、须、鼻、嘴,衣褶随身形起伏,姿态传神。
上海博物馆所藏原作为一组十二件,以拟人手法雕情态各异的兽首人身十二生肖坐像,造像多手持具象征意义的物件。
铜鎏金持鼠黄财神像
18世纪
高16.3厘米
上海博物馆 藏
图片
黄财神头戴五叶宝冠,面相圆润,头发和络腮胡须为红色,表明其护法身份。上身袒露,胸腹间装饰璎珞,左手托吐宝鼠。下部方形台座满刻缠枝宝相花。铜像通体鎏金厚重,显得雍容华贵。从尊像风格以及封底手法来看,这尊黄财神应该制作于汉地,很有可能出自北京。
黄财神也称黄布禄金刚,是藏传佛教中的护法神祇,被奉为五姓财神之首。吐宝鼠是财神的手持器物,会口吐摩尼宝珠,象征慷慨、财宝与成就。
在古印度,人们将老鼠作为财富的象征;此外,吐宝鼠的形象来源可能也与古代中亚地区人们以鼠鼬皮制作钱包或珠宝袋的习俗有关。
苏州桃花坞年画
清末民初
纵23.5厘米,横25厘米
南京博物院 藏
图片
“四月里来暖洋洋,大小农户养蚕忙”。旧时农村,江南人家普遍种桑养蚕以为生计。按照传统习俗,蚕室内有很多禁忌,如不能用烟熏,不能有异味,生人和孕妇也不准入内,当然更要防鼠。
清代郭频伽《樗园消夏录》说:“三吴蚕月,风景殊佳,红帖粘门,家多禁忌,少妇治其事者,往往独宿。”老鼠是蚕的天敌,蚕农便依靠猫,以其敌制敌,故称猫为“蚕猫”。
人们养猫护蚕,还在蚕房的门上贴着“蚕猫”的图画,窗台上放着“蚕猫”的泥塑,都是提醒人们注意防鼠。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有一种《蚕猫图》,题云“逼鼠蚕猫”和“黄猫衔鼠”。
大花猫体壮有力,昂首有神,衔着一只大老鼠。蚕室门上贴了如此图画,不仅能引起人们的警觉,起克鼠保蚕的作用,见者也会自觉驻足。相传,所谓“红帖粘门”,就是这种《蚕猫图》。
青白釉鼠形砚滴
明晚期
高3.6厘米,长6.3厘米
上海博物馆 藏
图片
砚滴以瑞鼠为形,蜷身弓足,前爪抱瓜果,瓜果连通鼠身可储水,鼠口一侧衔有稻穗。器身施青白釉,鼠目以青花点缀。模制成型,鼠背处可见清晰的合模痕迹。
历代瓷水滴多见象形仿生者,《饮流斋说瓷》第九“说杂具”有云:“水滴象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龟滴由来旧矣。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储水不多者,则名曰滴而不名盂。”
龙泉窑青釉堆鼠水盂
元代
高5.8厘米,腹径7.7厘米
上海博物馆 藏
图片
此类水盂不仅元代龙泉窑生产,景德镇窑也较为常见,多见双系或无系,以印花或点褐彩装饰为主,此式单系及堆塑鼠装饰较为少见。
龙泉窑因烧造青瓷而享有盛名,其烧瓷时间可追溯至晚唐五代,南宋时成功创烧粉青与梅子青釉,开启了龙泉窑的生产高峰。至元代时,龙泉窑的生产规模空前壮大,产品行销海内外。
圆明园鼠首铜像
清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片
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构件,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后流失海外。兽首由清乾隆年间西洋画师设计,中国宫廷匠师制造,融合东西方文化特色。
鼠首铜像形态逼真,表现细腻,展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准。它的回归启示我们: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
2020庚子鼠年到了
十二生肖开始了新的轮回
新的一年,祝您有
“鼠”不尽的好运道
“鼠”不尽的好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