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林宥嘉、周笔畅写出金曲,现上映自己的“实况电影”

首张专辑即入围金曲奖,曾为林宥嘉、陶喆、周笔畅等人写下诸多金曲,对于这样的丁世光而言,2019年12月25日这个坐落于岁末的日子为他带来了许多情绪——第二张专辑《实况电影》问世的欢欣,与夫人、也是最好的音乐伙伴叶喜儿第一次遇见的幸福,以及与父亲告别的悲伤......发生在人生不同阶段的重要剧情,如潮汐般起伏涨落的篇章 ,被丁世光以“ 命运的剧本 ”为题 ,利用擅长的R&B音乐刻画进一张完整的专辑,最终上演一部生动的《实况电影》。

艺人方供图

第一幕:起源

“人生有太多不如意没法预料”

“从这孤独的宇宙,定位一个蓝色星球。旋转地图到亚洲,一座城市叫大邱。为了逃避战火,一个十六岁的女孩跟着丈夫搭乘北上的火车,一去五十载。”在专辑开篇,丁世光用一首《起源》交代了自己人生剧本的前传——他的血液里流淌着朝鲜族的基因,外婆是韩国大邱人,外公则来自于全罗道。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两人一起逃离家乡来到中国,并接受命运,在中国定居了下来。

“ 命运 ”,是丁世光在《实况电影》中探讨的一个核心话题“人生中有太多不如意的部分是没办法预料的。就如我姥姥在少女时代,当命运降临到她脑袋上时,她其实没有什么办法选择,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后代的命运也被改变了。”在生活中的无数个选择题与分岔路面前,一个微小的决定也许就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向,这便是《实况电影》最初的灵感来源。“同时我们也希望告诉大家,经历过命运的洗礼,你才会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与其杞人忧天,不如珍惜每天的时光与生命,去专心面对那些真正值得你爱的人和理想。”丁世光说。

第二幕:幕前

“我不是个羞于表达自己的人”

“我很珍惜能够到台前来唱自己的歌,因为这就是我最开始想做的事情。”丁世光珍视如今可以充分践行个人音乐理想的机会,但他却是一位“非典型艺人”——在发行第一张作品之后,许多歌迷期待着他能够举办巡演、登音乐节,或是在一些音乐综艺中成为另一位“ 宝藏男孩 ”,但他却在专辑发行的一个月后,又进入了“自闭”的创作状态。

“因为我想要保持一个纯粹、专注的状态,尤其我的音乐拥有着许多感性的部分,但每天打开网络看到视觉的、听觉的、文字的信息,跟我要讲的故事有点矛盾 。”所以 ,丁世光和叶喜儿以及音乐制作人程振兴、作词人李双周等音乐伙伴,经常关在工作室里连续许多天不出门,以至于来到宣传期时,丁世光已经不太适应频繁与陌生人接触,“我不是一个羞于表达自己的人,只是要稍微适应一下,以及也要想办法补偿一下亲人和朋友, 感觉对他们有许多亏欠。”

专辑封面

第三幕:幕后

“像古代文人送诗般送歌”

2005年,陶喆发布了专辑《太平盛世》,其中收录的那首 《Catherine》是陶喆首次采用他人作曲的作品,而这位作曲者便是丁世光。从学生时代便开始尝试创作的丁世光,在接收到陶喆抛出的橄榄枝后,开始了他的幕后音乐人生涯。在迈入乐坛的十余年间,他写下林宥嘉的《心酸》、《宠儿》,周笔畅的《肋骨》、《毒蘑菇》等经典歌 曲。发表首张专辑《神经志》时, 林宥嘉还为他发布长文,称他“谱的曲有光芒、是真的”。

身处幕后的日子里,丁世光发表的作品几乎都是为他人谱写的旋律,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其实那些作品本来都拥有着完整的词曲、编曲、演唱样貌,如那首烙印进许多人心里的《心酸》,则诞生于当年丁世光去接叶喜儿放学的夕阳之下,“这首歌曲原本的 demo 版本叫做《老故事》。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她还在读大学。学校门口有一个长椅,我就每天坐在那里等她放学,看着夕阳从一个角度落下去。我们本来写的故事更孩子气一些,后来施人诚老师把它升华成富有人生经历的故事,我自己也很喜欢。”

多年在音乐中的交流与合作,让丁世光与林宥嘉、周笔畅、魏晨等歌手成为了好友,“有一次我们去见 Yoga(林宥嘉),当时他还没结婚,我们就约在了丁小姐的咖啡店聊了一下午,回来之后我就写了首歌送给他。可能有点像古代文人相互送诗一样吧?这些歌曲也不是用来发表的,只是很单纯地想送给他。”

《“实况电影”收看指南》

艺人方供图

1.我不确定现在有多少听众会在意专辑的曲序,但是这件事对我来讲很重要。我希望大家能够像黑胶唱片一样,把针头放在初始的位置之后,开始播放这个作品,直到结束。所以本店强烈向客官提出建议:按顺序食用,口味更佳。

2.我没有太用做流行乐专辑的思路去做这张专辑,我比较希望讲述的是我们这几年的一些生活状态、思考的事情和世界观。这些故事里面有我们自身的故事,也有用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去书写的原创剧本。

3.写《低潮期》的时候,是我们内心感到很困难的一段时期,有家人离开我们,我们也对这个世界很失望。有一天我和叶喜儿就弹着吉他,你一段我一段,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词曲。不过就像歌词里写的一样,低潮期是人生的常态,这些都会过去的,也许经历过一些忧伤之后,你才能够更加体会到那种珍贵的快乐。

4.我倒没有太想要去做一些所谓时髦的风格,我们一直思考的是怎么用诚恳、自然、舒服的方式去呈现这些音乐,更多的是为这些故事去服务。选择用R&B这种类型来做音乐,可能跟性格有关,也跟讲话的语调、句子长短、逗号的使用有关。我讲话的节奏和习惯,就比较适合用R&B的方式来表达,如果去RAP的话,可能就不太适合(笑)。

5.我没有太想要去外部世界扩张,我们一直都在探索内部的世界。所以我不太会在意以什么样的音乐外壳来让听众接受,我还是比较期待大家跟我认识久一点,了解的深入一点,做长久的朋友。

口述:丁世光

新京报记者 杨畅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