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战“疫”中那些挺立的身影……

把住入阜第一关

——记坚守城市大门的医务工作者

天刚蒙蒙亮,刘丹已经服侍患有脑血栓的父亲吃好早饭,转身下楼赶往阜盘高速公路水泉站口检查站。

“您好,特殊时期,请接受体温检测,谢谢配合。”从上午8时开始,每有车辆驶出站口,佩戴口罩、防护帽的刘丹便会立即上前,使用测温枪对车内司乘逐一测温,并由同事登记有关信息,确认体温正常才放行。

2月6日,华润辽健集团阜新矿城南医院再度迎来坚守城市大门的执勤排查日,也是此次防疫工作开展以来的第三个班。根据安排,该院每隔5天轮岗一次,由院内抽调的8名医护人员分成4组分担24小时排查任务。尽管家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但得知医院组织人力参加城市入口人车排查的消息后,刘丹还是决意报名:“院里职工孩子普遍不大,我想的就是要克服困难,去给咱们阜新把好门!”

“第一天来是大年初一,全天排查近千辆车,测量体温3500人,初七也有六七百辆车、2000多人。”由于车辆密度较大,刘丹持续室外作业,而遇到大型货车,还得踮起脚尖才能完成测温。常有车内人员因为开着空调导致体温升高,她会稍后二次测温, “必须低于37.3度才能开绿灯。”每次上岗6个小时下来,连冻带累都会让她身心俱疲,但她一再强调,4名夜间当班的男同事更加辛苦。

华润辽健集团阜新矿站前医院、平安医院的医护人员冲在阜新南站站口的排查“ 前线”。其中,站前医院自1月23日接到指令后,原本组建队伍在市长客总站全天值守,随着长客停运移师火车站,每日3组、6人无缝交替上岗,迄今累计测温近万人次。为充实一线力量,该院包括院长在内的50余人参与倒班。

站前医院的执勤排查人员多已年过半百,不用担心孩子问题,并以带饭方式自行解决用餐问题。“没办法,单位食堂和街面饭店都不开门。”该院所属的站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武春燕说,伙伴们都没把吃几口冷饭当一回事, “现在最盼有人送些医用口罩、手套和消毒液等各种防疫物资。”

2月8日下午3时许,由通辽始发终到阜新南站的列车到站。出站口处,平安医院医护人员引导旅客站成一排、间隔1米接受体温测量及信息登记,而后有序出站。“有机会投身防疫、守护城市很光荣,同事们踊跃报名,比年轻、比经验好一番竞争。请全城百姓放心吧,我们保证把好进入阜新第一关!”

记者 朱琳 摄影报道

撂下手头生意 一心援助抗“疫”

过了农历新年,市政协委员、企业界人士寇志勇就没怎么好好休息。搜集信息、购买物资、捐赠物资,周而复始。他用自己所能做的,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操劳着。6200个高规格口罩、460件军大衣、10套防护服、6000桶方便面、18箱榨菜、25箱消毒液、12个耳温计、1.3万元现金……这是截至目前寇志勇的捐献清单,还有2台价值近5万元的无创呼吸机正在运来阜新的途中。为了支援抗疫一线,他已投入20余万元。所购物资,有的捐给了卫健和公安部门,有的送到了医院医生和公安交警的手上。每每受助方对他的善举表示感谢,他总是略显羞涩地婉拒并匆匆离开。在他看来,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们才是最可敬的人,并为自己能够助力疫情防控而感到欣慰。

连日来,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寇志勇了解到疫情防控的形势严峻,且各类物资特别是医用物资十分紧缺,便萌生了为疫情防控提供物资支援的想法。用手机查询物资信息,联系远在江西的医疗器械经销商购置国外高档呼吸机,委托在国外的朋友购买口罩……为了抢购物资,寇志勇顾不上打理自己的生意。

寇志勇是土生土长的阜新人,老家在阜蒙县大巴镇。凭着吃苦耐劳,他实现了致富的梦想,骨子里的一份朴实也催促他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市政协委员和阜蒙县人大代表,近年来,他始终热心公益事业,累计捐助公益事业的物资价值近50万元。在捐助抗击“非典”疫情、资助农村贫困户、帮助贫困学子上学等的公益活动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记者 张健

医生妻子驰援武汉

警察丈夫阜新坚守

“这一次,换我等你回家!”

1月26日,我市首批5名医护人员前往沈阳加入辽宁省医疗团队,共同奔赴湖北武汉支援疫情救治工作。在前来送行的医护人员亲属中,有一名为妻子送行的民警。他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细河大队岗勤中队中队长王威,他的妻子是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张宇。

今年春节期间,新冠病毒爆发后,王威接到大队命令,和同事前往高速公路卡点配合卫生等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妻子说:“你快去吧,家里和孩子有我照顾,你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1月25日,大年初一。正在卡点执勤的王威接到妻子电话:“和你商量个事儿,现在需要我这样的重症科护士支援武汉,我想报名。”电话的另一端是短暂的沉默。虽然内心有担忧不舍,家中还有年过六旬的母亲、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但作为人民警察的王威还是坚定地回复:“我支持你!”

晚上11时许,张宇接到医院电话:经上级决定,张宇成为中心医院第一批支援疫区的医疗队员之一,翌日启程。

在收拾行装的时候,张宇对王威说,她想给组织写一份入党申请书。“我一直想写,但总觉得自己还有差距,我怕这次不写,以后万一……”张宇小声地对王威说。此时的王威和妻子一样,都已是满脸泪水:“好,我陪你一起写!”

初二凌晨,王威送别妻子。他把妻子紧紧抱在怀里,眼角湿润。“平常都是我忙,每次都是你在家等我,这一次,换成我在家等你,你一定要多保重,我和孩子等你平安回来!”

送别了妻子,王威又和战友们一起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从春节到现在,王威与战友们每日在岗位上超负荷工作12小时,进行拦停车辆、证件核实、询问人员情况、协助医护人员测量体温等工作。

而妻子张宇在到达武汉后,就被分到了蔡甸区人民医院,这是武汉市蔡甸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张宇每次要连续工作8小时,每日三班倒,在病房护理14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和其他医护人员一样,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张宇在工作期间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休息、不能上厕所,拼尽全力奋战在一线。

由于轮班执勤的关系,两人的休息时间并不完全相同,微信视频更是奢望。但一有空,双方总会忍不住在微信上给对方留下特殊的“告白”:“纸尿裤不行就穿俩吧!八小时不能上厕所!保重,哥们儿!”“再睡会儿吧,一会儿要上战场了,加油!”“孩子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我不想妈妈得病毒’,为了孩子和我,你要保护好自己……”

警魂热血,医者仁心。在这场疫情中,医警家庭的付出非比寻常。

王宗辉 记者 黄萍 王颖丽

社区防控“领头雁”

——记清河门区清河街道水塔社区

党支部书记张晓欢

每年的元宵佳节,张晓欢都会张罗一桌子的可口饭菜与家人团聚,而今年,作为一名社区党支部书记,她选择了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她说:“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我必须当好‘排头兵’,让社区党员干部有‘主心骨’,让人民群众吃上‘定心丸’!”

群雁高飞头雁领。张晓欢深知这个道理。从大年初一开始,张晓欢每天都工作12个小时以上,带领社区干部和公益岗人员全覆盖登记排查社区流动人口情况,共排查武汉返乡人员3人,其他域外返乡人员172人,要求他们全部在家隔离。

在刚开展排查工作时,许多居民不理解,认为社区是在小题大做。一次,两名从葫芦岛返乡人员还差点对社区人员拳脚相向,幸亏张晓欢及时赶到,耐心地向他们讲解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并告知他们自我隔离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和所有居民的健康和安全。最终,两个人满怀愧疚地答应一定配合工作。两个人刚刚回到家中,张晓欢又将体温计送到他们家中,并一再叮嘱如果生活用品不足就给社区工作人员打电话。

疫情无情人有情。感动于张晓欢无微不至的关怀,如今,社区的所有返乡隔离居民每天都会自觉地跟社区工作人员视频两次,当场测体温、报度数。

一花先放众花随。水塔社区共有6个封闭小区和两个开放式的独栋楼,常驻居民1159户,而张晓欢等工作人员只有14人,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但大家有感于张晓欢的模范先锋作用,对于工作全都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自1月30日起,水塔社区开始对居民住宅小区实施封闭化管理,9个居民区出入道口全部封闭、设卡。此时,社区的工作人员全部在外面执勤,没有大衣、没有帐篷,夜间没有照明设施,张晓欢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为解决这些难题,她多途径发动社区党员、居民和朋友为工作人员捐赠物资,不到 1个小时就凑了6件军大衣。

考虑到社区人员执勤不够,张晓欢又通过在卡点设招募牌、发微信朋友圈等形式,面向社区居民招募志愿者。短短几天时间,就有30多位居民自愿报名。60多岁的老党员石庆祥组织多人每日在社区两个独栋楼巡逻执勤;18岁的学生李思贤在寒风中每日帮过往居民登记;退役军人李玺东则帮着大家搭帐篷、拉电,一起巡逻,不久前,他还把入党申请书递到了张晓欢手上……

友爱,奉献,付出。

多日的连续奋战,张晓欢如同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一般,一刻也舍不得休息。立春那天,她病倒了,不过,病中的张晓欢没有选择修养,而是从医院出来后直奔社区,继续投入工作中。

如今,水塔社区的全体干部群众已经拧成一股绳,他们誓言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记者 王颖丽

农村防控一线的“夫妻档”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彰武县前福兴地镇徐家村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王敬辉,妻子赵晓艳。这个春节,他们一直坚守在农村防控疫情一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员,也有着同样的选择——冲在一线。

2月8日,元宵节,记者在徐家村卡点见到他们时,他俩正在临时搭建的塑料帐篷里吃着大碗面,啃着从家里带来的干巴咸菜。

“相比其他防控人员,我们家里老人有人照顾,孩子也懂事了,所以我们的时间充裕,在这个特殊时期能为全村乡亲们平安健康多干点,辛苦点不算什么!”赵晓艳说。

赵晓艳是徐家村妇联主席,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她的丈夫王敬辉是村里的党建联络员、扶贫联络员。自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夫妻俩加班加点,放弃休假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宣传引导有他俩的身影,入户排查有他俩的身影,卡点执勤有他俩的身影……

在防控疫情宣传工作中,夫妇二人见人就宣传,积极向群众宣传防护知识,提高广大老百姓的预防意识,做好防护自己、防护家人的措施。同时,他们夫妇做到对所包片区的每一户都不落下,每一人都不遗漏,入户排查摸查、签订承诺书时也不忘记宣传抗击疫情应知应会的内容。在卡点执勤时,特别是夜间,他们克服野外天气寒冷,条件艰苦等因素,认真地对卡点进出车辆、人员进行登记劝返,不畏艰险、无私奉献。

“因为农村很多是老人家,他们疫情防范意识没有那么强,我们就要一遍遍给他们解释和交流,说多了也有点累,但每当说通那一刻,我们的心情一下就好了。”尽管戴着口罩,通过眼睛,记者仍能感到王敬辉脸上朴实的情义。

这对夫妻俩的付出,只是无数农村基层防控人员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农村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人物,他们为这场战“疫”贡献着力量,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健康。

记者 姜波 摄影报道

来源:阜新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