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 不平静的三天两夜

发热门诊,是医院常设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门诊”,随时面临发现传染病需要隔离的风险。作为面对疫情的前沿,这里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地方。
北京市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确诊,犹如一声号角,吹响了北京市疫情防控战的集结号。航空总医院快速反应,在院领导指挥下,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快速部署全院各项工作,短短几天时间里,就组成了一支由感染疾病科人员和增援人员组成的30多人的全新“战队”,打响了一场新的战役。
图片
李真真医生接诊中
1月26日,一个暖洋洋的冬日,下午3时许,一位男性患者信步走入了感染疾病科诊室。患者述说自己发热3天,伴有咽痛、咳嗽、乏力等症状,1月14日曾去过武汉,逗留4天。地坛医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接诊大夫李真真医生立即警觉起来,凭着职业的敏锐,她判断患者必须首先考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李大夫立即上报给感染疾病科主任李伟,李伟主任当机立断,马上将该患者单间隔离,同时叮嘱护士穿好防护服去采集血标本和咽拭子样本,与CT室沟通,走特殊通道,并提醒相关医务人员做好防护,做好其他患者的隔离。
图片
120顺利转送患者
医院检验科非常给力,工作效率极高,平时出化验结果的时间是很快的。但这一天,医生们太急于看到这个患者的化验报告了,几个医生凝神静气,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等待化验结果的时间仿佛也变长了!不久,一个个数据跃然于屏幕上,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减少、C反应蛋白升高,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阴性,双肺外带多发片状模糊影,病毒性肺炎不除外……当所有的线条汇集在一起,医生们的眼前就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图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剩下的就是耐心地等待朝阳区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
然而,等待的过程是不平静的。患者被隔离后情绪躁动,拒绝戴口罩,并说隔离间条件不好,要回家取糖尿病的药等,以各种理由拒绝隔离,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架势,对医护人员也是破口大骂。为了防控大局,李真真医生、黄俊萍护士、王亚琴护士以及各个班次的医护人员轮番前去做患者思想工作,还嘘寒问暖,为患者送热水、订外卖,把医护人员夜班用的电暖气送给患者使用,陪同患者去车里取药。患者发热,值班医护人员及时给他送去药品。但患者仍是久久不能平静,与之打电话沟通,仍多次不接……
李伟主任得知后,主动承担了为患者做思想疏导的工作。她耐心给患者解释病情,告诉患者北京有着良好的医疗资源、优秀的医护团队、抗击SARS的宝贵经验,鼓励患者一定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叮嘱患者现阶段一定要吃好、睡好、增强自身免疫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这样才能尽快康复。同时,为了更多人的健康,患者应该佩戴口罩,这是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李伟主任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患者不平静的心慢慢平和下来,默默地戴上了口罩,眼里噙满泪花。李伟主任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而嗓音却已然沙哑。
1月27日,朝阳区疾控中心电话通知,该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印证了医务人员的诊断!再次采集患者血标本和咽拭子样本送到北京市疾控中心复核,医护人员又经历了一天的等待。
1月28日,复核结果确定,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成为航空总医院的第一例确诊病例。医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医务处及时组织全院专家组会诊并整理相关材料,通过 120专车将患者转运至指定医院进一步治疗。患者临上车的瞬间,回头看了看医院的发热门诊,眼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作为医生,我们接诊过数不清的病例,记不清太多病例。但作为医院感染疾病科医疗团队中的一员,我们久久难忘这个病例,难忘不平静的三天两夜中,医护人员们历经的一切。同时,我们自信于自己的医院,自信于自己的团队。“若有召、召必回、回能战!”我们做到了!
备注:本文作者郑志荣医生为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一名曾参加过SARS抗击战的党员医生。此次疫情防控战中,因感染疾病科医护人员紧张,郑志荣医生主动请缨报名,成为进入感染疾病科工作的首批增援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