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能替代核酸检测吗?当然不可以

最近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有了不少争议,甚至有用CT影像来取代核酸检测的极端说法,然而,在最新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1]中,确诊的标准依然是核酸检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确诊标准

这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惑,在此,我们来解读下,为何在确诊问题上,我们始终坚持核酸检测?

一、肺炎是常见病,并不一定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

首先,我们要区分两个概念,那就是1,肺炎2,新型冠状病毒。这两个概念很关键。

肺炎就是发生在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的意思,是一种呼吸科的疾病,临床上可能会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主要表现,胸部影像学表现为急性浸润影[2]。

从这个定义上,大家可以看出,肺炎,其实是一种病理现象的描述。事实上,我国的肺炎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发病率,约占人群中的12%,可以说是一个大的疾病类型,也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

那么,导致肺炎这种疾病现象的因素有哪些呢?

答案很多

1,病源微生物感染,比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都可以引起肺炎

2,免疫损伤、过敏,免疫功能受损和过敏也是引发肺炎的常见因素

3,理化因素、药物,化学因素、放射线等也可以引发肺炎

可见,能够引发肺炎的因素有很多,病毒引发的肺炎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肺炎和病毒,甚至和病原微生物都没关系。

因此,面对肺炎,我们必须寻找导致这种肺炎的真实因素是什么?

二、核酸检测是确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金标准

从武汉早期爆发新型肺炎到一月中旬,研究人员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寻找真正的病因是什么。因为这种肺炎和既往的肺炎不大一样,用传统药物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才让医生和科研人员不得不去寻找其背后的真实原因,最后,鉴定结果是:这种肺炎是一种由全新的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

(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序列分析[3])

这个结论的意义重大

1,这次肺炎和常见的肺炎不一样,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而且这种病毒可以在人群中传播

2,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需要有新的治疗方案。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对患者人群进行一个分离鉴定,确定他们到底是传统的肺炎,还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

而如何鉴定呢?答案是:核酸检测!

决定我们一切生物的本质因素是基因,如何区分不同的生物,也是基因,所以,如何确定引发临床肺炎症状的背后因素,依然是需要靠基因来确定。

正因为如此,国家卫健委在第一时间就公布了确定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检测办法,就是希望各地医疗机构能够做到真正的确定病因,不要把传统肺炎和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混淆,以免耽搁治疗。

同时,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到底谁是携带了病毒,从而可以对其进行隔离,防止传染病的进一步蔓延。

三、CT能取代核酸检测吗?

当然不能。

(一),CT看不到病毒

我们上面已经反复提到,这次疾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所以,新型冠状病毒才是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的大小只有100纳米左右,普通显微镜都看不到,需要用专门的电镜下才能看到这个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电镜图)

而CT呢?是一个临床影像学设备,用于观察大的机体部位,哪怕是把病毒端到CT上,以CT的分辨率根本观察不到病毒,更别提病毒本身事实上是在患者的体内聚集,更是看不到了。

(二),有相当的患者并没有肺炎症状

CT可以观察到肺部的影像学,所以可以鉴定肺炎。但是这里还有几个问题。

1并不是所有病毒感染者都会表现出肺炎。

根据钟南山院士最新研究结果《Clinical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4],在医院中,有79.1%的人会有肺炎的并发症,换句话,有21.9%的人,感染了病毒,但是没有表现出肺炎症状。

2肺炎症状的影像学鉴定存在客观难度

新型冠状引发的肺炎有相对独特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但是,这个特征只是相对的,这无疑增加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鉴定难度。再加上目前普遍还是技术人员的人工判定,因此,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对结果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正因为以上特点,所以,CT并不能取代核酸,直接把CT结果当做确诊会造成进一步的交叉感染。

事实上,CT目前依然是用于对患者进行临床分诊,将那些尚未进行核酸检测或者核酸检测出现阴性但是有疑似的人进行分辨,然后医院可以对这些病人进行收治观察,直到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再做决定,这样可以避免潜在的感染者或携带者引发进一步的传播风险。

四、核酸是金标准,但是当前核酸检测不稳定

通过上面的论述,相信大家已经明白,那就是,要想确定肺炎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核酸检测是唯一的标准。

但是,当前,核酸检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假阴性,也就是,明明感染了却没有被检测出来。核酸检测需要取样、留样、保存、核酸提取、上机检测这几个步骤,其中每个步骤都有可能引起假阴性,其中常见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核酸检测)

1,样本的采集

进行核酸检测,第一步自然是要采集病理样本。然而采集样本本身是需要具体的人执行的,有部分人在提取样本这一步出了问题,导致没有采集到真实的样本,结果自然就是假阴性了。

2,核酸检测材料的不稳定性

在确定病因是新型冠状病毒之后,国家及时的发布了相应的检测办法,各大公司都可以进行独立的试剂盒生产。而这种快速的批准,就会导致很多企业的产品其实并不合格,于是就产生了大量的假阴性

3,核酸检测对操作的要求

核酸检测是需要专门的资质的,这其中包括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对操作设备的要求,检测试剂的要求以及对实验室的规定,目的技术保障核酸检测的稳定性,所以这个资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获得的,往往需要好几年。但是在当前疫情紧急情况下,这个资质一定程度上被放宽了,那结果自然是造成总体检测质量的下降。

因为上述几个因素,导致当前出现了不少核酸检测的假阴性情况,甚至导致个别人被耽搁,这也是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情,说穿了,核酸检测本身没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具体的操作和相关试剂设备。

五、多举并进起来才是最好的

在当前疫情下,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来对病毒进行围追堵截,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疫情,因此,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起到作用的,都是好猫,所以,当前做的就是把各种技术都包括在一起。

从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我们可以看到多举并进。分别是

1,流行病学史。主要来确定是否和有嫌疑的人或者场合进行过接触

2,个人生理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发热或者呼吸道症状。

3,血液生化检测。主要是通过抽血来检测,比如白细胞总数或者淋巴细胞计数。

4,肺炎影像学特。主要是通过CT设备来实现

5,核酸检测。

通过这些措施多举并进,一方面确定确诊病例,从而可以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对所有的疑似病例进行排查,以最大程度降低潜在的传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