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江苏省各地普降大雪,所谓:雪花里有病毒,沾到了身上、手上,很容易造成传染;千万不要出门玩雪的说法传遍朋友圈。真实情况到底怎样?来听听公共卫生专家的说法。
压紧口罩上沿的金属条,可以减少雾气凝结;将纸巾叠放进口罩里,也可以减少起雾,不过舒适感会下降;镜片除雾剂可以加速雾气散去,不过通常只能维持两小时左右。而湿肥皂涂抹镜片,虽然也能一定程度减少雾气,但如果浓度太高,可能对镜片的真空镀膜造成腐蚀。所以,不建议使用。
【雨雪会传播新冠病毒?专家:天气传播概率低】
南京医科大学王建明教授表示,就目前的研究证据而言,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还是近距离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空旷的户外环境,该病毒通过天气传播的概率很低。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健康江苏研究院副院长 王建明:
对于雨雾、下雪这样的天气,是不是会增加传播的风险呢?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这类天气能够增加传播风险。其实在一些空旷的地方,传播的风险是很低的。大家要注意的是,进入到一个密闭的空间、人群集聚的地方,尤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病毒会经眼结膜传播?专家:眼结膜传播风险较低】
关于眼结膜传播的可能性,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病毒能否通过新冠病毒患者的眼结膜分泌物,或者眼泪传播给其他人。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健康江苏研究院副院长 王建明:
其实新冠肺炎病人里面出现结膜炎症状的比例很低,就是在眼结膜的分泌物里面能够检测出病毒核酸阳性率也很低,所以这种病人通过眼结膜传播的风险是比较低的。第二种疑问就是病毒能不能通过我的眼结膜感染我个人,理论上讲是有可能的,比如说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产生了飞沫,飞沫里面包含了病毒,那么病毒掉落到物体表面,如果你用手去触摸了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再用手去接触你的眼睛、鼻腔和口粘膜时,就有传播的风险。其实这个仍然属于接触传播的途径。
王教授表示,眼结膜传播在特定环境下才会存在,正常生活环境下的普通民众不必担心,也无需佩戴护目镜。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健康江苏研究院副院长 王建明:
对于一些医务人员而言,在做一些诊疗操作,比如做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的时候,有可能病人产生包含病毒的气溶胶,有可能会通过医务人员的眼结膜被感染。但这个时候我们医务人员通常会佩戴防护眼镜,做好个人保护措施的。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通过眼结膜传播的风险极低,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没有任何必要戴护目镜。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新冠病毒疫情专家所说的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仍然是佩戴口罩,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口腔,还有关键一点,要勤洗手。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周会峰、王教群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