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神药”能终结中国疫情吗?瑞德西韦的奇幻漂流

一个药品的兴衰起伏,也得看点命运造化,新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武汉爆发,又把瑞德西韦从失败边缘拉了回来。

拐点迟迟未到,一线抗疫仍旧胶着。

很多人都有些急不可耐,这样的日子到底啥时候是个头?

如果不抱着侥幸希望“天气变热,病毒自动退散”,能让我们快速结束这场战役的,只有两样东西:

一是疫苗,二是特效药。

疫苗可防,特效药能治。即便两者仅备其一,新冠肺炎将变得和流感一样——普通门诊即可手到擒来的小问题。

等疫苗,恐怕远水救不了近火,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消息称,新冠疫苗可能还需18个月才能面世。

特效药这边,似乎早就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势。

自从1月31日,美国发布了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在注射瑞德西韦(Remdesivir)17小时后被治愈的消息,这款尚未上市的“神药”,便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官方宣布引进瑞德西韦话音刚落,坊间“美国神药瑞德西韦对新冠肺炎有奇效”就已流言四起。

甚至有人直接吹嘘,已经和瑞德西韦“发明人”吃上饭了。

虽然大多传言已被被官方辟谣——因为科学试验需要数据支撑,不可能短时间内揭晓结果,但也算是给已经略显疲惫的公众注射了一针强力兴奋剂。

因为此时此刻,全国人民都太渴望听到好消息了。

美国神药,一款“失败”药物的崛起

瑞德西韦的“神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这款由美国著名制药公司吉利德开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去年10月刚以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身份进入临床2期试验。

当时的光景也像现在一样,一切看上去非常有希望。

瑞德西韦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出相当可观的灭活能力,甚至在同情用药(compassionate use)的情况下,让2位埃博拉患者免于死亡。

同情用药:指的是在没有更好的替代疗法的情况下,患者知情且同意尝试处在研发阶段还未审批上市药物的做法。

瑞德西韦借此成绩,入围抗埃博拉病毒药物四强争霸赛。

1400多位患者参加了这次临床试验,他们被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接受不同药物治疗。

埃博拉病毒的平均致死率约为50%。

经由瑞德西韦治疗的那组患者,死亡率为53%,比起其他三种药物的49%、34%、29%死亡率来说,略微偏高。

因而,瑞德西韦无缘下一轮角逐,梦断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

一个药品的兴衰起伏,也得看点命运造化,新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武汉爆发,又把瑞德西韦从失败边缘拉了回来。

当然,一个原本治疗埃博拉——丝状病毒的药物,突然宣布它能对冠状病毒灭活,也不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翻一翻瑞德西韦的研发进化史,就能看出它和冠状病毒千丝万缕的联系。

冠状病毒

早在2006年,吉利德就发布过一款抗SARS的药物,但是活性一般,还有毒性。

2012年他们从中提取出了关键化合物,推出了一款用于治疗由猫冠状病毒变异引发的猫传染性腹膜炎的药物。

也就是国内猫奴们口中的441。但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441都并未正式进入市场,国内的441大多是药商根据公开论文数据仿制而成。

441磷酸化之后,我们今天的主角瑞德西韦就诞生了。

2017年6月,有研究发现,瑞德西韦无论是在体外试验还是动物试验中,针对SARS和MERS等冠状病毒都表现出抑制性,并且能够显著改善试验动物的肺功能。

相对于埃博拉,瑞德西韦对冠状病毒毒株SARS和MERS的抑制效果更具有参考价值,因为他们和新型冠状病毒同属一个家族,结构上也更为相似。

当然,最让公众振奋的是,上个月它在美国成功治愈了一例新冠肺炎患者。17个小时从重症到恢复,让人不由得对这个新药抱有极高的期待。

但是在医疗界,人人都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孤例不成证”。

“那个美国的王富贵也得了新冠肺炎!就是吃这个药,瑞什么西韦,治好了!”

这话哄一哄家族群里天天转发中医养生的长辈还行,要糊弄美国FDA或者中国食药监,想都不要想。

一般来说新药上市需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向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证明它“安全”且“有效”。

以美国为例:

目前从瑞德西韦已有的1、2期临床试验来看,或许能部分证明其安全性,但对于有效性的样本数量仍不够充分。

毕竟,瑞德西韦作为抗埃博拉的种子选手的时候,也手持2例同情用药治愈+体外灭活,成绩并不比现在差,而最后的临床试验结果却让它黯然离场。

对“神药”这么谨慎,有必要吗?

瑞德西韦的艰难奋斗史,向我们演绎了一种新化学药品进入市场,将受到何种全方位的严苛审查。

这一套以临床试验为中心,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最大限度排除主观影响,客观公正地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新药审批制度,已经被世界上多数国家所接受,我国也不例外。

虽然在这个严苛体系的驯化下,新药研发也逐渐变成了一个昂贵、缓慢、艰难的行业。

开发一种新药动辄耗费10-15年时间,平均花费高达26亿美元。

但它被认为是相对可靠而安全的。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而未经这一套系统验证的药品,也万万不可轻易投入市场。

医疗最诡谲的地方在于:治病和杀人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对药物的监管,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这是历史上的悲剧事件留给我们的警示。

药物的“安全”与“有效”两大评价标准与新药审批制度,就是在美国1937年的“磺胺酏剂事件”,与1961年“反应停事件”两大惨剧之上建立起来的。

前者,因在一款抗感染药物中使用强肾毒性溶剂二甘醇,导致107人死亡,其中有许多还是儿童。开发磺胺酏剂的药剂师在愧疚中自杀身亡。

而后者则因一款缓解早孕反应的药物,先后在40多个国家制造了成千上万四肢发育不全的畸形“海豹儿”。

而这些,必须用更审慎的药品审查来避免,新药的开发和生产也必须走上更加公开和透明的道路。

我国2003年“龙胆泻肝丸”事件引发的中药马兜铃酸肾病,也曾给中药管理敲响警钟。

但无数份说明书上的【禁忌】与【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却表明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神药”进中国总共需要几步?

药品安全论证必不可少,但可以把行政审批时间压缩到最短。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重大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瑞德西韦进入中国,走的就是绿色通道。

瑞德西韦临床项目负责人,曹斌

2月2日,吉利德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联合申报进口药临床试验,到2月4日,走优先审评审批通道,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从受理到获批时间,由普通的60天缩减到3天。

同时,原本进口药物进入我国需要按程序走完1、2、3期临床试验才能申请上市。

但鉴于瑞德西韦在埃博拉病毒的临床试验中已完成前2期,其安全性是相对可控的。

在疫情的特殊状态下,也被批准直接在国内进入第3期临床试验。

2月5日,瑞德西韦正式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开始临床试验。

据新华社报道,此次共有716人入组,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原则医治病人。

随机,意味着为入组的病人随机抽取使用瑞德西韦还是安慰剂;

双盲,病人和医生都不知道用的是安慰剂还是瑞德西韦,数据统计由第三方完成,以排除主观因素干扰;

根据ClinicalTrials网站上登记注册的临床试验信息

两个对照组得到的救治分别是:

治疗用药组:标准疗法+瑞德西韦(第一天200毫克,之后9天每天100毫克)

安慰剂组:标准疗法+安慰剂(第一天200毫克,之后9天每天100毫克)

新华社还称,这次为了使重症病人得到较好的救治,治疗用药与安慰剂组的人数对比为2:1,也就是说,参加此次临床试验的患者,有66%的几率用上瑞德西韦。

试验结果需等到4月27日才能揭晓。

除了瑞德西韦,截至收稿前(2月14日)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搜索“COVID-2019”(新型冠状病毒),显示有101个注册在案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双黄连、阿比朵尔、奥司他韦、克立之等多种热门药物同台竞争,堪称“药圈101”。

不过,我们还是应该记住钟南山院士劝告,大家不要听风就是雨,一切按程序来,用数据说话,静静等待临床试验结果。

毕竟药物的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半点都马虎不得。

最后,不可不提的是,据最新消息,国内有药企已经宣布成功仿制瑞德西韦原料药,目前正在批量生产,虽然还不知道是否能获批上市。

该企业称,届时如果能上市,疫情期间会主要通过捐赠的方式供应。

有的人在等药救命,有的人已经开始赌博,美国神药的中国之旅,可能还有更多精彩后续……

参考文献:

A Cure for Ebola? Two New Treatments Prove Highly Effective in Congo. New York Times.

A History of the FDA and Drug 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ww.fda.gov.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GS-5734 inhibits both epidemic and zoonotic coronaviruse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药渡:《吉利德的“神药”瑞德西韦(remdesivir,GS-5734)》

冷哲:《关于神药“瑞德西韦“的270例康复的谣言什么时候能停?》

新华网:《专家:瑞德西韦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按2:1进行》

作者丨米利暗

编辑丨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