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需要什么“歌手”?

作者|毛丽娜

编辑|李春晖

“华晨宇拿了两次第一,是不是早内定冠军了?”“毛毛的《一荤一素》凭什么输给黄霄云,毛毛淘汰是黑幕吧?”

《歌手·当打之年》真的“开打”了。虽说这一季歌手被称为“嘉宾阵容最弱”的一季,但粉丝之间可是谁也不服谁。毛不易被奇袭歌手黄霄云挑战成功,第二期就惨遭淘汰上了热搜,黄霄云简直被骂到不忍直视。

两轮竞演结束后,华晨宇以《寒鸦少年》《斗牛》蝉联冠军,力压周深、萧敬腾以及来自日本的S级歌手米希亚。

“华晨宇是新生代歌手领军人”VS“华晨宇唱歌像大叫驴”,两派截然相反的观点在网络论战得不亦乐乎。双方观点都是越辩越激烈,越辩越激进。

面对一档已经走过8年的老牌音乐综艺,我们既想探寻观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歌手》,更想知道听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歌手”。

当打之年,打谁?

《歌手·当打之年》,刚看到这名字硬糖君是疑惑的。

“当打之年”是要打谁?节目中音乐人李建也同样对这时髦名儿表示不解,节目组借高晓松之口解释:所谓“当打之年”,就是“交叉点”,歌手的心灵成熟,嗓音也还在最佳状态。

今年的大部分参赛歌手,都曾以首发或助演身份登上过“歌手”舞台,也就是“回锅肉”局。因此,呈现变化,既是歌手的自我要求,也是观众的观看期待。

与此同时,这还是竞演歌手平均年龄最年轻的一季。除了日本的米希亚生于1978年,徐佳莹、萧敬腾、袁娅维为80后,华晨宇、毛不易、周深、刘柏辛、黄霄云是90后,而年纪最小的奇袭歌手李佩玲才刚成年,是不折不扣的00后歌手。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歌手”都是靠邀请殿堂级歌手神仙下凡,或者不为人知但实力惊人的“遗珠”歌手来撬动观众兴趣。但到了去年的《歌手2019》,即便请来了刘欢和齐豫,首播酷云实时收视还是创下了历年最低,最终十四期节目没有一期csm55城收视率破1%。

既然宝藏老歌手观众都没新鲜感了,那咱就整点新生代吧。“当打之年”就像是这群新生代唱将的华山论剑,大家评评级也评评理,以后谁是东邪西毒,谁是南帝北丐。

这种阵容变化虽然乍一看“实力不足”,但同时也实力均衡,便增加了悬念。前几季硬糖君看到嘉宾名单就大概能猜到结果,刘欢被某某年轻歌手打败,可能吗?但华晨宇、萧敬腾同台PK,那就不好说了。

于是,当下流行歌手的同台比拼,既增加了粉丝、路人恶战的烈度,也让当下流行乐坛的种种现状,或者说“怪现状”尽皆展现。

争鸣在新生代顶流歌手华晨宇身上集中体现。其实,从今年的跨年晚会、春节晚会再到现在的《歌手2020》舞台,“反华晨宇”声音正在迅速集结。客气点说“听不懂”,不客气就是“难听”“做作”“神叨叨”。

硬糖君不是专业乐评人,不敢妄加评断。但如今所谓新生代歌手、原创歌手、偶像歌手,确实普遍存在“曲高和寡”“圈地自萌”的现象。音乐被撕裂为两个极端,一边是被斥为“口水歌”但人人会哼上两句的抖音神曲;一边是粉丝眼中“高级感”满满的偶像音乐,但别说路人没听过,粉丝能顺顺当当唱下来的也不多。

当然,音乐不是为追求传唱度而存在的。可如果年轻歌手真想接过前辈手中的旗帜、影响乃至引领华语乐坛、重塑大众的音乐审美,孤芳自赏显然是不够的。偶像歌手需要重新找到和大众对话的方式。

赛制又换血,节目打歌化

在今天的媒介环境下,电视台的音乐综艺无疑是歌手与大众对话的最佳渠道。《歌手2020》取消了我们熟悉的“补位”、“踢馆”,以“奇袭”赛制代之,也让节目的打歌舞台感更加浓郁。

竞技歌手被分为首发阵容和奇袭阵容。首发歌手和过去一样,选歌、上台、唱完回休息室吃瓜;奇袭歌手则在另一处单间里,在经纪人的陪伴下,在首发歌手表演之际等待机会推杆,对正在演唱的歌手“宣战”。

第一期中有三位奇袭歌手,但奇袭机会只有两次。也就是说奇袭歌手中同样存在竞争,如果没抢到推杆机会,就只能等下次出场。奇袭成功的歌手,则将在其挑战歌手表演结束后登台,在所有歌手演唱完毕后回到休息室,由洪涛宣布奇袭是否成功。

奇袭歌手如果挑战失败,首发歌手则没有人会被淘汰;如果挑战成功,首发歌手将顺位淘汰最后一名;如果两名奇袭歌手都挑战成功,则这两人还要再PK一次,由大众听审选出胜者替换首发歌手中的淘汰者。

500名大众听审仍旧是决定歌手去留的关键。但受疫情影响,《歌手2020》将从第三期开始采取“云录制”,取消现场观众改为网上投票。不知道届时会不会又冒出“某某粉丝举报对家刷票”之类的闹剧。

每两期节目会有3名奇袭歌手出现,其实可以把两期看做一个完整赛程:10位歌手同台竞技,有两轮排名和淘汰。奇袭歌手的人选,多以年轻歌手为主。也正因如此,硬糖君倒觉得这一季的“歌手”更有点像是歌手们的“打歌舞台”。

过去的《歌手》选曲,多以金曲为主,翻唱极多,来个“新瓶装旧酒”。而到了《歌手2020》,第一期除黄霄云翻唱《少年他的奇幻漂流》,其他歌手演唱的均为自己的原创或原唱歌曲。

硬糖君一直在探讨目前国内没有成体系且有影响力的打歌舞台,导致不少业务能力过硬的歌手或爱豆为了保持曝光度只能把兼职当主业干,要不去电视剧里露脸被群嘲,要不在综艺里被骂不懂人情世故是巨婴。

也是因为没有打歌舞台,歌手们的作品难出圈,越发变成了粉丝专供。比如华晨宇,硬糖君一直知道他演唱会上座率高,专辑销量惊人。但说起花花的代表作,一时还真想不起来。

偶像歌手没有展现自己的窗口,除粉丝以外,路人压根不会专门去了解这些作品,也就更容易因为不了解而产生偏见。

可喜的是这种情况正在改善。包括《歌手2020》在内,不少大众舞台是在努力给新生代歌手机会的。但他们努力抓住这个机会了吗?这可能就又要回到前文的讨论,新生代想要夺取音乐话语权,用“怪腔怪调”改造大众审美,或许需要对音乐的本质和市场的本质做更深入的思考。

节目是想给原创一点空间,但相应的传唱度及讨论度也会有所减弱。这不,《歌手2020》第二期就又回到了唱金曲的老路子。

八年歌手路,续命能否成功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既然是比赛,总要分个高下。这就难免牵扯到《歌手》的沉疴:评判标准是什么?第二期米希亚的《骑在银龙背上》(《最初的梦想》日版)表演比第一期惊艳得多,结果排名还退后一位。在《歌手》舞台上,不飙高音就拿不到好名次吗?

回看2013年《我是歌手第一季》首播,为什么会一炮而红。彼时的华语乐坛,无论是晚会还是综艺,为了避免播出事故,提前录制+对口型表演极为普遍,舞台效果越来越炫目的同时,“唱歌”这件事反而居于次席。

全场真唱、现场伴奏、没有过多舞台效果也没有伴舞的《我是歌手》在当时出现,无疑是一股清流般的存在。加上参赛歌手中,不乏成名于华语乐坛黄金时代,但又处于隐退状态的歌手,“情怀+实力”使得节目迅速走红,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综艺。

随着《歌手》的走红,其他平台也嗅到了观众需求的变化,在当年独树一帜的“真唱+现场伴奏”如今已是最稀松平常的配置。《歌手》虽然在这8年中,也一直在尝试各种赛制、形式上的变化,效果一直不大。

韩版《我是歌手》主打的是糊歌手“翻红”。不少原本寂寂无名或者已经走下坡路的歌手,通过参与节目并且拿到不错名次,实现事业上的翻盘,甚至连韩国乐坛也跟着一起排位大洗牌。

对比韩版《我是歌手》,此前国版《歌手》火药味变得越来越淡,尤其是宣布排名的环节逐渐被淡化,排名究竟如何对歌手们的重要性也没那么高,因为节目的内核已经与韩版不同。本季新生代歌手竞技,硬糖君是一厢情愿的希望节目能增加些火药味,别再那么一边倒。

国内的音综林林总总算起来也有十几档左右,其中不乏播出好几季的综N代,也有不少节目的逻辑与“歌手”相似。同质化的节目越多,最后能撬动观众的也无非就是歌手的咖位及节目制造的话题。

《歌手2020》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目前看来收视率确实大幅提升。但受到这个意外长假的影响,也要考虑到多方因素。

作为湖南卫视的招牌节目之一,《歌手》所承载的功能,已越来越像是“情怀+吉祥物”的结合体,我们也不妨以春节档贺岁综艺视之。一个可能并不会越来越迷人、但忠实陪伴我们的老朋友。在未来,若《歌手》真演变为一档展现新生代歌手原创作品的泛打歌类节目,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但最后硬糖君还是想说,都2020年了,都经历了这么多音综熏陶了,现场评审咋还把飙高音作为歌手业务能力最重要的考量指标?音乐基础知识普及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