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一重建后被列为文化遗产的城市,废墟上盛开的绿色首都

我对于波兰最深刻的印象,就是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二战末期,波兰首都华沙(Warsaw)老城毁于战火。

华沙老城

战争爆发前夕,波兰人就早已意识到了危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把古城作了测绘记录。他们事无巨细地记录了街道位置、建筑物各个立面造型和色彩,对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物都进行了完整的刻画。战争爆发后,他们把图纸资料都藏到了山洞里。二战结束后,波兰人民不屈不挠,从1948年起,凭着这些资料和记忆,重建了华沙老城。主持重修的建筑师说:华沙不能没有历史。

华沙的重建也得到了流亡欧洲各国的波兰人支持,他们义务参与到重建首都的浩大工程之中,缔造了“华沙速度”的神话。

在 “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定中,一般是不会选择重建的城市的。但专家们细致入微的修复工程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破例将涅槃重生的华沙老城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华沙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座经过现代重建后仍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城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这样评价的:“二战期间华沙历史中心85%以上的建筑遭到纳粹部队的摧毁,二战后,华沙人民用了长达5年的时间重建古城,他们修建了教堂、宫殿和贸易场所,华沙的重生是13世纪至20世纪建筑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直至今日,华沙古城的重建方法对各国古城的保护和重建工作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这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

其实相比较起其他欧洲大城市动辄一两千年的历史,华沙算不上特别“古老”,直到公元10世纪才有居民点,第一波居民可能来自托伦或普鲁士,要知道这时候的罗马、雅典、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城头”早已变换了好几拨“大王旗”。但由于地处中欧的交通要道,华沙逐渐成为通商贸易的重要城市,15世纪形成了城市规模。1929年的“华沙公约(Warsaw Convention)”就在此签订,是国际空运的一项基本公约。虽然战争给这座城市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但经过几十年的修复,她已经成为一座美丽的城市,今天约有人口170万。

我也是趁着这次在华沙转机,有机会逛一逛这座老城。波兰最著名的音乐家就是有着“钢琴神童”之称的肖邦,华沙国际机场也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从机场乘175路公交,只需半小时就到了老城区。

华沙肖邦国际机场

来之前就听说波兰一直在大国夹缝中生存,加之战争遗留的创伤,我从前人的口中听闻的只是“破、穷”的字眼。而来到老城区看到的第一眼华沙,街道整洁,绿树成荫,哪里有一点贫穷落后的影子?

华沙老城东临维斯瓦河,四周以防御性的城墙为界。修旧如旧的老城区,并不影响欣赏她的美,这条“克拉科夫郊区大街”一直通往老城的中心。其实这条街并不是郊区,而是市中心,因为从这里一直往南就能通往波兰旧都克拉科夫。大街建于15世纪,是华沙最古老的街道,也有许多历史人物雕像。

这座雕像是“亚当·密茨凯维支”,他是波兰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社会活动家,经历了被监禁、放逐、流亡和战斗的一生。他从不屈服,是波兰民族的骄傲,也是民族苦难的象征,争取自由解放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波兰人民。

值得一提的是,华沙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被称为“绿色首都”。全市有绿地面积1.26万公顷,大小公园65处,草坪花坛更是星罗棋布,整个城市掩映在绿荫花海之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化体系,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达77.7平方米,遥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当然,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这里人口较少。

其实,相比较起欧洲其他城市的文化底蕴和风貌,华沙还是要逊色不少。但这里有明媚的阳光,舒适的气候和热情的西斯拉夫人。在这里游览大半天,体会一下涅槃重生的城市,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游览方式。

街头正在表演的年轻人

老城区的很多建筑前都立有一面指示牌,还原了建筑曾经的样子。

这是建于1818年的华沙总统府(Presidential Palace),前面的雕像是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Prince Jozef Poniatowski)

走不远就到了城堡广场(Castle Square),它最早成型于1821年,也是参观华沙老城区的起点。

广场中央有一尊“齐格蒙特三世纪念柱(Sigismund’s Column)”纪念碑,始建于1644年,是瓦迪斯瓦夫四世为纪念他的父亲齐格蒙特三世·瓦萨将首都从克拉科夫迁至华沙而建。

圆柱高约22米,柱身为红色花岗岩,顶部的齐格蒙特三世头戴王冠,身着王服,左手持十字架,右手握着宝剑,威风凛凛。纪念柱曾在二战中被毁,顶部的这尊雕像竟然完好无损。战后修复后又重新立回顶部。柱基的铜板上雕刻有皇室人员的姓名和纪念碑建造者的名字。

广场一角这座漂亮的砖红色建筑是王宫城堡,始建于13世纪末,曾一度是玛佐大舍公国公爵的住宅。1569-1572年改建为泽格蒙特· 奥古斯特国王的王宫和议会所在地。齐格蒙特三世迁都至华沙后于1598-1619年重建城堡。二战期间完全被破坏,战后重建,现为波兰国家博物馆对外开放。

时间:周日、周一,10:50-17:00,周二-六,9:50-17:00,门票22ZL

老城区的街道狭窄曲折,来来往往的人们走在复古的石板路上,阳光穿过街巷斜斜地洒下来,整座城市的节奏舒缓宁静,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美好。

不大的老城区中心,就是老城集市广场(Rynek Starego Miasta)了。在18世纪前,这里一直是城市的中心,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哥特式和新古典主义式的装饰元素,共同妆点着民居的外立面,让成为老城最迷人的区域。如今广场周围已遍布餐厅、礼品店、咖啡馆等。当然,这里也是战后重建的。

另外一面的外墙在修,用布蒙了起来

别小看这个不大的广场,它的四面都有自己的名字。从1916年起,四面根据“四年议会”时的重要人物命名,从东面起顺时针方向分别叫“Barss、Zakrzewski、Kołłątaj和Dekert”。

广场中央就是华沙的标志——美人鱼雕塑(statue of the Siren)。这座雕塑于1855年由Konstanty Hegel制作,左手持盾牌右手举起利剑,似乎时刻准备着反击侵略者,告知天下我们的城市是不可侵犯的。

关于这座美人鱼雕塑,有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很久以前,波兰一名老国王四处寻找国都地址,遍寻如意之处,在游历过程中,来到维斯图拉河畔,被这里美丽的景色所陶醉。这时一条美人鱼从河中跃出,坐在岩石上唱歌,歌颂了一对兄妹——华尔(Wars)和沙娃(Sawa)的创业过程,并且向老国王介绍了这对兄妹。他们向国王请求把首都建在这里,国王同意了,就用他们的名字”华尔沙娃“命名了这座城市。后来,波罗的海的海王赐给美人鱼一柄利剑和一个琥珀盾牌,要她永远保卫这里,城市名字也简称为华沙。这片荒芜之地就成了欧洲大陆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美人鱼也成了华沙的象征。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神奇的是,这座建于1938年的雕塑并未在战争中受到伤害。数百年来,“她”一直是华沙人的精神支柱。应该说,波兰的不幸是她夹在德国和苏联之间的生存。不屈不挠的美人鱼雕塑,也是波兰人民的象征。

广场不远处有一座仁慈圣母之耶稣会教堂(The Jesuit Church of the Gracious Mother of God),始建于1609-1626年,采用的是风格主义和巴洛克式风格装饰。它的大门很有特点,两位天使呼之欲出,圣母在门的上方,与罗马城里中央火车站附近那座“安杰利圣母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华沙,这朵重新盛开在废墟上的鲜花,将她曾经的美丽重新展现给世人,也展示了波兰人民不屈不挠,向往自由的精神。

Tips:

1、从华沙肖邦国际机场至老城区,乘坐175路公交约需30分钟。

2、波兰货币为“兹罗提(ztl)”,与人民币汇率约为“1人民币=0.56兹罗提”。也可以直接花欧元,找给兹罗提。

3、波兰汇率低,地处山区丘陵地带,最佳旅游季节为夏季,是避暑的好去处。

===============

【作者:沙漠玫瑰】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