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荒”下工厂跨界样本:70小时投产、仅2%工人到岗

新冠肺炎疫情的拐点还没有到来,口罩和防护服依然是紧缺物品。
不仅仅是在湖北省,广东、浙江、山东、昆明等地区的医院,都纷纷发出医疗防护物资告急的求助,防护物资成了“盔甲”,无论是医院还是个人,都希望能得到保护,生产企业开足马达,开始全负荷运转。
“目前,我们改造了10条生产线来生产防护服,原来的10条线上的生产全部暂停。以前我们主要是生产套件产品,现在其它生产都还没恢复。”日前,水星家纺董事长李来斌在接受21Tech采访时坦言,以前公司从来没有做过防护服,现在也是临时开工。
此外,雅戈尔、红豆股份、报喜鸟等一批家纺品牌也投入到了口罩生产当中。目前,全国口罩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73%,其中医用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87%。中国石化、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都开设防护物资生产线,但仍然不能堵上缺口,这是一场真正的攻坚战。
70小时投产
从防护物资供给方面来看,国家发改委表示,到2月2号晚,已经按照需求一倍以上规模准备原料,组织产能,到2月3号,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的生产量已经达到1480.6万只,N95口罩产量达到11.6万只,其他医用口罩产量998万只,此前,工信部称我国口罩的最大产能是2000万只,疫情当前,1480.6万只口罩的成绩来之不易,与此同时,医用防护服的产量也在2月4号扩大到了3.16万件。
服装起家的红豆集团,也在2月1号紧急加入这场攻坚战中,2月1号成立指挥部,2月3号下午17点15分,第一件非医用防护服就已经下线。不仅是红豆,不少企业都在加速前进,水星家纺从接到通知到投入生产用了70多个小时,安徽合肥的一家医疗用品生产企业1月27号复工,10天之内实现防护服日生产量3000件的目标。
红豆集团品牌文化部部长钱文华在接受21Tech采访时透露,2月9号晚,“我们的产能统计已经突破2万件,2月10号可能达到3万件。”现在看来,基本上有条件的企业都陆续投入到防护物资的生产。
“其实我们当时在得到这个信息的时候,什么都没考虑,相关部门问我们能不能生产,我们内部评估了一下,原来我们做套件的工人,经过简单的培训是可以胜任来做这件事情的,我们就把活接了。”李来斌坦言,严峻形势下,不容企业再三斟酌。
眼下,水星家纺投入到防护服生产的工人大概有40多人。“我们只能说有多少做多少,我们也在陆陆续续召集一些上海当地的工人,陆续回到岗位上。其他地方来的工人要隔离14天,必须达到要求以后才能投入生产。另外,之前召集回来的工人,我们都签订了责任书,承诺过春节期间没有离开过上海,也没有接触过上海以外的人。”李来斌进一步透露。
这与工厂高峰时期的两千多人相比,这个数字可谓非常少。但是,依然只能是每天逐步增加。
不仅是国内生产,进口也成为防护物资的重要补充。自1月24日起,进口的防疫物资有77.3%是防护用品,其中包括3.28亿只口罩,385.4万件防护服,但是内外的全面调度仍然无法填补需求缺口。
2月7号,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世界正在面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长期短缺,需求量是正常水平的100倍,按照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我国法人单位和个人经营户合计就业人口达5.33亿人,这意味着每天至少需要5.33亿只口罩,即使生产一只口罩仅需要0.5秒,但是从需求和产量间的巨大鸿沟来看,防护物资的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产能仍是挑战
不仅限于医疗物资的生产企业,一些其他生产领域的企业也开始转战。截止2月7号,中石化签约11条口罩生产线合作协议,初步估算到3月10号,新增产能将达到100万只以上。
此外,富士康也开始自产口罩,预计到2月底达到日产200万只,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等都投入防护物资生产,借着对紧缺物资开辟的“绿色通道”,不少企业都积极筹备审批认证,准备投身战“疫”。
在转战的企业中,一些纺织品生产销售企业,凭借自身资源及技术优势,很快就投入防护物资生产中。
李来斌透露,投入生产的缝纫工本身就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在公司工艺技术师对防护服工艺进行拆解后,对工人稍加培训很快就能投入生产。“主要是缝纫要求,以前的床单之类的产品更多以直角为主,防护服是穿在身上的,所以曲线会特别多,有些地方还需要弹力皮筋之类的,原来的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熟练是完全可以切换过去的。”
他并没有透露具体的生产线改造成本,只希望尽快扩大产能。目前,这些企业生产出的非医用防护服,将主要发放给街道清洁、公安、城管等户外返工人员。
艾媒数据中心显示,自2020年1月1日-2月12日企业新增与防疫物资相关的经营范围中,医疗器械为4575家;口罩为170家,消毒液为35家。
但是,随着复工潮的到来,这一问题依然严峻。2月17日是大部分企业正式复工的第一天:对企业来说,如何在特殊时期做企业管理,恢复企业运转成为两难的抉择;对员工来说,怎样做好上班及途中的防护,平衡好复工与防疫之间的矛盾,也面临考验。
多家中小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21Tech,在复工之前,首先要准备好口罩、酒精等消毒物资,否则复工就面临极大的风险。
有分析称,中国二三产就业人口总计5.3亿人,如每人每天一只则需要5.3亿只口罩/天。按此推算,到2月底之前,保守估计口罩每天的缺口依旧高达数亿只。总的来说,企业利用闲置的生产线,去解决最紧要的防护物资问题。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危险”还是“机遇”?
但是,转产一事也并非适用于所有行业,企业还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可行,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重的企业。
从目前来看,转产对业绩提振是有限的。如果不是企业本身主营业务,产能占比不会很大,利润也较为薄弱。采访过程中,李来斌也直言,“目前正是产能紧缺的时候,我觉得要先把眼前的难关度过去。”
在疫情爆发期间,水星家纺几乎没有线下销售量。“主要还是比较担心线下业务,线下业务不能正常开展,一整条线都会受影响,跟我们配合的原材料供应商也不能及时供应。等到可以供应,那个产品可能已经不是当下需要的,错过了销售时节,供应上的节奏会被打乱。”他进一步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在此之前,水星家纺在第四季度的销售额可能会占比整体近50%,疫情蔓延意味着水星家纺很难能达到这近50%的销售额。李来斌现在寄希望于线上销售。
他相信,疫情对电商的影响估计不会很大,但是前提是物流可以保证,除非整体消费都很低迷。而线下的销售,从春节以来就几乎陷入了停滞。如果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话,可能还会持续低迷下去
当谈到企业可能会面临的危机时,他认为现在不是担心危机的时候,企业还是应该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能够做一点贡献。类似水星家纺这样可能在疫情过程中,遭受损失的企业不在少数,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可能会更难熬。
对此,相关部门及时出台了政策,尽量降低企业损失。钱文华认为,企业的支持第一是对资金、股息,包括企业项目有支持,第二,要对人员就业复工提供保证,对社保和医保各方面可以缓缴,税收也可以往后延。“这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利的支持。”
目前,部分省市也推出新举措,许可一些已经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恢复生产,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紧急许可一家准破产的防护物资生产企业,争取在一周内正式恢复生产,无独有偶,山东威海经区人民法院紧急许可一家破产重整的医疗企业全线恢复生产,预计日产能约为7万件,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除了政策加持,企业也要积极采取自救措施,缩减费用、减少不良业务,尽己所能降低成本,对企业来说,疫情的到来是“危险”还是“机遇”不仅是靠政策,更是要靠自己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