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拟鼓励新能源汽车代工模式,造车门槛或大幅降低

编者按:本文来自36氪「未来汽车日报」(微信公众号ID:auto-time),作者:程潇熠。
作者 | 程潇熠
编辑 | 吴岩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信部第39号)进行修改的通知,并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0年3月10日。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对原规定进行了10处修改或删除,主要变动为,修改了之前对准入企业“设计研发能力”的大部分要求内容,改为“技术保障能力”。这意味着汽车的设计和生产可以得以分离,未来汽车可以像3C产品(如手机)一样,通过代工的形式进行生产,大幅降低了造车的准入门槛。
此前,受“双资质”牌照限制,大部分造车新势力选择代工或收购拥有生产资质企业资产的形式保证生产。代工模式如蔚来汽车与江淮的合作,以及小鹏汽车与海马的合作。威马汽车拒绝代工,花费11.8亿元收购了大连黄海100%股权,拜腾汽车为收购一汽华利资产,不惜接过其8亿元债务和超5000万元的未结算员工工资。
不过,为了保证代工品控,根据征求意见稿中的修改部分,准入企业必须具备整车和自制部件的测试能力,能够评价、确认与技术保障能力相关的技术要求。
代工模式不仅可以帮助没有生产资质的造车新势力量产,还能将闲置产能利用起来。征求意见稿若能够通过,或将进一步鼓励跨界造车企业入局,如BAT、滴滴、大疆等互联网公司。
业内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利好外资厂商。汽车外资股比限制正逐渐解除,但根据原有规定,建立新外资独资企业需要配套研发团队。但如果此次征求意见稿通过,外资独资企业只需要在国内建立工厂,不需要派遣技术开发人员常驻。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遇冷的情况下,工信部征求意见稿拟放宽新能源生产准入规定,对汽车行业无疑是个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