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只有有钱人才配谈品位?

前不久,韩国电影《寄生虫》获得了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四项大奖,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毕竟这部电影的话题略微敏感——讨论阶级差异,因此,从一上映的时候就引起了各种争议。
图片
当导演奉俊昊在被问到“为什么美国人那么喜欢《寄生虫》?”时,他的回答是“这部电影是关于富人和穷人,核心是讲资本主义,而美国是资本主义的中心。”
而围绕这个资本主义阶级间的差异,影片对富人和穷人从房屋装修、穿着、生活方式等等方面的对比都显得特别刺目。
图片
对于时装编辑来说,穿着是我们最关注的点。举个例子,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女主人的衣服几乎都是以白色米色香槟色为主的浅色系,或者是低调的大地色系,材质上,也是真丝等高贵但脆弱的面料。男主人的衣服,绝大多数都是合身的定制西服。
图片
这些衣服,稍不留神就容易弄脏弄坏,极难打理,意味着穿着成本极高。但正因如此,反而能体现电影中富人阶层背后的经济实力。
图片
而影片里的穷人是绝对不会这么穿的,破旧、松垮的T恤是常态,甚至于还在厕所马桶上蹭别人的Wi-Fi。
图片
当然随着剧情发展,后期穷人一家想要融入富人圈子的时候,衣着也在向上述的原则靠近。
图片
富人的豪宅是通透的落地窗、层次有序的开放式厨房。
图片
穷人挤成一堆住在臭烘烘的半地下室,四处还堆满了垃圾。
图片
虽然这是影片导演奉俊昊的一种略显夸张的表达手法,但我也联想到另一件事情:每一次谈到与品位有关的话题,总是会有读者有这样的留言:“你们写的那些优雅精致的生活,很多都是用钱堆起来的,我们这种普通人看看就好。”
图片
在很多人心里,品位就是与金钱相挂钩的,我们好像只有先拥有足够多的钱,才能过上有品位的生活。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刚好,有一个德国作家就写了一本名为《穷得有品味》的书,并且提出了“新贫时尚主义”的生活理念。一开篇,他就先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有品位的生活真的需要那么多钱吗?
图片
什么是新贫主义时尚?
先从作者说起。这本书的作者当然不是一个普通的德国人,他的名字叫做亚历山大·冯·勋伯格,一位德国伯爵的正统继承人,妻子是英皇伊丽莎白的曾外甥女。
当然,如今的贵族与几百上千年之前的贵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作者自嘲为一个落魄贵族,住着普通的屋子,靠写作为生,口袋里确实也没几个大钱。
但他对品位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比如他谈到:“就算当一家人在狭小的套房内仍不忘沏上一杯最地道的下午茶,沦落到巴黎扫大街仍觉得那是一种贵族运动,匮乏中仍要保持尊严与品位。”
图片
在书中,他也举了几个在他看来或许有钱,却丝毫没品位的行为。比如“衣服穿人,而不是人穿衣服。”
太在意穿着,在他看来只能算是衣服的奴役。而假装不在乎也好,精心打扮也好,任何一种心存刻意都很难散发出优雅的气质。
真正的优雅必须不带丝毫勉强。其实,靠自己的审美涵养,去二手市场淘几件有品质的衣服未尝不可,精心打理就够了,也并不会花许多钱。
图片
旅行也是如此。有一些人喋喋不休地炫耀自己在各个度假胜地的见闻。搞得好像跟别人展示自己参观过了,比参观本身还重要。反倒不如在家中精心准备几道菜,开一瓶酒,招待好友来的富足。
“比萨人不会想去爬比萨斜塔,巴黎人根本没兴趣攀登埃菲尔铁塔。”任何的刻意展示,其实多多少少都是因为内心匮乏,只能通过某种外界的证明来进行补足。
那些真正具有品味的行为,其实反倒存在于优雅的谈吐和行为中。
品位创造金钱
而非金钱创造品位
实际上,早已有太多太多的例子证明富裕与品位之间毫无关联了。
时装界最有才华的设计师之一Gabrielle Chanel,最早由帽子店起家,但她敢在女人还只能穿裙子的年代,第一个穿上裤装。
图片
她的好品味正源自于她丰沛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外界对她的评价。
一度大火的设计师Jacquemus,曾经也是南法的乡村家庭,学设计穷到不敢给衣服多缝两个口袋,只是为了省点布料费。
图片
他从一众设计师中最终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从头到尾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他不仅不被外界影响,还敢于去影响外界,拿着他的设计去时装周门口自我推销,一步步走到现在。
图片
富足的内心世界,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品位。而品位,才反过来帮助他们创造了财富。
在Gabrielle Chanel的年代,用品位变现,或许还需要很多机缘巧合。而在今天,网络上,你会发现数以千计的人利用自己的品位赚到了钱。
上层阶级的思维模式
其实,《穷得有品位》的作者所谈的“好品位”,与上层阶级的思维模式有着相通之处。
最经典的例子还是要数已故菲亚特集团董事长Gianni Agnelli,作为一位老钱,他是坐拥法拉利、玛莎拉蒂等超跑所属的集团商业巨贾。
图片
但他日常就是各种随意穿。领带扯歪了穿,把手表戴在袖窿外面,用西装搭配乐福鞋……这些搭配最早都出自他手,后来成为了意大利男人穿衣是否有品位的象征。
再比如特朗普家族、肯尼迪家族,这些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老钱,私下里穿衣从来都是基本款,舒适大方才是最重要的。
图片
社会学家保罗·福赛尔在他的《格调》一书中写过与《穷得有品位》非常相似的观点:“煞费苦心达到一丝不苟的整洁,是对于自己社会地位是否会下滑心存忧虑的体现,或者对他人的评价和看法过分在意......系得非常标准的领带结、过分操心送去干洗的衣物,这些都会容易暴露你是个缺乏自信的人。”
图片
换句话说,真正富裕的人因为从来不缺钱,反而不会有任何对物质,或者体现富裕的表现欲望。他们反而更多的对探索内在精神、交朋友或者探索广阔的世界有着更大的兴趣。
这些人频繁活跃的区域很少是金融界,反倒更多从事艺术或者政治行业。这两个行业共同的特征就是烧钱,但是非常能够满足人对内在精神的需求,以及改变世界的向往。
老钱阶级,其实曾经有一个更加贴切的说法,叫做“有闲阶级”。有钱人最大的特点并不是富丽堂皇,也不是高级的吃穿用度,而是有很多很多的时间。
图片
他们用这些时间去赛马、举办各式各样的舞会、欣赏艺术品、观看歌剧、高谈阔论以及看书。在欧洲历史上的很多艺术品的发展都与有钱人的喜好脱不开关系。
图片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社会科学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求可以分为五个等级: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实,上层阶级的思维模式就完全是满足了其他四个基本需求之后,纯粹的对自我实现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其实恰好形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金钱本身反倒并没有太大关系。
Gabrielle Chanel曾经的对手,Schiaparelli曾说过:“真正的奢华不在于金钱多寡或者排场大小,而是在于你是不是有能力摆脱庸俗。”
图片
所以,品位是什么呢?对于富甲一方的人来说,品位是可以肆意挥霍,却选择用金钱去投身慈善、推动社会公平、女性进步。正如在疫情中的一些名流富贾,他们捐款捐物,靠自己的人脉关系搜集物资,不为私利,只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而对于更多人而言,品位就是坚定地追求自己的事业,永远怀揣对世界的好奇心,用心过好自己的每时每刻。
在《穷得有品位》的书的结尾,作者写道:“我们真正要学的,是懂得去感受自己的富足,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心怀感激。正因为我们拥有这些东西,我们才不必对我们没有的东西而感到遗憾,更不会因此觉得自己贫穷。”
要知道,内心的富足,才是最有品位的象征。
编辑:Christopher
撰文:雍璐嘉
美术: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