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讲好敦煌故事,少不了数字化这个助手

作者:尼德罗
2月20日,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了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动动指尖就能近距离欣赏敦煌石窟200多个洞窟2000多张壁画、彩塑、石窟建筑的精美图片,还可每日获得推荐专属的壁画故事,以及融合古人智慧的祝福。
图片
眼下正是全民抗疫的攻坚阶段,在有限度推进复工复产的背景下,公众依然需要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滞留。绝大多数人不仅要度过史上最安静的春节,或许还将推迟、取消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远游计划。这至少会带来两个层面的挑战:其一是对个人,人们普遍需要调整心态,重新思考如何在家过得更有意义;其二是对旅游业,各个景区都必须积极调整策略,研究在特殊时期如何有效推广的课题。
对于第一层挑战,看书、打游戏、下厨、练字、刷剧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向往远方的人们通过浏览“云游敦煌”小程序,则可以获得“在家飞天”的体验,并获得来自古人智慧的乐观抗疫寄语。观看大量的壁画故事、典故,体验360度全景洞窟,实时监测石窟微环境,甚至了解壁画的病害类型,不失为了解敦煌石窟的一种快捷方式。
对于第二层挑战,敦煌研究院的应对或值得一书。由于地处西北边陲,每年能够亲临敦煌石窟的人数有限。疫情肆虐期间,敦煌研究院把莫高窟、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五个庙石窟共约230个洞窟的2000多张壁画一齐公开,并用小程序的方式让人们进行“云游”,在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将高雅精深的传统文化下沉到更多人群中。
敦煌石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也是中华文明与古代世界其他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2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登了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实地察看敦煌石窟时发表的讲话。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要引导支持各国学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而为了表彰敦煌研究院成立以来几代人保护历史文物、传承传统文化所做出的功绩,中央宣传部在今年1月17日宣布,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如今,“云游敦煌”小程序进一步表明了敦煌研究院持续“讲好敦煌故事”的新姿态:一方面要继续在保护、研究敦煌文化方面发力,尽力掌握敦煌学术研究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传承、活化敦煌文化,增加公众的认识度上有所作为。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数字化、信息化都是必备的助手。譬如,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可以实现海外流失文物的回归和共享;通过数字化的产品,可以让更多普通人接触、感受敦煌文化。早在2017年底,敦煌研究院就和腾讯共同发起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用户可以自己在线设计“敦煌丝巾”,可以通过小额捐助来“供养”某幅壁画的修复,还可以在音乐、游戏、动漫中发现敦煌文化的身影等等。
借助数字化的方式,敦煌研究院连接了越来越多的行业、机构和个人,敦煌文化也获得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呈现方式。当敦煌文化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当敦煌元素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时,敦煌故事也会更加娓娓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