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退休老教授连夜奔赴雷神山!只为搭建一座“桥”

由于雷神山医院每个病区
都分成隔离区和非隔离区
两区之间进出
需要进行严格的防护消毒流程
一墙之隔
却严重影响了及时沟通的效率
怎么打破这种物理的隔断?
让医护人员和病患及时的“面对面”?
辽宁医疗队想法子搭建起了一座“桥”
“医疗音视频实时互联系统”
而这座“桥”的搭建
还要感谢一位大连人
他就是已经退休的64岁心血管病专家杨延宗教授
杨延宗教授通过大连医疗队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不远千里带着团队、设备,从大连连夜奔赴武汉进行安装调试。
看到大家踊跃报名奔赴一线,我也深受鼓舞,热血澎湃。作为老医务工作者,更是一直希望为抗击疫情做些什么,武汉情结(杨延宗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内科学博士)也是一方面。这没什么,只是一名医生应有的朴素情怀。
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八个样板病区的搭建工作,实现了工作人员在指挥部、办公室、医生护士站、隔离病房、清洁区之间可通过音视频实时无障碍沟通,受到院方和医务人员的一致认可。当时就决定以医疗队接管的17个病区作为试点,陆续向整个雷神山医院甚至更大范围进行推广。
今天后备技术人员和所需设备物资将从北京到达武汉,有望在三天时间内完成雷神山医院所有30个病区和行政中心的系统搭建工作,并在下周三交付使用。
图片
杨延宗:1956年生,武汉大学内科学博士。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大连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留学意大利和美国。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担任十余家国际及国家级学术期刊编委,获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基础和临床研究杰出成就奖”、中华医学会“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杰出贡献奖”“介入心脏病学推广普及奖”。国内最早开展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尤其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专家之一,在国内享有盛誉。
【采访内容如下】
主持人:由于雷神山医院每个病区都分成隔离区和非隔离区,两区之间进出需要进行严格的防护消毒流程。一墙之隔却严重影响了及时沟通的效率,今天医疗队负责的病区完成了首批医疗音视频实时互联系统的安装。从千里之外运来这套雷神山“辽宁方案”的是已经花甲之年的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杨延宗。
采访杨延宗:在这里我们看到隔离区病房的情况,刚才也看见隔离区医护人员和我们的对话,也可以看到医生和护士办公室的情况,分病区也可以沟通,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医疗单元都沟通起来了。
采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 刘志宇:把这种物理的隔断打断,通过这种信息化的形式让我们更直接更有效地类似于或接近于面对面的联系。
记者介绍:雷神山医院开放以来手持对讲机几乎是隔离区内外沟通的唯一途径,而病区要与医院行政中心、医疗队办公室讨论病情、分析病历资料也需要用手机拍照后发送分享才能完成,直接影响了救治效率。了解这一情况后,已经退休的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杨延宗教授不远千里自带设备从大连连夜奔赴武汉。
采访杨延宗:飞机到的郑州,郑州开车开了6个多小时,第二天早上8点多我们就到了病房进行调研。
记者介绍:目前辽宁医疗队17个病区的系统搭建已经基本调试完成,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后只需要戴上无线耳麦,便可同非隔离区实时可视通话。
采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二科副主任 李艳霞:(第一)要下什么医嘱,病人有什么情况随时和外面沟通;第二,视频上能看到大家,就像大家在一个办公室一样,所以在心理上也就没有任何恐惧感。
记者介绍:预计在一周之内雷神山医院全部病区都将完成这一系统的搭建。
采访雷神山医院副院长 袁玉峰:安装这一系统以后,它的作用是明显的,第一个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第二个能够增加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安全性。
因为这座“桥”的搭建
雷神山医院的
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医疗单元
都将沟通起来
2月19日 上午
雷神山大连医疗队部分病区完成了设备调配、系统安装等相关工作,在接管的4个病区内顺利安装了音视频即时交互系统。未来,利用该系统,远在大连的医务人员也能够与雷神山医疗队远程会诊,为武汉人民贡献一份力量。大连与武汉,身隔千里,心在一起。
互联互通,让雷神山近在咫尺
图片
杨延宗教授在现场指导使用方法
隔离病房阻挡着病毒
却阻挡不了医护人员的爱
他们就是暗夜里的一束光
传递着温暖,传递着爱!
图片
为了缓解患者刚入院的紧张与不适,A4病区护理团队将晚饭一一送到患者床前,询问需求、细心叮嘱,加油鼓劲。待她们再次经过窗前时,一位71岁的老爷爷双手合十,被疾病折磨的瘦弱身躯深深鞠躬,护目镜下的她们潸然泪下。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北斗融媒
编辑:佟宇静
美编:秋菊
校对:王涛、张军
责编:孟楠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