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眼中的邱海波:数落他常常忘记吃饭,最懂他对医生这份职业的热爱

现代快报讯(记者 安莹)临危受命,驰援武汉。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我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30多天,不过,在家人眼里,他从未“缺席”。每天晚上,妻子赵健总能等来一通“平安电话”,哪怕最短只有一分钟。
2月22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赵健,从她的牵挂、数落和关心中可以看出,邱海波作为一名医生所具备的朴素而可贵的精神境界,而这份体现了爱与责任的精神境界,也在一点一滴影响和改变着他身边的人们。
图片
△邱海波(左一)
一起吃午饭的“小确幸”,因为丈夫太忙而中断
这么多年,凡是国家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邱海波总是挺身而出,而邱海波的夫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病案室主任助理赵健也已经习以为常了。“19号出发的,我以为他能赶回家过年,没想到在武汉呆了一个多月。”
在武汉的日子,邱海波很忙,白天不是泡在病房,就是奔走在各大医院,吃完晚饭还要开会。无论多晚,赵健总能等到一个“平安电话”。电话里,赵健都会唠叨:“注意防护,要多休息,忙起来吃点东西垫一垫。”赵健说,以前邱海波还是“小医生”的时候,到了中午,两人还能对上时间一起吃饭,后来他越来越忙,常常抢救病人忘了时间。一起吃午饭的“小确幸”也成了奢侈。
大家总能一大早就看到邱海波精神奕奕地出现在病房查看患者病情,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了重症患者,不论忙到多晚,他总是会搭乘最早的班机回来,到病房去看一眼才放心。在赵健印象中,邱海波的手机24小时开着,常常半夜被病房打来的电话叫醒,匆匆穿上衣服就走了,回来时天已经蒙蒙亮。赵健说,“现在看病、会诊、学术会议占据了他更多的时间,我会开玩笑说,要在日历标出来,你一个月能在家呆几天。”“但我也知道,作为医生,这也是职责所在,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也是应该的。”看得出,赵健的“怨言”更多的是心疼这个“拼命三郎”的丈夫。
图片
△邱海波(中)
病人就是一切,做一名好医生是毕生追求
对重症医学而言,每一天都在与死神较量,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关乎生死。这一点,赵健从邱海波身上也看到了努力和追求。“在他眼里,病人就是一切。他热爱这份工作,做一名好医生是毕生的追求。”同为医务工作者,赵健也很佩服自己的丈夫。“他爱学习,知识不断更新,往往一天忙完工作后回到家,一头扎进书房,看书、查资料,学习新的知识,比如ECMO,这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他一直在跟踪学习,走在学科的前沿。”
“病情千变万化,病人是盯出来的。”这是邱海波常常说的一句话,每当他开启工作“模式”时,赵健就觉他像换了个人,大脑如电脑般高速运转,集中一切精力去想一件事,得如何治好,如何扭转局面,下一步治疗方案是什么......对每一个数据的要求也很严格,必须有理有据,踏踏实实找到答案才行。
丈夫的这种忘我状态也让赵健有些担心,“因为我太清楚他的性格了。病人有危险,他一定会冲在最前面,可能有时候容不得他一层层穿防护服,进行最基本的防护就冲进病房。所以,我总是在电话里叮嘱他,要做好防护,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救更多的人,我想他是明白的。”
医学也是一门缺憾的科学。有时尽管用尽全力,依然没能把病人给拉回来。这时候,邱海波的情绪会很悲伤,为一个逝去的生命感到惋惜,会和妻子倾诉。“他也能很快从这种悲伤的情绪中抽离,投入到下一个病人的救治中,这也是作为医生的职业素养。”赵健说。
对物质要求极低,爱花花草草、爱做饭
尽管丈夫是个工作狂,但在赵健眼里,邱海波是一个好老公,是孩子心中的好爸爸。他是一个对物质要求很低的人,只要保证很基本的生活就可以,冬天的棉袄一件就够了,衣服和鞋子舒服就行。但就这么一个看上去“不食烟火”的人,对生活又是充满热情。喜欢花花草草,闲的时候喜欢呼朋唤友聚会吃饭。虽然时光短暂,一周只有一天甚至半天的休息时间,爱做饭的邱海波只要有时间,就会给家人做顿好吃的,合计着带全家逛逛公园,或者去乡村走一走。
现如今,他们的儿子在国外念书,学的是和医学相关的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学,受到父亲的影响,对于事业也是追求完美,想像父亲一样做得更好。“有时候,我也心疼他们父子俩,希望他们别这么累,但‘精益求精’这四个字已经深入到他们的血液中了。”说起这些,赵健的话里流露着自豪和甜蜜。
图片来源:中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