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的新手志愿日记:劝人戴好口罩也是一门语言艺术

单号的时候,熊涛的身份是321路公交车驾驶员;双号的时候,他的身份则是社区里的志愿者。

开了10年公交车的熊涛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当志愿者竟会当“上瘾”,不但坚持到岗,晚上回家还要写一段“志愿者日记”。

“志愿者日记”在朋友圈走红以后,熊涛也成了同事中的红人,“老熊,没想到你车开得好,当志愿者也恁个优秀。”还有人提出,想跟他一起当志愿者。

一个月下来,熊师傅对未来也有了新的目标:疫情结束了,我要去当一名职业志愿者,为更多的人服务。

▲49岁的熊涛是321路公交车驾驶员

小区招募志愿者

49岁的他报了名

49岁的熊师傅就职于交通开投公交集团南部公交公司,家住南岸区弹子石街道盘龙山社区的盘龙花园。

“这个小区,多数都是以前拆迁的安置户,没有专业的志愿者队伍。”熊师傅说,1月30日这天,社区的工作人员开始在小区里紧急招募志愿者,他刚好路过,看了宣传,就报名了。

“当志愿者很辛苦,你还要上班,要不要再考虑一下?”社区的工作人员劝他。

“没得事,我们公交公司本身也在战疫情,最近我有调休,闲不住。”说完,熊师傅把自己的姓名、联系电话、居家楼栋写给了社区,临走之前,还拍了拍胸脯:“我随时都能上岗。”

这一天,熊师傅和另外六位邻居一起,成为小区守护者,开启了志愿者的历程。

▲熊师傅成了一名社区志愿者

劝邻居好好戴口罩

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2月4日,我值班。一位居民把口罩挂在耳朵上,一边抽烟一边还在说话。这种‘危险’的行为,我劝他,他不理,自顾自又走了。”

“直到一位女邻居提着菜走过来,也说了他应该好好戴口罩,‘响应国家的抗疫号召,疫情结束了,你才能想抽就抽啊’。话音刚落,之前那位不肯丢烟的居民把烟掐灭了,重新把口罩戴好。”

写完这段话,熊师傅的脑海里回忆起当天的情景:“为什么我和女邻居都在劝他好好戴口罩,他不听我的?”最终,还是一位同事在他的朋友圈解答了疑惑:“老熊,劝人的时候,语气要缓和一点,要给他说,抗击疫情的重要性。”

此刻,熊师傅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志愿者,首先要学会的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语言艺术。

▲给邻居测量体温

额温枪随时要消毒

一个小举动被推广

疫情期间,熊师傅经常关注新闻以及疫情的防控知识,也在志愿者岗位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做法。

他看到有人提议,对频频接触人体的额温枪消毒,原因是尽量减少外界物质与人的接触,于是,第二天上午,他把消毒酒精揣了一瓶放在身上,每进行几次测量,就对额温枪消毒一次。

一同做志愿者的邻居问他,这么消毒有没有用,熊师傅说:“现在防疫的特殊时期,尽量减少居民皮肤与外界的接触,我也不知道这么做有没有用,但消毒了使用,我觉得放心一些。”

很快,他的创新也被更多的志愿者学了去,在志愿者队伍中推广开来。

▲严格对公交车进行消毒

想当专职志愿者

为更多的人服务

在一个刚刚组建起志愿者队伍的小区,熊师傅说,七位志愿者的“临阵磨枪”,守护着这个有着600户居民小区的一方安全。

从2月10日开始,又回到公交岗位的他原本上一天休一天,但休息的这一天,熊师傅也把它安排到做志愿者工作上去,“志愿服务工作量虽不大,但很有意义”。

321路公交车从弹子石开往解放碑,这条连接两个CBD之间的公交线路,自疫情发生以来,坐的人不多,熊师傅说,闲暇的时候,路队也会探讨防疫的问题。

“我在小区当了10多天的志愿者,把一些经验讲给我们路队听了以后,大家都觉得很有用。”比如,他建议,驾驶员随时随地戴好手套,取下手套就洗手,最大限度减少手接触身体的可能性,降低传染率。目前,路队很多驾驶员都已经采用了熊师傅的建议。

▲上班时的熊涛

有人问他,疫情结束了想干嘛?熊师傅想都没想就回答:继续当个志愿者,为更多的人服务。

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渝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