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发现一只驴被割掉耳朵,他成功的避免了一次危机

图片
司马楚之,字德秀,祖籍河内温县(今属河南温县),晋朝宗室,司马懿四弟司马馗[kuí]八世孙,梁、益二州刺史司马荣期之子(一说为孝武帝司马曜第三子)。
《北史》记载:东晋末年,司马楚之十七岁的时候,父亲司马荣期被参军杨承祖杀害,司马楚之“送父丧还丹杨”,正赶上北府军将领刘裕大肆屠戮司马氏皇族,其叔叔司马宣期、哥哥司马贞之同时遇害。
司马楚之闻讯后出逃,在寺院躲躲藏藏,辗转在济江、汝颍之间。
司马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刘裕代晋自立,建立南朝宋政权,史称宋武帝,晋朝至此灭亡。
司马楚之“欲报复”,召集兵马,割据长社(河南长葛东),手下部众一度达到“万余人”。
宋武帝刘裕忌惮司马楚之,曾派遣刺客沐谦混进军中,去暗杀司马楚之。
司马楚之对待沐谦“甚厚”,某日夜间,沐谦装作生病,他知道司马楚之一定会来探视,打算趁机行刺。
司马楚之亲自端着汤药探视沐谦,沐谦大为感动,取出藏在枕席下边的利刃,以实相告,此后投靠了司马楚之。
司马楚之就是这样收获人心,很多人愿意追随他。
北魏山阳公奚斤攻占河南的时候,司马楚之为了生存,不得不“遣使请降”,率部投靠了北魏,北魏皇帝对他非常器重。
司马楚之曾参与征讨凉州、仇池,以军功拜假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后历任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等官职。
司马楚之镇守北魏边关二十余年,任内以清廉节俭闻名朝野。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太武帝拓跋焘在位初年,司马楚之任安南大将军,受封琅邪王,奉命抵御南朝宋大军。
图片
拓跋焘
司马楚之曾在长社大破破宋将到彦之,在滑台俘获宋将朱修之、李元德、东郡太守申谟等“万余人”。
始光元年(424年),柔然六万大军攻占云中,烧杀抢掠,太武帝拓跋焘决定御驾亲征,司马楚之奉命随行,负责押运粮草。
粮草是军中的命脉,可见太武帝拓跋焘对司马楚之极为信任。
司马楚之非常清楚,做为军中重要物资的粮草不能出一丁点儿的纰漏,否则将严重影响军心,司马楚之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某一天,司马楚之例行巡视,突然发现一头运粮的驴被人割掉一只耳朵。
司马楚之仔细检查伤口,发现时间不长,他详细询问赶驴的士卒,士卒声称不是自己所为。
司马楚之预感不妙,他早年曾和北方的柔然部落打过交道,柔然密探打探军情,常常以割掉驴耳朵的方式,做为回去汇报时的证据。
司马楚之断定一定是柔然密探混进了自己的军中,现在柔然人早已得知了情报,情况十分危险。
司马楚之警告将士:“必觇[chān偷偷查看]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
于是下令立即以最快速度建造一座坚固的城堡,严防柔然大军的偷袭。
图片
不久,柔然大军果然追赶上来,由于司马楚之早有防范,柔然大军准备不足,只能望城兴叹,悻悻而去,北魏后勤兵马毫发无损,粮草安然无恙,司马楚之可谓功不可没。
北魏和平五年(460年),司马楚之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被追赠征南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