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返京隔离生活:邻居“投喂”,帮我们撑过了14天

图片
以往过年回家,我都是从北京公寓楼的一个格子间出发,今年我有了自己的“院子”——在北京五环外一个村,没有李子柒那么美好,但对我们一家三口来说却是个近乎乌托邦的“家”。
这是个不大的院落,全家自动称呼它为“小院子”。虽是租的,却是我们理想中家的样子,也是在北京漂了这么多年后第一次感到像自己家的一个房子。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全家的返乡和回城的经历也相当曲折。面对疫情,我们执意回到自己的小院子来面对隔离——用我们最爱的生活方式。
摄影并文丨窝头
图片编辑 丨Patrick
出品丨腾讯新闻谷雨 × OFPiX
返乡
1月21日,腊月二十七,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春节还乡的旅途。说真的,我已经开始对这个行程感到焦虑了。高铁途中,我决定取消假期后半程前往福建的机票以及从福州回京的车票。
到达无锡东站,亲戚开车将我们接回家。直到离开这座城市,我们几乎都没有再出过家门。
图片
图片
与很多同车的旅客一样,我们一家三口全程戴起了口罩。
图片
春节回老家后就没出过家门,阳台和手机成为了解外界事态变化的窗口。
图片
回老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劝说父母戴好口罩,并取消所有过年期间的家庭聚会。等到准备回京时,父母也拿出我们劝他们戴口罩的劲,劝我们等等再回京。
图片
在我们犹豫几号回京可以错开返程高峰时,老家的小区也开始封锁。进出小区必须出示身份证、会说当地话,小区里的麻将馆也被查封。外来人员需要到社区登记,然后居家隔离14天。
在老家,我们被父母照顾,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但一切的起居,几乎都围绕客厅里的电视和茶几。家人整天开着电视,不停地吃着零食。
我本带着电脑想处理些工作,也毫无心思。老公和孩子也开始有些想念院子,恐怕只有回到院子,我们才能回到生活的正轨。做出这个决定很不容易,一方面,家人担心路途的风险,另一方面,村子里的气氛也日渐紧张。联系确认可以回去后,我们出发了。
回城
图片
老家的高铁站只留一个出入口,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上岗,护目镜的雾气随着他的呼吸在加重。
图片
回北京的高铁上,整节车厢内只有我们仨。
图片
经过的每个站,人都不多,全部戴着口罩,保持距离。
1月31日,大年初七,紧张忐忑中,我们踏上了高铁,趁着返京高峰前回去,减少被感染的机会。但我们还没来得及庆幸,便从微信群中突然得知,早上9点,我们租住的村子通过村委会喇叭宣布了封村的消息。
可是就在高铁开动不到1小时前,村委会工作人员还热心询问我们是否坐上返程的车,回村后一定记得居家隔离14天,并再次核对了返村登记所需的身份证等信息。
我们俩都彻底懵了。
“我们已经在回京的高铁上了,在老家我们一直在自我隔离,没有接触过任何湖北人,这些天体温正常、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能不能通融下?” “我们也是接到上级部门通知,现在疫情很严重,请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 “我们带着小孩毫无准备,住酒店不方便,能不能特殊放行?” “非常理解你们,但我们也没办法,您不要为难我们,我们只是执行,也没有办法。” 几番求情沟通后,村里说“如有特殊情况可以回村,咱们带着孩子已经在路上,属于特殊情况。”最终,允许我们体温正常可以进村,且承诺不外出,居家隔离14天。
心里那个高兴啊。
图片
到达北京前,每个乘客需要填写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空指挥部交通保障组发的旅客信息登记表,在出站时交给车站工作人员。
图片
进入北京地铁,需要检测体温。地铁进北京南站时,每节车厢几乎都是空的。
图片
朋友得知我们回来,支援了我们一批防疫物资,口罩、消毒液、消毒湿巾。特意选在了空旷的露天停车场里交接。
朋友得知我们回京后,支援了一批防疫物资,口罩、消毒液、消毒湿巾……她交接物资给我们时,隔着玻璃跟孩子打招呼,后来她说,看这么小的孩子这么乖地戴着口罩有点泪目,不容易。 路上车少,本来要开起码1.5小时的车程,只用了30分钟。 车子驶向村口时,几个戴着口罩的中年男子,放下拦着的一条线,放行了。 推开家门那一刻,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真好啊。
隔离
图片
在京郊这座小院里,我们要度过14天的隔离生活。
邻居多是女儿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大家都是为了这里的教育来的,所以理念基本一致的。每家都有院子,每周五放学了,家长孩子就会串门,每周换一家吃喝玩乐。幼儿园也是这样的生态。幼儿园里的活动,都是家长共建的,带吃的、做玩具等等。
这样的社区关系,隔离期依然在延续。几户邻居来“投喂”了很多各自家中的菜和生活补给品。还有房东、村委会工作人员、隔壁卖草莓的大姐,也都关心过我们。
图片
1月31日晚上,隔离前夜,邻居知道我们没晚饭吃,送了晚餐和水果。
图片
2月1日,隔离第1天。邻居担心我们隔离前没时间储备口粮,把自家的蔬菜、面条分了一部分放在了我家门口。
图片
从隔壁村农户那里买的草莓,邻居帮忙取回来的。他们工作室在隔壁村,经和村委会沟通,允许他们每天去工作室上班。
图片
2月10日,隔离的第10天。邻居又来投喂“硬菜”了。兰州的羊肉和猪肘子。
图片
2月12日,隔离的第12天,一早收到微信:“苹果放你家门口了,出来自取。”
图片
2月16日晚上,邻居戴着口罩带着孩子一起来给我们送馒头。
老公的厨艺也在这段时间大长。平常跟公婆同住,家中许多事务由他们负责,而此时,我们只能靠自己。一开始场面比较失控,很多东西找不到。我负责哄娃,收拾家;老公负责做三餐饭和所有必要的出外采购和约购,以及负责劈柴生火烧炕。这些天,他变着法尝试了很多新菜,哄女儿好好吃饭。
图片
图片
理想中的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我们这次过了个够。有个小院子的好处,也更能体现出来了。院里的两棵大树下,我们放了小米和水,等着鸟儿来吃。下雪时,女儿可以在院子里看雪踩雪。踩出一条硬道,可以拖着她滑冰。虽然也就两三米长,也是难得的户外活动,每天能玩上30分钟。
图片
图片
2月2日,煮杯咖啡,看着雪景,喝着下午茶。
图片
2月4日,立春,隔离的第4天。冬至那天女儿从幼儿园带回来的风信子。
图片
2月6日,隔离的第6天。隔离前准备的食物已经弹尽粮绝,按照“规划”,最后一餐速冻水饺。我们只能求助村委会工作人员需要补给。
图片
2月8日,正月十五。做了个灯笼,炒了盘花生米,配着村里的月光。
图片
2月11日,隔离的第11天。膨胀了,馋火锅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2月12日,隔离第12天。早餐萝卜丝饼;午餐自制泡菜做的泡菜鸡胗;下午茶,自己烤的纸杯蛋糕、果盘、银耳莲子;晚餐,一碗葱油拌面。
如今,村子依然封闭,但我们的隔离终于结束了。不过只有买菜时,才会离开院子。
女儿在家也还待得住。我们跟她解释过,为什么不能出门,为什么需要戴口罩。有天上午,我带她在院子里扫地,说不用戴口罩了,她说外面有病毒一定要戴口罩,还哭了。
图片
图片
疫情让我们惊恐无比。但疫情之下,幸运的大部分人,可以回归家庭、回归日常、回归此时此刻。然后发现,原来我们所拥有的快乐的“条件”,远比我们能意识到的要多,以及,最基本的条件可能简单至极:够吃够穿够住,并和爱的人在一起。
图片
图片
我们都等着春天的到来,这注定就是一个特别的春天。
女儿也有些迫不及待:
“疫情快结束了吗?我想去山边野餐。”
“春天来了,我想要一块自己的野餐垫。”
*本文由腾讯新闻谷雨、OFPiX联合出品,来自“还乡计划”项目,由OFPiX工作室自2012年发起,旨在通过档案记录的方式,建立人和地域的关联。
出品人 | 杨瑞春 主编 | 王波 责编 | 金赫 运营 | 迦沐梓 闫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