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汉当老师:同时给几百人上课 全程只靠微信群

图片
口述:云少编辑:唐云路
本文同步首发腾讯科技
编者按:武汉人云少,在法国学艺术回国之后,从事首饰设计、艺术教程等工作。过去这一个月,她在线上发起“艺起抗疫”公益项目,为成年人和孩子分别提供在线艺术课程,为不得不“宅”在家的小朋友大朋友和老朋友们做些什么。我们记录下她的故事,以下是她的口述。
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31 岁,和爸妈住在一起,还有一条 11 岁的狗。
我母亲那边的亲戚都在江西,几乎每年过年都是举家去江西过年,今年的计划也不例外。
18、19 号左右,关于疫情的各种消息都已经出来了,感觉好像有些严重。我本身因为工作的原因,肯定会和很多人接触,小年那天我们全家还是去外面吃了饭。
到了 22 日早上,我们把所有行李都打包好,带上狗,准备开车去看外婆。车开出门,我想起来工作室有个东西需要拿,就先往那里开,过程中我妈突然说:“是不是心理作用,我觉得喉咙有点干涩?”
那个时候我也觉得,那边家里老人和小孩儿都比较多,抵抗力相对差一些,会不会去了之后,我们自身没有问题,万一把病毒带过去怎么办?
最后一家三口决定当天就不走了,到家又一样样把行李卸下来。
到今天已经是第 33 天。
图片
△最近一次出门,是去小区做分发蔬菜的志愿者
01第一次没拍年夜饭
20 号那天我们本来有个 Party,几个朋友约着聚一聚,因为(疫情)原因取消了,大家就改在群里聊聊天。
到了 22 日夜里,我还在跟朋友聊天,说这次可能有点严重。七八点钟的时候,已经有朋友陆陆续续在说,有些高速公路已经出不去了,我们还觉得只是谣传。
到了凌晨两点,我朋友截了个图跟我说,早上十点开始机场、武汉离汉通道暂时关闭,那一刻觉得真的有一点点慌。因为我们家本来就没打算在武汉过年,年货什么基本上没有准备,家里真的什么都没有。
凌晨四点钟,我就跑出去买东西。我家楼下有个 24 小时便利店,我以为我很早了,但是去了才发现有比我更早的。便利店的小哥当时说:“你们不要搞这么夸张,不会断水断粮的。”
可能我看贝爷那种野外生存的片子比较多,买的都是一些可以储存的,比如说麦片、消化饼干、火腿肠之类,就是新鲜食物吃完的时候,也能提供饱腹感的东西。
泡面我只买了少量,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增强免疫力的时候,泡面第一营养素是不够的,第二比较咸,我就没买多。
那天还买了一些卫生纸,因为那天其实家里卫生纸都用完了,加一块可能也就买了 200 多块钱东西。
其实我出去买东西,就是想把东西一次性囤够了,接下来就不出门,减少感染的几率。大部分人应该都是这么想的,不是说要抢购什么的。
这段时间,在武汉虽然感受不到爸妈年轻时那种物资相对短缺,但是大家莫名地吃东西没有那样铺张浪费,尽量都全部吃完
23 号早上,盒马还能送,又从盒马订了一些,米、香肠、还有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我们真是没有打算在武汉过年,家里连米都没有了。
除夕(24 号)那天早上,我妈比较紧张一点,她就说怕过年没有菜吃。那时候私家车还能开出去,我就戴着眼镜、戴了一个 3M 的防毒面罩,去了离家最近的盒马。
面罩不是专门为疫情准备的,我平时做首饰设计,打磨原料时候会有粉尘之类的,平时就是一直在用的。
在超市,你就能感受到那个气氛,没有什么人说话,一进去就要量体温。24 号下午三点多钟,店里新鲜肉之类的,储存还挺多。我买了一些就回家了。
那天,是十年以来唯一一次没有拍年菜的除夕,那天吃得也简单,就四个菜。记得之前有一年我们三口之家在武汉过年,我掌厨,起码也有十个菜,会做一些比较浮夸的,热闹一点的,像松鼠鳜鱼什么的。
今年都是很朴素的菜,没有大菜,其中一个好像是八宝饭,就那种不能算是菜的菜。那天还有一盘草莓,充了一个菜放在桌上,这样算起来就是五个。现在想起来有草莓,好幸福。
那天吃饭也很快,就 10 分钟、15 分钟就吃完了。吃完看春晚的时候,心情也很复杂。我们这一代也算是伴随着春晚一直成长起来的,我就在想春晚会不会临时加节目进去呢?
当时的心情虽然没有说到高度焦虑,但是真的不太能够沉下心来看。白岩松那个节目,确实很感动,虽然你周围只有家人,但是莫名可以感到有一种力量。可能不是疫情中心的人,很难感受到,那是很神奇、很特殊的感觉。
02艺术从来都是锦上添花,没法雪中送炭
大年初一到初五都过得很平淡。
第一次出门是 2 月 1 日,还是去盒马,因为那个时候小汽车的禁令刚下来,据说是收到短信的不能出门,我们家没收到,就开车出去了。
那天买的都是些白萝卜、胡萝卜、香肠这些好储存的,三口之家也就单开门的冰箱,其实放不下很多东西,出去一次也就买了 300 多块的东西,跟平时三口之家去超市采购会花的钱差不多。我没有看到那种疯狂抢购、造成恐慌的情况。
年前计划初七开工,就暂时推到 2 月 3 日。那天,工作室大家在线上开了个会。开完会我能感觉到,大家是想上班的,但是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又是不高的,你能从大家的声音里听出来,想工作又不想工作那个状态
各种各样新闻出来,有一种觉得自己特别没用的感觉。我学艺术,从当时读书到后来工作、创业,艺术的感觉大部分都是锦上添花,做不到雪中送炭。
各种各样的求助、中小企业不能开工、复工之后可能很多人会失业……虽然身边的朋友都算比较开朗,但是大家都尽量对这个事闭口不提的时候,我反而能感受到那种高强度的压力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之前做过公益项目,为特殊儿童做艺术疗愈的课程。如果帮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关注美好的事情上,相信应该能带来一些正能量。
3 号当天,我们就开始准备课程。
那天也是我的生日,在家吃了一个特别小的蛋糕。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最特别的生日,最特别的一节社会人类学课程。”
许下的生日愿望,是Love fights everything(爱会战胜一切)
图片
△云少的生日蛋糕
03孩子们的创造力超出我们想象
一开始,我们想拉一个微信群,就是大家一起上课,一起讨论。后来还是决定,分成青少年和成人两个班,因为各自的侧重点会有区别,每个群都是 160 多人。
成年人的班很多都是原来我们手工艺课的学员,他们本身更偏向更专业的手工艺课。但是别说他们了,我们老师自己的工具都不全,所以既要保持专业度,又要让他们在家能够立刻动手、有参与感,我们也挺纠结的。
我看到新闻说南极首破 20°C 高温,现在地球上的很多问题都是环境破坏导致的,成年人的课程就决定以绘画和废物利用为主。
图片
△第一节课的学员作业
第一节课是改造家里的废餐盘,后面还用了家里的废枕套、旧袜子等等。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厦门的一个小姑娘,朋友的朋友,她很晚才在群里分享作业,她就跟我们讲说她今天去做志愿者了,回来才补的作业。她说我们在疫情的中心还能想到为大家做这样一件事,还蛮感动的
青少年很多都是武汉当地朋友的孩子,70%以上都是武汉人,我们安排的是以绘画和手工为主。
以前我接触一些孩子,价值导向其实不太对,比如他会问做绘画、手工、艺术能干什么呢?能帮我考清华吗?这种问题我其实无法回答。而我们这个“艺起抗疫”项目,还是希望孩子通过手工,能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
图片
△孩子们的作品
2 月 9 日第一节课程上线,我们就是直接把课程上传到微信群里,20 分钟的视频,你看完做作业,几位老师就会在线互动,指导一下。
第一天 8 点上传的课,播完之后就只有一个小朋友比较积极,心里也挺忐忑的。后来到九点半之后,陆续就有家长帮孩子交作业了。
本来我们也打算通过直播平台来做直播课,但是有些家长说本来他们已经被孩子网上复课弄得焦头烂额了,对他们来说再下一个 App 可能会有负担,所以我们当时就想的特别简单,只要你进了群,任何时候打开学习就行。
第一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很简单,有点类似立体书入门制作,是做一个立体贺卡,结果孩子们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一直到第二天,都持续有孩子在交作业,
儿童课程是每周一三五七,成人是每周一三五,每天课程发出来之后我们都会复盘。这是第一次设计没有特定主题的课程,也是第一次给没有归类的这么大群体上课。
04父母也有情绪,也无从拆解
大家嘴里都喊着自己是手残党,结果做出来都挺好的。我感觉大家说自己不行,很多时候都是在给自己设限。
这次疫情虽然有诸多不利,但是也确实有一些人因此给自己按了暂停键,重新认识自己,独立面对自己。
有一位成年班的学员单独跟我说,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可以做得了这件事,真的做下来的时候,觉得我自己好专注。他说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专注过了。就是一个几块钱的收纳袋,改造它却有很大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平时被我们快节奏的生活淹没了,放在平时你可能会说做这个干什么呢?但是很多时候,人生的成就感和愉悦,并不是那些所谓成功能带来的,对吧?
从我自身来说,至少我多出了很多时间来陪父母。
我从小爷爷奶奶带得比较多,初高中都是寄宿,毕业以后离开武汉去上大学,后来去法国学艺术又是三年。2014 年我回国先是在杭州,后来去北京呆了一段时间,2015 年回武汉,就一直到现在。
虽然跟爸妈住在一起,但工作很忙,没什么沟通,尤其是 16、17 年,我出差很凶,几乎不着家。最近两年不出差,但是白天上班,晚上经常加班到很晚,想想跟父母相处的时间真的特别少。
这一个月里也吵过一次架,好像就是叠被子之类的小事,我妈嘟囔了两句就没有下文了。其实就很小的事,没有马上去做,父母可能就不太开心。
但是这次疫情真的让我学到了怎么理解父母,跟父母沟通。他们也是人,在那么焦虑的情况下他们也有情绪,也无从拆解。
即使他们对我嚷嚷,也不是因为这个事多生气,也是别的很多情绪积攒到一起,我就默默答应一下,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就好了。
05爸妈和狗说了很多很多话
我是我们家最多的,昨天出了一次门,去小区门口取配送来的菜,下去的时候走楼梯,不坐电梯。
小区现在只有一个入口,人们不能进出,所有人就站在那块空地上等配送员来送东西,各自隔了 1.5、2 米的距离站,都非常自觉。
之前外婆给我们打电话会天天都在强调,千万不要出门,千万不要因为狗就出门。我跟她说,狗万一得了抑郁怎么办,外婆说那你就疏导它,跟它讲道理。就很有意思。
我们家狗是一只雪纳瑞,从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养了。我出国以后,狗就归我爸妈了。
因为担心它的健康,从 2 月 10 号封小区开始就不带它出门。本来出门在小区里遛的时候它也不太开心,因为每次回来用酒精消毒那个味道,它不喜欢。
它现在每天在阳台上,只要看到楼下有狗经过,就会冲着外面咆哮。好像在说你凭什么可以出去,我跟你讲,等开城了之后我再找你算账。
这段时间,明显感到它肚子大了一圈,缺乏运动,胖了。
图片
△狗很久没出门,只能在窗边晒太阳
也能感觉到狗有点抑郁。平时它还是挺爱社交的性格,也经常惹点小麻烦,之前我们在小区里全副武装遛狗的时候,所有的狗都特别听话,离自己主人特别近,狗之间都不交流。
好像狗都懂,我们之间离远一点,说不定谁身上就有病毒。
我在家这段时间, 发现我爸妈跟狗说话比跟我说的都多。就是他们干个什么事都要跟狗有互动,烤个蛋糕会问它,你想不想吃、你要吃什么口味的?
以前他们白天也出门,上班的上班,各忙各的,也没发现和狗有这么多话说。
确实,爸妈没有像年轻人这么躁动,但是也憋狠了。
06崩溃过,也有好消息
23 号那天,我和朋友们聊天,真的有一种被放弃了的感觉。
整个疫情中最崩溃的一天也是 23 号,跟朋友聊着天,眼泪就自己流下来,说不上来是难过还是愤怒,还是伤心。
那个时刻会觉得,什么都没有活着重要。
当时想,万一控制不住,我要是挂了,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呢。本来 2 月 7 号我应该飞菲律宾去潜水,当然这个行程凉了。我当时就很遗憾,没有到深海去看过水下的那些生命,也没有来得及克服内心对水的恐惧。
人生就那么几十年,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其实所有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会变成一粒粒微臣。在这个宇宙里,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人与人才各自不同。
我很遗憾没去非洲看过动物大迁徙,之前我还想去给大象当保育员。
那一刻的感觉就是,看过的世界太少,为这个世界做得也太少。
接下来每天有各种新闻,就是好感动、太气了,交替循环,每天都是这样。我特别害怕,不是害怕疫情这个事,是害怕看朋友圈。
床位不够多那段时间,我在朋友圈一直刷、一直转,都是“谁谁谁的妈妈求助,已经不行了,能不能帮一个忙”。后来我越来越无力。有天上午一个朋友求助,下午大家都在那条动态下问他怎么样了,等很久他回了一个:“岳母已经走了,不用再帮忙了。”
真的是害怕和无奈,怀疑自己,不敢去看,我能做些什么呢?我一点用都没有,生命就那样逝去了。
所以在做这个公益课程的时候,想哪怕能起到一点点、一点点的作用,鼓励一下大家,就是好的。
也有好的消息,我有个朋友在疫情中间生了小孩,我特别佩服她。
当然她自己还不知道中间有多惊险。除夕当天,在协和,当时是有孕妇感染了,产科关闭,临时给她转到急诊室去生。所有的人都在问说你是不是那个感染的产妇?因为当时没人知道确切情况。
当时也比较混乱,原定的主刀大夫没法做手术,临时换了一位,给她做的剖腹产。
现在她母子平安,都在家里。24 号正好满月。
最近在《时间之书》里看到一段话:“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焦虑、无力没有什么用,那我们就“八九月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