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类考古日记

有一类科幻作品,讲述的是未来几百甚至几千年后,现代文明在经历巨大灾难后遭到彻底毁灭。核爆、瘟疫、战争、极端天气……生命殆尽,文明遗失,到时候幸存下来的人类,或是其他生命体又将如何生存,曾经存在过的我们又能否留下痕迹?

以前人们还以为危机遥不可及,而随着技术进步,人类对地球的扩张越来越严重,灾难层出,人们似乎也看到了末日的临近,与其说废土是一种想象,倒不如说是对现实和未来的担心。

一百多年前就有一个作者,想象了1000多年后,超级大国美国已经成为荒土,等待着如同哥伦布一样的探险家再度将其发现。人们在废墟和遗址中寻找这里曾经繁华的痕迹,更重要的是找到文明失落的原因。

01

狄姆尤库王子卡恩-李震惊世界的发现揭开了梅尔蒂卡(美利坚的波斯语发音)人在家庭生活方面的谜团。当王子踏上这片沉睡的大陆时,他并未意识到自己将给历史带来怎样的变化,也没预料到自己的发现将在波斯考古界掀起怎样的热潮。

每个学习过古代史的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都再清楚不过了,可是还有一些人对这位王子的杰出事迹鲜有耳闻。对于这部分人,我要提醒几句:首先,去德黑兰的博物馆参观一趟,因为这能够激发你们对这个话题的兴趣;其次,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比如诺甫的《我们在西方世界的发现》和诺茨安的《梅尔蒂卡的历史》。第二本书记录了梅尔蒂卡从诞生到1990年间的历史,叙述完整,内容真实。这个国家是在乔治-华士-因-顿(乔治•华盛顿的波斯语发音)的领导下建立的,灭亡于1990年。不过,有一点我必须说明,关于1927年屠杀新教徒到1940年墨菲王朝人口过剩之间的这段历史,诺茨安的叙述让读者十分费解。

很多历史学家和狄姆尤库王子的观点一致,认为梅尔蒂卡人是一个新融合的民族,很少或几乎没有爱国主义可言,而且只会纯粹的模仿;梅尔蒂卡人只是同时代其它民族的一个大号复制品。狄姆尤库王子称梅尔蒂卡人思想浅薄、精神错乱和铺张浪费,而且在道德上也几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毫无疑问,这样的评价很恰当。然而一直以来,人们研究梅尔蒂卡的热情却从未消退,因为这个国家发展迅速、人口众多、机械发明精妙绝伦,并且几乎是在一夜间令人难以置信的消失了。

诺茨安用精准且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了下面这些内容:

梅尔蒂卡人的巨额财富和奢侈生活以及本国人口逐渐减少的过程;令人恐惧万分,像割草机的镰刀一般横扫整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这片广袤的大陆迅速沦落为一片死寂荒野的过程。要知道这里曾居住着数以百万计耽于享乐的人们,而如今在日月更替与昼夜变换中,只剩下成百上千座荒草凄凄的废城。

02

就在我们正前方,海湾的中间,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像,比我们船上的桅杆还高出好多倍。更远处,也就是雕像的后方,是一条水面宽广的大河,我们的船就停泊在这条河道上,河面在旭日的照映下,波光粼粼。东面,诺甫所指的方向,他的手指因激动而颤抖不已,那里是一片没有尽头的城市废墟。它延伸到了大陆的深处,甚至远到了视力所不及的地方。在我们右侧一条稍小的河流旁,矗立着两座巨大的建筑,高耸入云,仿佛一对孪生兄弟,守护着膝下早已荒芜的街道。我们听不到一丝声响,水面上也没有任何动静。这里安静的如同沉睡中的死神。

我陷入沉思之中。

就在我们观察之时,一只叫不上名字,但类似苍鹭的鸟沙哑的叫了一声,从巨大雕像的下方飞了出来,朝着城市飞去。

“这一切是怎么回事?”我大喊道,“我们这是在哪儿?”

诺甫回答说:“是啊,这到底是哪儿呢!王子殿下,如果我知道我们的位置,我就能解释这一切。但是没有一个旅行家提到过这些废墟。波斯历史上也没有记载过这个民族。是真主安拉让我们发现了这个失落的世界。”

我们用了不到一小时便登上了陆地,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条古代的街道上。路面上的杂草和野花在荒芜的环境下恣肆生长、挤作一团。年代久远的大树的枝干刺穿了建筑物的窗户和屋顶,营造出一种哀伤凄凉的氛围。不过,它们形成的树荫又显得如此及时,因为岸上的酷热如同烤炉,我们都觉得难以忍受。街道两旁的建筑古怪稀奇,保存的也出奇地好,许多铁窗框里的玻璃甚至还完好无损。

我和诺甫穿过厚厚的草地,四处漫步,对我们所见之物兴奋异常,也对这里的奇丽景致感到欣喜。这里阳光灿烂,到处都可以听到鸟儿的歌唱,废墟上爬满了艳丽多姿的野花。没多久,我们就发现自己站在曾经的一个公共广场之上,如今这里基本上成了一片浓郁的树林。

03

今天早上我们有了惊人的发现。

我们在河上游登了岸,对那儿的城市废墟进行了勘察,那里的建筑风格不同于我们昨天所见到的。诺甫认为那些建筑是有钱人家的房子。从外形上来看,这些建筑像是用砖块摞起来的一样,外形相似,乏善可陈,千篇一律。

我们注意到一间房子,它的门窗虽然还在,但已经从铰链的连接处开始腐烂了。这种铰链很奇妙,起着连接支撑门窗的作用。重重的几拳下去,房子的大门就烂成了一堆木屑。当我们进到屋内,站在大理石地板上的时候,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出乎意料的景象。家具、雕塑、破裂的相框里暗黄的相片、铜铸和银铸的塑像、镜子、窗帘,一切都依然如故,但却早已腐烂。我们砸开铁窗,让阳光照进这间已经尘封了百年的屋子。光线首先照在了一块波斯地毯上!这块地毯已经褪了色,被虫蛀过,且不在原来的位置,看上去像是在以近乎绝望的眼神祈求我们把它带走。在这块古老的波斯地毯面前,我的心都变柔软了,但是我却从勒威海德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傻傻的神态。

当大家通过摇摇欲坠的楼梯爬到楼上后,我对这些竟然能保存几百年的布料和木制家具表示了惊讶之情,说道:

“这些梅尔蒂卡人也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一无是处啊!”

勒威海德说:“也许吧,不过那块波斯地毯是我们目前见到的惟一还算光鲜的物品。在梅尔蒂卡人买它的时候,它可能已经是个古物了。”

在楼上这层,我们走进了一间昏暗的房间,房间宽敞,曾经布置豪华。当勒威海德推开百叶窗,把破破烂烂的窗帘拉到一边的时候,我们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屋子中间有一张大床,上面有一具尸体,尸体的头上还留有长长的黄色头发。这具尸体更像是一具木乃伊,而非骷髅。尸体上曾经盖着一层白色床单,但如今已经烂成了碎布片,散落在床上和床的四周。她的左手上戴着两枚闪闪发亮的戒指,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其中一枚上面有颗价值不菲的钻石,而另一枚则镶着造型别致的蓝宝石和钻石。我们静静的站了一会儿,哀伤地注视着床上的这具尸体。

“可怜的女人,”我说道,“就这么孤零零地死在这里。”

诺甫说:“情况很有可能是这样的,她死后,朋友们都着急着要离开这里,没来得及把她火化。”

“梅尔蒂卡人会将他们的死者火化吗?”我问道,“我记得历史书上写的是,他们会将死者像埋马铃薯一样埋进土里,任其腐烂。”

诺甫回答说:“他们曾经这么做,但随着梅尔蒂卡人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就不再沿用这一风俗了。”

“这可能吗?”我问道,“这具尸体在这里躺了近千年还能保存得这么好?”

诺甫说:“我也很惊讶。我想,这只能归因于这里极度干燥的空气。它们吸干了尸体中的水份,从而减缓了尸体的腐败。”

不管废土文学、末日文学怎样描写,但不变的是人们对社会现状和人类行为的反思,这才是我们应该从中得到的启发。

最后的美国人

约翰•埃姆斯•米歇尔|著

王年根、叶伟|译

本书以日记体形式,记叙了波斯上将卡恩-李在2951年横跨大西洋,重新发现北美新大陆的故事。考察队一行首先在纳-优克(纽约的波斯语发音)登陆,然后前往华盛顿。随着考察队在曾经盛极一时的梅尔蒂卡(美利坚的波斯语发音)古遗址当中徘徊,他们也开始探究梅尔蒂卡文明失落的原因——他们穷极智慧却只会单纯模仿;他们酒肉声色,沉溺在无尽奢华的商品世界当中——所幸他们最终被可怕的极端气候变化瞬间收割殆尽。如果本作于当今,人们一定不会无视其中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当今美伊冲突的冷嘲热讽;然而,作者却是在百年之前的十九世纪末做出这些大胆而惊人的“预测”——只希望在现实当中,接下来事情不会像米歇尔所描述的那般糟糕透顶、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