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股价屡创新高,业绩高增预期能否兑现?

12亿元分红,每10股转增7股派发现金红利5.5元(含税)。“千亿猪王”牧原股份(002714.SZ)2019年录得历史最好业绩,也给出了一份阔气的分红方案。
2月26日晚间,牧原股份披露的年报显示,公司2019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1.14亿元,同比增长超10倍,超过其上市以来的净利总和。截至目前,在已披露2019年业绩预告的上市猪企中,牧原股份是同比业绩涨幅最大的。
鼠年开市首日,牧原股份大跌9.89%,报73.6元/股,此后不断走强,截至2月27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118.6元/股,最近十八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接近62%。
2月27日盘中,牧原股份股价盘中最高触及123.40元/股,刷新历史高点,总市值逼近2700亿元。
外资“买买买”
2019年非洲猪瘟的持续影响,我国全年生猪存栏同比下降27.5%,生猪出栏同比下降21.6%,去年底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31.21%,生猪的产能供给令市场遭遇不小的考验。2019年一季度正邦科技(002157.SZ)、天邦股份(002124.SZ)的亏损额均创出新高,牧原股份更是单季亏损5.59亿元。
生猪养殖的周期逻辑步入尾声,而猪瘟的影响也给行业带来较大变化。上市猪企销售的生猪同质化的特点,具备仔猪、种猪等一体化养殖产业链,结合成本管控能力,实现生猪出栏量增长兑现业绩的企业才会持续成长。
此后,牧原股份自2019年二季度扭亏,实现了“价格新高、利润兑现”,最终全年录得归母净利润61亿元。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牧原股份也表示,整体销售价格相比上年同期明显上涨,公司主营业务盈利水平同比大幅上升,是业绩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
股价表现来看,单季度的亏损并未对牧原股份的股价产生影响。公司2019年股价累计飙升268.68%,大幅跑赢大盘。不仅如此,外资也频频入场,增仓牧原股份。
数据显示,2018年末,陆股通新晋为牧原股份前10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1.27%。此后便开启了一路“买买买”的节奏。截至2019年9月30日,陆股通持股比例增至3.17%,为公司第四大流通股东。进入四季度后,陆股通有所减持,持股比例下降至2.81%。
“生猪企业的品牌和产品不存在独特性,业绩增长来自生猪出栏量的增长,包括种猪、仔猪的资产储备等。事实上,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等龙头猪企的全年股价走势也符合生猪出栏量的走势,”上海一位私募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他还补充表示,“生猪价格周期性上涨持续的时间和上涨的强度是由前一年的母猪产能决定的,牧原股份屡屡获得外资的加仓和资金的青睐,是建立在前一年对存栏量的扩大和培育。”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外资全年持续加仓,散户的数量也在骤增。截至2019年末,牧原股份的股东户数达5.2万户,环比一季度1.9万户,增长逾170%。
高出栏目标能否兑现
一般而言,养殖企业期末的生物性资产规模,意味着第二年的产能充沛与否。财报显示,2019年报告期末,牧原股份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8.35亿元,较期初上涨162%。
同时,牧原股份仍在加速产能规模扩张的步伐,开始在南方省份(广东、广西、云南、浙等)布局养殖产能。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的在建工程较期初增加233.65%。
不过,2019年,牧原股份销售生猪1025.33万头,并未完成此前制定的目标(出栏生猪1300万头至1500万头)。2020年,公司再次提高目标,计划出栏生猪1750万头至2000万头,同比增长71%~95%。
一位养殖业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目前行业正处于第三个猪周期右侧,即猪周期行至末期,是企业迎来成长的窗口。2020年上半年,猪价稳定在较高价位是相对确定的。下半年会略低一下,且明年的供需缺口会小一些。”
“但是,我国的生猪养殖业行业集中度很低,牧原股份2019年的销量占到全国的约70分之一左右。养猪实则是是个利润比较薄的行业,猪瘟发生前平均每头猪赚200多元,现在是2000元。现在行业给的个股估值有点偏高了”前述人士补充道。
另外,2020年以来,外资已开始小幅减持牧原股份。东方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陆股通的持股比例为2.60%。
前述私募人士指出,疫情之下,猪肉成为刚需的消费品,市场对猪肉供需预期或有提升。他认为,“疫情对物流行业有短暂的影响,预计可能会对出栏量有所影响。另外,不排除外资在接下来的震荡行情中继续买回牧原股份的可能。”
“牧原股份作为行业风向标,股价连创新高,是市场对后续高出栏增长的信心和追逐。市场给了高估值,就需要企业的业绩来兑现。”该私募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