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应城要求居民早8点至晚6点足不出户,市民变“昼伏夜出”

(本系列均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创)
图片
2月27日,孝感市一处疫情防控点,工作人员刘新东为过往人员检测体温。(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图)
应城市的一则严控人流车流的通告被市民理解成,除8:00-18:00外,其他时间就允许通行了。“很多小区到了晚上就管理松散,街上到处都是卖东西的小贩。”
应城市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普通居民必须足不出户,但有市民片面理解了第15号通告,或仅是为出门找借口。这种“昼伏夜出”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的“三无”小区。
2月22日应城市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报告为零,但据孝感发布的疫情公告,23日、26日应城市分别新增6例、8例确诊患者,占孝感市新增确诊患者的人数比例越来越高。
图片
应城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控人流车流的通告(第15号)》。(网络截图/图)
2020年2月26日,湖北省孝感市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5例,其中8例来自代管的县级市应城。
有应城市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因小区封闭管理不严,每到夜里总有居民上街买菜,而这种“昼伏夜出”的逛街场景,或与当地发布的“第15号通告”直接相关。
南方周末记者查证,2月16日,孝感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的“17号令”规定,从2月17日0时起,所有城镇居民,必须足不出户,严禁外出;所有车辆禁止上路行驶;所有非必需的公共场所必须关闭。
孝感市发布17号令的第二天,2月17日,应城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下称应城指挥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控人流车流的通告(第15号)》中,在人流、车辆管控中增加了2项具体规定: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出行人员必须凭证分时段出行。通行时间:上午 8点以前,晚上18点以后,其他时间行人一律不准通行;所有生产生活物资配送车辆上午8点前、晚上18点后配送。
“增加这条规定是为了禁止人员流动,要求所有必须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公职人员,也得在特定时段、按特定线路临时出行。”2月27日下午,应城市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普通居民必须足不出户,但有市民片面理解了第15号通告,或仅是为出门找借口。
“本意是好的,比如说需要上下班的人,在8点以前,你就要到达单位,18点以后才能出来。但这条时间限制被市民理解成,除8:00-18:00外,其他时间就允许通行了。很多小区到了晚上就管理松散,街上到处都是卖东西的小贩。”市民杨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杨欣曾在2月22日19点通过应城市西大街,发现街上至少有六十多人。“超市不是都关门么,很多人在敲门,说家里没米、没面条了,三五成群地采购,不注意排队距离,还有人不戴口罩。”
2月22日这天,应城市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报告为零,但根据孝感发布的疫情公告,23日、26日应城市分别新增6例、8例确诊患者,占整个孝感市新增确诊患者的人数比例越来越高。
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多位市民发现,直至2月26日,小区夜间随便出入,晚8点后大街上有人散步的情况依然存在。上述市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下沉干部在小区门口的监督岗,白天管得很严,但到了晚上,由于有些值守社区门禁的都是熟悉的街坊邻里,管理松散,“就自由了”。
此外,网上团购食品价格太贵,50元一包的蔬菜有些已经烂了,80元只能买到10个水果……不少低收入家庭,会趁着夜色溜到街上巷子里买菜,甚至买各种零食。还有人把小区与小区之间区隔的铁栅栏搬开,抱着狗狗到河堤上自由散步。
应城市指挥部工作人员表示,应城市已经意识到问题,从禁令颁布的第2天开始,就发现有居民在18点以后,以购买生活物资为由上街,这种“昼伏夜出”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的“三无”小区。“三无”小区是指,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小区。
“基本上从今天开始,我们已经把这些‘三无’小区彻底封死了,能装铁门的都装了铁门,对重点区域加强巡逻力度。”上述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应城市当地一家生产纯碱、复合肥料的企业——应城市新都化工有限公司,从春节至今从未休假停工,杨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工厂约有三千名员工。
一位李姓市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疫情期间,他父亲上班的交通工具从摩托车改为自行车,再后来干脆因为封路被要求住在了厂里,每天要交40-50元不等的饭费、水电费。杨欣的一位亲戚也在该工厂,每天晚上11:00去上班,隔天早上7:00回家,要步行一两个小时,走二万多步。
应城指挥部表示,新都化工、双环科技等市内几家重大危化品企业,属于疫情期间不停产的企业,“我们向上级单位有请示,也批复给我们说不能停产。”而对于交通不便的问题,指挥部工作人员表示已就近安排了员工宿舍,希望方便他们上下班。
“医务工作者已经在医院坚持一个多月,看着街上这么多人放松警惕,我气得睡不着觉。”杨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要强化社区居民人流管理,仍有不少细节问题需要落实。
(应采访对象要求,杨欣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