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荣履新中石油集团总经理,疫情下石油央企多重考验待解

2020年以来双双履新的中石油集团一二把手,在油气体制改革、保障能源安全等多重挑战叠加的背景下并不轻松。

换帅40余天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集团)空缺已久的总经理人选正式到位。据官网消息,2月28日上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受中央组织部领导委托,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局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李凡荣同志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免去其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职务。上述职务任免按有关法律和章程的规定办理。

现年56岁,从国家能源局回到石油央企、出任中石油集团总经理的李凡荣是一位“老石油人”。他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开发系采油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后获英国卡地夫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优等)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4年起进入中海油总公司工作30余年。除中海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外,李凡荣曾兼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00883.hk)首席执行官、尼克森公司董事长、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6年5月,随着国家能源局彼时分管油气工作的副局长张玉清到龄退休,李凡荣履新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负责分管能源局煤炭司、石油天然气司、国际合作司、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

近年来,三大石油央企的人事变动频繁。具体到中石油,2016年7月出任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董事、党组副书记的章建华,在2018年11月升任国家能源局局长,成为国家能源局有史以来首位来自能源央企的掌舵者,他还同时担任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2018年12月底,中央企业里最年轻的总裁之一、在中化集团工作20余年的张伟空降中石油集团,填补总经理一职的空缺。但由于2019年开始国家油气管网集团的组建全面提速,张伟在2019年下半年出任国家管网集团筹备组组长。去年12月,国家管网集团正式成立,张伟担任该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并卸任中石油职务。

此外,2020年1月17日,中石化集团原董事长戴厚良被任命为中石油集团董事长。

2020年以来双双履新的中石油集团一二把手,在油气体制改革、保障能源安全等多重挑战叠加的背景下并不轻松。上游,有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确保油气产量的压力;中游,剥离三桶油剥离管道资产和调度的国家油气管网集团已经成立,中石油所拥有的管道数量最大;下游,为应对管网剥离,中石油正加码天然气下游销售。

1月中旬举行的中石油2020年工作会提出,“全力推动国内油气产量当量迈上2亿吨历史新水平。在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背景之下,国内油气企业集中力量打好探勘开发进攻战。2020年保持50亿元风险勘探投入,要实现国内油气产量当量突破2亿吨,其中天然气所占比重力争达到50%,真正实现“油气并举”,今年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气田将双双建成300亿方大气区,公司页岩气产量超过110亿立方米。”同时,要主动适应“管网分离”、“俄气东进”的市场新格局,“加大天然气终端开发和销售力度”。

意料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正令国内油气市场受到显著冲击。

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预测,参考2003年“非典”期间成品油市场特点,估计本次疫情将导致2020年国内成品油需求整体上仍呈现“V”形走势,疫情对成品油市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尤其是2月份,将为供需最低点。从需求侧看,预计一季度国内成品油需求同比下降35.7%。从供需平衡看,预计2020年一季度供大于求2708万吨,二季度供需形势将有明显好转。

天然气方面,中石油经研院天然气市场研究所认为,一季度原本是国内供气高峰,国内供气企业筹备大量资源保障供应。但受疫情引起的需求大幅下降影响,市场出现供应过剩。预计二季度疫情结束后,企业复工生产,供需形势将会好转。如果疫情延续到二季度,则供应过剩问题更为突出。

2月18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任洪斌表示,国资委对于年初制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改革任务不会改变。“咬定目标不放松,确保任务不变、压力不减,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撑。当然,挑战是非常大的,不改变目标而要实现目标,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为此,须“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大降本节支、提质增效的工作力度,以最大的努力冲抵由于疫情所造成的损失。”

为了降低企业用气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出通知,自2月1日至6月30日,要求阶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气成本。通知决定,在现行天然气价格机制框架内,提前实行淡季价格政策,尽可能降低企业用气成本。执行政府指导价的非居民用气,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适当下浮,尽可能降低价格水平。

根据央视报道的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用气费用政策“预计可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630亿元以上”,扣除两大电网公司已宣布的减免电费595亿元,天然气产业链须承担的成本超过35亿元。这意味着中石油等上游供气企业的降价割肉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