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照见了自己

电影《辛弃疾1162》剧照

01.少年握槊,气凭陵、酒盛诗豪余事

辛弃疾,生时战乱仍频。祖父辛赞希望他成为大将之才,又尊崇西汉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疾”。

经历靖康之耻后,辛弃疾所在的山东早已沦为金人国土。幼年丧父,在爷爷辛赞的抚养下成长。辛赞虽因生活所迫做了金国官员,但是一心想雪靖康之耻。

少年辛弃疾在爷爷的培养下,习兵法韬略、堪舞枪弄棒。辛家祖先战功赫赫,将门之后。辛赞一心想让辛弃疾能继先祖遗志,成就一番功业。

辛弃疾年少时,还得到爷爷送的一把剑,剑名“光复”。

02.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一首《观海潮》,写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不想,金主金废帝完颜亮看到后,竟萌生了南征之心。为筹集战备物资,金国对统治域内的汉民横征暴敛,一时民怨沸腾,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162年,宋-金地域图

二十出头的辛弃疾加入了耿京的起义军,任掌书记。初出茅庐的辛弃疾,在幕后出谋划策,颇得耿京赏识。然而,这才是辛弃疾实现理想的第一步,他要做一个驰骋沙场、收复失地的将帅,而不只是一个文职人员。写词只是副职,主业还是打仗。

辛弃疾的八拜之交义端和尚变节,偷走了耿京的帅印,飞马疾逃,赶去金军那边请赏。耿京气愤不已,此事因辛弃疾而起,辛在耿京面前立下军令状——取义端首级,拿回帅印,以儆效尤。

说罢,便独自扬鞭而去。在去往金军大营的路上,辛弃疾拦住了义端。辛弃疾目光如炬,义端吓得两股战战,只一味求饶。辛弃疾举起剑,怒从心中起,直接砍下叛徒义端的头颅。

经此事,耿京对他更加器重和赏识。在辛弃疾谋划下,起义军连连取胜。金军南征遭到宋军顽强抵抗,可完颜亮不甘失败,硬着头皮让将士们继续作战。在接连惨败中,后院起火,完颜雍篡位,很快消息传到了前线。

疲乏不堪的金军士兵策划了一场兵变,杀了完颜亮,做鸟兽散,回来向新主子请赏。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那新皇上位,还不得三十把火。完颜雍登基后停止了南征,还对起义军说,停止叛乱,既往不咎。这一政策,很快安抚了各地起义军。耿京问辛弃疾“咱们该何去何从?”辛弃疾建议南归。于是,辛弃疾前往临安(今杭州),拜见宋高宗赵构。

就在辛弃疾带着宋高宗任命文书归来途中,噩耗传来,耿京被张安国暗杀。辛弃疾听闻,如晴天霹雳,向着阴沉天空,发出了震彻苍穹的怒嚎。

辛弃疾归来后,招募了五十人敢死队,束马衔枚,闯入了金军地盘。辛弃疾以五十人,冲进五万人的金军大营,生擒还在畅饮的张安国。随后快马疾驰,日夜兼程,将张安国押送至南宋政府,将其处斩。

以上便是,辛弃疾戎旅生涯中最为光辉的时刻。也是他在日后不得志时的经常回忆。

03.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南归后,辛弃疾平定过叛乱、组建过军队。怎奈,“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他遭到各种污蔑:所谓贪污、所谓嗜杀成性......这些恶意中伤,让辛弃疾很是困顿与悲愤。

他怎能不知道官场险恶呢?但是他为官期间,坚持为民请命,屡次上书宋孝宗,要求减轻赋税、实行更多惠民政策;早日北伐,让遗民回归家园。这一系列上书也就是著名的《美芹十论》。他不畏权贵,与贪图富贵,只为安逸享乐的恶官、贪官作斗争。

电影虚构的辛弃疾红颜知己-霜花

0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66岁,时值权相韩侂胄执政,正在积极筹划北伐,朝廷重新启用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再次来到京口北固亭,辛弃疾写下了他此生的代表作(专指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他在词中写道: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从1162到1205,正好过去了43年。

此次北伐,也像辛弃疾在词中的担忧: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一次北伐,前期能取得优势,仓皇北顾,也是金人正处于,辛弃疾给朝廷北伐建议中写道的“必乱必亡”之时。但由于前期战事准备不足,缺乏良将,而又内奸频出,致使南宋北伐竟演变成了金人南侵。

开禧三年(1207年),上天和辛弃疾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金人南侵,朝廷议和,但是金人提出的条件欺人太甚,除了称臣、称子,要钱之外,他们还要韩侂胄的项上人头。这便激怒了韩侂胄,他决定重整旗鼓,出兵北伐。

那个遭受忌惮,被韩侂胄罢免的辛弃疾,又重新被启用,这次官职是很和辛弃疾心意的,枢密院都承旨,指挥北伐军事。

要是这个官职早一点到来就好了。此时辛弃疾已病入膏肓,时常陷入昏迷。昏迷中,他梦见了,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梦见了,醉里挑灯看剑的忠愤气填膺;梦见了耿京、梦见了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梦见了爷爷送给自己的宝剑“光复”.....

昏迷数日后,辛弃疾睁开了眼睛,目光依旧如炬,拖着疲软的身体坐起,大喊:“杀贼、杀贼!”随后归于寂静。

就这样,朝廷任命书已下达,辛弃疾还没上任,就病死家中。

05.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少年跟随祖父饱读诗书、游历山川,立下收复之志;青年从戎,参加起义,万军之中生擒叛徒;中年的辛弃疾,作为“归正人”的身份,遭受猜忌,不予重用,频繁迁调,虽有很好的强国策略、北伐建议,但不被当朝者采用,在各地方任职,也颇有建树,但毕竟和他的收复之志相去甚远,进而闲居江西上饶;晚年虽被启用,尽管他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英雄气概,但天命难违。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人们不仅要问,难道西湖歌舞不香吗?难道临安的上元佳节花灯不好看吗?你,辛弃疾为什么要追着“杀贼”二字不放。

也许靖康之耻,过去太久,人们的国仇家恨,早已抛掷脑后;也许世人和金主完颜亮一样,也迷恋这自古繁华的钱塘,迷恋这曼妙的西湖歌舞,他们愿意沉醉其中,把临安当成长安,甘于偏安一隅,甘于俯首称臣。

沉醉于梦幻的人,都气愤那个打破他们美梦的“凶手”。君且看,《青玉案·元夕》为我们描述一个多么美妙的上元灯会,火树银花,灯火辉煌,一片繁盛。这是世人眼中梦幻的钱塘,也是他们暂时的避难所,但也是辛弃疾心中明日的中华,那时的中华必将山河一统,迎来伟大复兴。只有这样的繁华才真实,才能给诗人真正的慰藉。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那个站在灯火疏落,人流稀少,角落里的“美人",她在想些什么呢。不屑于与偏安一隅的朝廷合污,不愿意与沉醉歌舞的世人同流。她到底在想些什么呢?她想祖父的遗志,她想沦落在异族手里的济南,想她家乡的亲朋好友,想那残破不全、四分五裂的祖国河山,更想那在铁蹄践踏下遗民的泪水。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作者:海南师范大学 郭锐

细雨湿流光

改稿及4、5段主写: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