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去1个月,挨饿的十几亿只鸡怎么样了?

也不止这次疫情,近二十多年来,每当发生疫情如禽流感、非洲猪瘟等,养殖业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文 / 巴九灵

“救救湖北这4亿家禽和1692万头猪吧,救救这些企业和农民吧。”1月30日,湖北龙头企业晨科农牧曾在其公号发文求助。

疫情之下,不仅是湖北的家禽和猪,全国各地的家禽和猪都口粮告急,嗷嗷待哺,甚至被埋。

如今,1个月过去了,随着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小巴想知道:湖北那4亿家禽和1692万头猪怎么样了?整个养殖业是否也在慢慢恢复元气?

我们先从疫情对养殖业的冲击开始说起,小巴采访了有着20年养殖业从业经历的王婕(化名),她讲述了自己从未见过的揪心场面:

因为疫情,不少养殖场紧急退掉了之前订购的鸡苗。

因为从鸡蛋孵化成鸡苗有21天的周期,春节前孵化厂已经开始了孵化,没有下家只好关闸,部分已经孵化好的鸡苗只能活埋(无害化处理)。

我身边有个孵化场一共放弃了10多箱要出壳的鸡苗,每箱是1.5万只鸡苗,共计约15万只鸡苗,损失惨重。

而进了鸡苗的养殖户,因为道路不通畅,饲料告急,鸡只能饿着肚子,实在不行只能把鸡埋了。

即便饲料能勉强维持,好不容易喂满了50天把肉鸡喂到出栏时间,却依然卖不出去。

王婕说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很普遍,其中当属本次新冠疫情暴发地湖北省最严重,所以才有了“救救这4亿家禽和1692万头猪吧”求救一文。

所幸,行业正在慢慢缓过气来,鸡鸭们的“吃饭问题”率先得到解决,中粮集团的11万吨玉米已经去往湖北。

还有养殖户把鸡鸭赶到田里、山上,让它们觅食充饥。

《南方周末》报道,江西省高安市养殖户谢传云,将鸭群赶到田里,啄食去年秋天收割时散落的稻谷,多亏了当地闲置过冬的千亩良田,维持了5000多只鸭子几天的口粮。

面对交通阻碍问题,农业部、交通部、公安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任何人不得阻绝饲料运输车的通行。

点击查看大图

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全国9711家饲料企业,已有6384家开工复产,开工率为66%。

解决了口粮,新的问题又来了:出栏的鸡鸭,禽蛋销不出去导致库存积压。

于是,部分养殖户寻求电商渠道自救,出售滞销的鸡蛋。

江苏泗洪县中洼居村的大学生村官为了帮村民卖300万枚土鸡蛋,联系阿里巴巴开启了“AI卖蛋”。这些土鸡蛋上了AI助农商品的“好货推荐”语音购物频道,用户对天猫精灵说“助农商品”或“我要买鸡蛋”就可以语音下单,三天就卖出了10万枚鸡蛋。

当然,仅靠养殖户的自救是不够的,国家方面也很重视“菜篮子”工程,多个部门陆续发出紧急通知,帮助复产。

同时,各省份也纷纷展开了救助。

有拿真金白银来补贴的。比如湖北针对省内收储规模200吨以上的冷藏保鲜企业,每收储1吨鲜鸡蛋补贴250元。天津拿出了1425万元,给予蛋鸡、肉鸡养殖场一次性生产救助。

还有给予金融支持的。江苏针对符合规定的贷款给予不超过2%的贴息支持,单个主体贴息总额原则上不超过50万元,江苏银行等4家银行共落实专项授信额度200亿元。

随着疫情慢慢得到控制,当下养殖户们处境如何,需要怎么样的帮助?养殖业又该如何增加自身的抵抗力?下面来看看大头的分析。

我认为重点是一定要保企业,只要企业不垮,疫情后的恢复是有信心的,市场是有恢复能力的。

而且政府政策对企业要一视同仁,对中小养殖户要有倾斜。养殖业的中小企业可以保存地方特色品种,抑制大企业垄断的负面作用,填补市场供应的隙地。尤其是中国大型养殖企业多为国企,民营个体养殖户的存在尤为重要。

具体政策方面,当下最重要的是物流畅通和市场销售畅通。

比较特殊的是疫情重镇如湖北,我认为对湖北养殖企业应该以损失弥补为主,投入很多资源去保证生产意义不大。说白了,疫区司机出疫区不方便,外面的司机也不敢去疫区,再说得直白点,假设黄冈的家禽运送到上海,上海人又会作何反应?

所以没必要冒这个险。其他重点疫情地区也是如此。

当然,疫情不严重的地区,该疏通要疏通,规划线路绕开密集区域。

此外,疫情对养殖业的冲击,传导到老百姓的餐桌上,鸡鸭猪肉等食材价格会上涨,要允许养殖业产品随行就市的上涨空间,政府可以用补贴企业、补贴贫困消费者的方式对冲价格上涨,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限价、打击涨价。

养殖业受伤最大的是家禽,准确说是普通商品蛋鸡和白羽肉鸡。

蛋鸡方面,鸡蛋价从去年四块多一下子降到两块多,而目前的鸡蛋价格连本钱都不够,养殖户在持续亏钱。

这段时间行业内“强制换羽”的声音喊得比较响,这种刺激蛋鸡的生产方法虽然已经过气了,但是在特定背景下被炒了起来。

强制换羽的具体操作方法是让蛋鸡两周不吃料,只喝水,以刺激它换羽后快速恢复产蛋。这对养殖户来说是一种保命的办法,恰好解决了缺饲料的现状。

肉鸡方面,白羽肉鸡的“倒鸡苗”(刚孵化出生的鸡苗活埋)比较严重,因为肉鸡苗价格在部分地区甚至低于1元/只,白羽肉鸡出栏价格更是低得离谱,再加上道路不通,养殖户似乎只能如此。

疫情对养殖业影响的关键点是运输的疏通,虽然各部门发文要求疏通道路,从业者也在网上办理通行证,走国道、高速没大问题,但要经过乡村小道就有些麻烦,又得经过一套流程。

此外,饲料方面,饲料厂部分复工,但忽然发现,豆粕没有了,鱼粉少了,维生素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到。

这里面牵扯到大宗原料交易,甚至国际贸易,而涉及大宗原料贸易的,也面临着人力物力的配备不足,因此并不是饲料厂开工就万事大吉。

对于养殖业来说,需要疏通一整个生态循环,而不仅仅是某一个环节。

也不止这次疫情,近二十多年来,每当发生疫情如禽流感、非洲猪瘟等,养殖业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很多小型养殖户散落在千村万户之中,多是以家庭为单元,遇到疫情或突发状况,这些经济体最没有抵抗力。

之前的环保风暴,也是因为小型养殖散户离村庄、河道等太近了,对村民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从国家乡村振兴来看,首先要产业振兴,如果还是小型散户,很难支撑产业振兴。

因此,小型养殖散户或许可以慢慢退出,也可以培训成为产业工人。

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养殖产业园区,取消小型养殖散户,集中统一管理,也可避免与村民日常生活进行交叉。同时,可以更好地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体系,保障畜禽产品安全。

建议取消跨省的活禽交易,在产地建立屠宰加工厂进行配套,并且建立畜禽产品的全程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最后,从长远发展而言,养殖行业需要建立一个更具权威的组织机构,将动物疫病防控宏观决策方面的工作统筹起来,实现人医和兽医一体化的“大卫生”防疫体系。

国家政策方面,建议对中小养殖户给予补贴,以及租金、税费的减免。因为疫情对他们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而部分个体养殖户为社会底层者,这涉及国家民生和就业。

但眼下最核心的解决方式,是适度恢复养殖业的生产、运输、物流、销售等各环节,这里又涉及一个问题——复工后是否会造成交叉感染。这需要农业和医学权威专家去甄别。

此外,目前国内养殖业的金融支持体系较弱,个体养殖户比较难获得金融工具的支持,基本上依靠个人借贷,所以需要加强金融政策的支持。

总体而言,当下光靠国家补贴不能解决养殖业的所有问题,长远看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现代养殖体系,提升整个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本篇作者 | 李梦清 | 当值编辑 | 麻酱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