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电影配乐师的遗作,竟然是一部科幻电影

图片
深焦DeepFocus
特别报道
图片
-
从始至终,仅此一人
-
导演: 约翰·约翰逊
编剧: 约翰·约翰逊 / Olaf Stapledon / José Enrique Macián
主演: 蒂尔达·斯文顿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0-02-25(柏林电影节)
片长: 70分钟
图片
作者
Lycidas
编辑
bastard
“耐心听我说。”
Tilda Swinton清冷的声线响起,陌生种族的讯息仿佛一首宇宙安魂曲,引领观众走进巴尔干的深山和荒原,走向一个不可能的地点,久远的过去与难测的未来在此相遇。我们注视着宏伟的混凝土结构,如同观看着文明和历史的残骸。这部介于虚构与非虚构,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影片借由近百年前的科幻文本,讲述了灭绝年代的怀旧寓言,成为了当下对人类命运和末世危机的一道深邃而抒情的沉思。
以作曲家身份最为人熟知的Jóhann Jóhannsson(凭借《万物理论》和《边境杀手》的配乐两度提名奥斯卡奖)也常常拍摄超8毫米和16毫米短片,并在自己的多项演出和音乐实验中广泛融入视觉元素。2010年,他看到荷兰摄影师Jan Kempenaers拍摄的散落于巴尔干半岛的铁托时代巨大纪念碑(“Spomenik“)后首次萌生了创作一部长片的想法。这个项目首先作为多媒体艺术作品出现在2017年的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上,由BBC交响乐团现场配乐。一年之后Jóhannsson去世,他生前的合作者共同将这个作品的电影形态完成,并于2020年柏林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世界首映。
图片
Jan Kempenaers拍摄的纪念碑
Jóhannsson热衷于阅读科幻文学,《人之始末》(Last and First Men)得名于英国作家、哲学家Olaf Stapledon的同名小说,并使用了书中大量思辨性文本作为旁白。高级文明的幸存者“最后族群”从20亿年后向遥远的过去传送了一条信息,记载了他们创造的乌托邦及其面临消亡的现状。书中描述了人类文明在环境压力与自身愚蠢行为之下风雨飘摇,在我们面临疾病传播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性危机的当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密切关联和紧迫感。“最后族群”不老不死,由共感的集体大脑相连,身体裹满短毛,眼睛长在头颅顶端注视宇宙。他们以绿色光点的形象出现在电影中,跨越巨大的时间鸿沟与试图挽救的过去对话。
从视觉上支撑起Stapledon文本的正是让Jóhannsson着迷的前南斯拉夫巨型混凝土纪念碑,它们诞生于二战后铁托建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铁托邀请全国各地的建筑师设计了大量超越常识,极具未来主义特征的雕塑。他希望希望通过这些雕塑让人们铭记战争为巴尔干半岛带来的悲剧,并使所有人团结起来,为建设伟大的南斯拉夫而共同奋斗。
纪念碑散落于二战重大战役战发生地、集中营、屠杀地和烈士公墓旧址上,对当时的南斯拉夫而言,它们是统一的象征。从建成直到70年代,每年都有上百万人造访。然而,随着1980年铁托逝世,联邦走向分崩离析,这些纪念碑或被夷为平地,或是无人问津。如今,昔日人潮如织的场面再难以想象,它们静静矗立在巴尔干半岛的荒野和深山上,原本的象征意义不再重要,其结构本身在岁月洗练之中散发出纯粹而不假思索的美,宛如来自未知时空的神秘符号,书写着失落的乌托邦幻想。
图片
剧照(来源:柏林电影节)
摄影指导Sturla Brandth Grøvlen选择突出16毫米胶片的颗粒感,并将对比度调高,模糊了记忆的来处,配合纪念碑本身的超现实感,让人产生这些画面既可能通向遥远的过去,又忠实呈现当下的迷惑,与同样拥有跨越时间气质的Stapleton文本相得益彰。柔缓的摄影机移动赋予影像渐次积累的动能,使纪念碑呈现出有机体般的生命力——一只伸向太阳的手臂,一座阿兹特克的史前图腾。表面的毁损和缠附其上的藤蔓苔藓恍若血管和瘢痂,沉静的镜头投下蒙尘的凝视,抚过深嵌历史皮肤的疤痕,此时Swinton的声音悠悠响起:“我们不过是往日自我的残骸。”
构图则凸显了混凝土庞然大物全然人工的性质,注目于它们线条分明的几何形态。条条清晰的斧凿痕迹背对天空或山峦投下阴影,摄影机或以仰角拍摄或悬于半空,垂直水平移动或者旋转,无论是对准外部结构还是内部空间,均不遗余力地强调着纪念碑的巨大与沉默。雾中浮现的连排石碑如同Kubrick的末世预言,而看不出来处的奇幻动物在石柱上投视线于虚空深处,深邃的弦乐雨水般渐渐注满它们空洞的眼窝,辨别不清的歌声咏唱着时间的皱纹与沟壑。
图片
剧照(来源:柏林电影节)
Jóhannsson与Yair Elazar Glotman创作的配乐无疑是电影中最具力量的部分——带有巴尔干气息的编曲、沉郁的弦乐、极具神性的人声加上散落其中的鼓点和铜管,以及丰富的声音采样,为这些雕塑构建起了层次繁复而具有历史洪荒感的呼吸空间。幽暗氛围笼罩着绝大部分时间,而点缀其中的抒情时刻则摧枯拉朽地传达出影片巨大的情感冲击力:纪念碑在历史长河的某段时间看来是宏伟的奇迹,而20亿年后面对种族消亡的恐惧时又变作文明的断壁残垣。
“星辰何其伟大,人类对它们而言微不足道。但人类是诞生于星辰,终结于星辰的美丽灵魂。”伴随着浅吟低唱,纪念碑和风景渐次消失在渐浓的白雾之中,失落的乌托邦再度归于沉寂,最后一个镜头回到开篇,构成无尽的回环。人类世界在宇宙纪年中不过弹指一挥,我们最终前往何处?我们又将成为何物?电影的最后,Jóhannsson留下一个尚存光明的结尾:人类的未来绝不会风平浪静,但或许依旧可期。
图片
Jóhann Jóhannsson(来源:柏林电影节)
-FIN-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DAY 8
图片
专访蔡明亮:告别语言,种下四年影像它自会长出寂寞和思念
图片
在柏林,打动我的是这部来自非洲的处女作
DAY 7
图片
我们究竟可以容许一个天才导演自我沉溺到多远?
图片
电影史,正在柏林发生!
DAY 6
图片
目前金熊奖一号种子,是这部柏林满分爱情传奇
图片
洪尚秀神奇猫调度,再用电影秀恩爱
DAY 5
图片
渣男竟是他反对主流价值的一把利刃
图片
柏林这部电影会不会要包揽所有表演奖?
DAY 4
图片
贾樟柯:记忆拥有者要有热情讲述历史
图片
从没见过一部柏林主竞赛电影,让如此多五星刷屏
DAY 3
图片
从柏林上空13000英尺跳下,但不知有没有打开降落伞
图片
一头牛和一窝猪,成了柏林目前最大赢家
DAY 2
图片
70周年柏林,我们最期待的就是她
图片
柏林影帝已经出炉?韩国虐杀片又蠢但爽?
DAY 1
图片
新柏林电影节?XXXXXXX
图片
奇遇开幕片,真的是电影吗?主竞赛至少目前还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