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民企巨头海航的坎坷三年:疯狂并购、割肉止血、政府“救援”

本文由投中网原创,首发在腾讯财经,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海航集团迎来重新起飞的希望。
2月29日,海航集团发布公告称,应本集团请求,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派出专业人员共同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联合工作组将全面协助、全力推进本集团风险处置工作。
海航集团陷入危机已接近三年,罪魁祸首是疯狂的高杠杆并购。从买买买到卖卖卖,海航集团逐渐陷入一场难以自拔的困局当中,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其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如今,地方政府的介入能让这家万亿资产民企巨头再次起航吗?
图片
海南政府出手“救援”
实际上,早就有工作组介入海航集团。据腾讯新闻报道,早在2018年就有第一批工作组开始进驻海航,成员主要包括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海南省政府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等监管与机构方代表。
对比而言,此次的联合工作组中,海南省政府的话语权上升。根据海航集团前述公告,此次联合工作组组长由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刚担任,常务副组长由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任清华担任,副组长分别由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李双臣、国家开发银行信贷管理局副局长程功担任。
同时,海航集团还宣布改组董事会,改选后的7名董事分别为:陈峰、顾刚、李先华、谭向东、任清华、陈晓峰、何家福。其中,选举陈峰担任董事长、顾刚担任执行董事长、李先华担任副董事长。同时,董事会决定分别聘任谭向东担任公司CEO、任清华担任公司联席CEO。
从联合工作组成员和海航集团改选后的董事会成员背景来看,顾刚和任清华是由海南省政府派选,意味着海南省政府在海航集团风险处置事件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
不过,海航管理层依然位列董事会成员,这意味着海航集团后续重组事宜,包括资产处置、债务偿还、信贷流向、航空安全等事务等诸多经营事宜,应由双方协同推进处理。
政府积极介入海航集团重组,凸显海航重组事件意义重大,问题也较为复杂。业内专家綦琦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称,海航集团体量巨大,债务复杂,只有政府有能力解决,但资产处置路径也要兼顾非公有制资产的投资权益,短期应该不会有实质性的资产处置方案出台。
昔日疯狂并购埋风险
海航集团今日的艰难处境,与昔日频繁的高杠杆收购关系重大。
成立于1993年的海航集团,起家时仅有1000万元身家,曾先后两次获得索罗斯2500万美元的投资,成为国内首家引入外资的航空公司,并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覆盖航空、物流、实业、金融、旅游等多元化业务布局的海南省龙头企业。
海航集团迎来高光时刻是在2016年,这一年国内资本大肆在海外疯狂扫货,海航也发挥出资本高手的本色,频频在全球发起资产收购。包括60亿美元收购美国科技公司英迈,以及65亿美元收购希尔顿集团约25%的股份。截至2016年末,海航集团总资产首次破万亿。
随后的2017年上半年,海航集团依旧买个不停,包括22亿美元收购曼哈顿公园大道245号大楼,近8亿美元收购嘉能可石油存储和物流业务51%股权,以及分批收购德银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等。海航集团资产规模也急剧膨胀,截至2017年底,总资产规模达到12319亿元。
然而在包括海航集团等多家国内资本狂奔背后,风险已经降临。2017年6月,银监会下发风险排查通知,以“买买买”闻名全球的海航、万达、复星等企业遭遇严监管。海航集团开始急刹车,随后发起的对GEE近35%股权收购失败,海航扩张战略开始转向收缩。
海航集团前期扩张中的高杠杆收购所带来的债务等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数据显示,海航集团在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时间里,累计新增带息债务约3668亿元;截至到2017年期末,负债总额已高达7365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有息负债5701亿元,短期借款达到1261亿元。
当时有媒体报道称,海航的负债规模已经在亚洲的非金融公司中排名第一。前述数据也意味着,在过去数年里疯狂举债大手笔收购的海航集团,将会面临越来越多即将到期的债务,流动性将出现巨大的缺口。
疫情加剧流动性危机
海航集团在2月29日的公告中称,自2017年末爆发流动性风险以来,在各方支持下,海航集团积极开展“自救”,但未能彻底化解风险。
与此前疯狂买买买不同的是,在最近三年左右的时间里,海航集团开始卖卖卖,试图自救。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海航集团便计划出售多家旗下公司股权,涉及航空、租赁、印刷、酒店、物业、地产等多处资产。2018年海航强调“去地产化、去杠杆、聚焦主业”,加速变卖资产,甚至有包括伦敦瑞信大楼等在内的不少资产都被亏本甩卖。
据媒体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海航集团出售了3000多亿元规模的资产,清理了300多家公司,主要瞄准金融、地产等非航空资产和业务。同时海航集团还在融资端发力,寻求多家银行的流动性支持。但效果甚微,负债不降反升,截至2018年底海航负债总额继续增加至7553亿元,资产负债率也从上年的近60%升至近71%。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航集团因流动性危机而焦头烂额之时,管理层却出现重大变动。2018年7月,海航联合创始人、时任董事长王健在法国意外去世。随后,海航创始人陈峰开始重新掌舵海航,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重组董事会、持续减持资产、回归航空主业等。
虽然依靠变卖资产和银行资金支持,海航集团在2019年偿还了部分债务,但仍旧频频爆出债务违约,流动性危机始终没有完全解除,资金链仍然十分紧绷,公司员工工资都开始延迟发放。
在债务方面,海航集团总体仍未有较大改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海航集团总资产9806亿元,跌破万亿大关;但总负债仍高达7067亿元,负债率72%,同比上升两个百分点;有息负债为5548亿元,其中短期借款951亿元,远高于819亿元的货币资金。偿债能力方面,流动比率为1.1,与2018年底持平,速动比率为0.84,偿债压力依然巨大。
业务方面,海航集团盈利加剧恶化。2019年上半年,海航集团实现收入营收2665亿元,同比下降7%;净利润约-35亿元,归母净利润接近-11亿元,均同比下降超180%,系处置资产产生亏损所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航集团的现金流。
2019年上半年,海航集团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约为196亿元、81亿元、-285亿元。从现金流表数据看,海航集团显然处于经营性现金流不足,外部融资渠道枯竭,被迫变卖资产回笼资金以偿还债务的困境,海航多年自救之举显得力不从心。
2020新年伊始,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在新年献词中表示,“2020年是海航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决胜之年”。陈峰计划到2020年底将海航集团负债率降至70%以下,总资产不超过7000亿元。可见,资产出售仍将是海航今年的重要工作。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重创民航业,也将自身流动性紧张的海航集团推向更加凶险的境地。承载着海航集团回归主业的海航控股今年1月的经营数据显示,客运的核心指标收入客公里和收入吨公里同比均出现了接近30%的下降,环比亦分别出现4%、7%的下降。
这意味着,海航集团自身核心的业务输血渠道面临冲击。海航集团在前述公告中坦言,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流动性风险有加剧趋势。腾讯新闻报道还称,受制于疫情影响,海航集团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细节至今暂未完全敲定。
如今海南省政府的介入,给这家万亿资产民企巨头带来重新起航的希望,但何时能起飞,飞向何方,一切都还未知。(文/王子辰 来源/投中网)